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生活变迁(7):面粉、面条、馒头

(2011-10-21 10:09:57) 下一个

 

 

面粉,主要是小麦粉,当然,也有荞麦粉等。面粉按性能和具体用途可分为专用面粉(如面包粉、饺子粉、饼干粉等)和通用面粉以及营养强化面粉等。我本是南方人,对面粉是一窍不通。自从到了加拿大之后,在超市里看到各种各样的面粉,就迷惑了,后来找当地人学会不少。实在不清楚买哪个,就买“All purposes”就可以了,什么都可以做。其实,在国内时也常吃面粉,多数时候都是包饺子、做水上飘(湖北话是面疙瘩)、做油炸点心等。记得小时候,都是母亲做给我们吃的,而且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吃,因为那时买面粉是要凭计划票购买的。

 

春节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饭桌旁,父亲和面、擀面,母亲把锅放在蜂窝煤炉上,把火调得很旺,再将菜油倒入锅里。然后一家人一起做麻花饺”和“猪耳朵”,后来还有“花生饺”等,一个一个摆在饭桌上。待油滚了,就把做好的“麻花饺”等放入油锅里面炸。不一会儿,母亲就用筷子品尝,尝试生熟。最后放进筲箕,让它们自己凉下来;然后放进一个很大的陶瓷罐中密封,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整个春节期间,那就是我们的零食了。

 

那时候,包饺子很少用肉馅,基本上都是素饺子,因为猪肉也需要凭票购买,每人每月半斤猪肉,而猪肉则主要用来红烧或做粉蒸肉。在大学的寒假期间,几个北方同学就一起包饺子我们吃,热闹一下;而且寒假期间,学校的饭堂只有两餐,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两顿怎么够?只能吃水饺了。

 

后来,儿子长大后,不喜欢吃水饺,所以一直都很少做。在加拿大就不同了,超市里有饺子皮的成品卖,只要买回家就可以自己包,而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肉馅,加入自己喜欢吃的佐料;当然,也可以买成品的水饺。加拿大不像中国,早上的大街上没有中式早点,吃早餐得自己在家里做。想要节省时间得话,就是吃水饺、馒头、包子、花卷等,周末就得做好并冷冻在冰箱上层。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吃面包,但中国人的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而且据说面包里面黄油特多,不健康。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实后来的几年也差不多),老家乡下的亲戚也时常送我们一些面粉。那时买大米也是要凭票购买的,如果遇到大米不够吃的时候,母亲就做“面疙瘩”我们吃。做“面疙瘩”其实很简单,我看过母亲做后,就觉得自己也会做了。后来生活改善了,“面疙瘩”也就不吃了。但本世纪初,湖北又开始流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忆苦思甜食品”,如面疙瘩、地米菜(湖北的一种野菜)、苕粑粑、南瓜饼等。尤其是这面疙瘩还被取了一个新名字:水上飘。那些个白花花的面团在菜汤里面漂浮着,的确有点像什么东西在水上漂浮着,人们的想象力很是丰富!

 

小的时候,母亲用面粉做过面条。虽说不是像买的面条那么细,但因为是手擀面,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宽面,味道很不一般。在日本生活时期,有一次到乡下旅游,一对日本老夫妇亲自给我做日本特色的蔬菜面和寿司,吃起来感觉很爽!所谓蔬菜面,就是在面粉中加入捣碎的蔬菜,拌匀后切成细条状,晾干后就可以吃了。后来,国内各大超市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面条,细面、粗面、宽面、阳春面、超细面等等,而蔬菜面的颜色也因加入不同颜色的蔬菜而不同。从食品这一大类来看,面条的种类应该是最多的了。

 

一生中,吃面条时间最长的,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农场的1年实习期间。由于农场远离市区,其实就是在一片农田里“开荒”,没水、没电、没路、没房子,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打井、建房子、埋电线杆、开路等等。早去晚归都是吉普车接送,每天中午吃面条,水也是自己从市区带下去,那情形有点“北大荒”的味道。到最后实习结束时,农场就基本建成,还可以看电视、打电话了,也学会不少东西。苦尽甘来,那种滋味,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在湖北老家吃面条,多数时候都是在外面的早点摊点买。品种很多,按照肉馅分:牛肉面、猪肉面、猪肠面、炸酱面、三鲜面、大莲面、鸡蛋面、排骨面、鳝鱼面、鸡丝面等等。按照面条质地分:细面、宽面、手工宽面、手擀面、刀削面、热干面、凉面、拉面、担担面、云吞面、意大利面等等,很少自己在家里煮面条,12块钱搞定,最多25,吃得饱饱的。

 

在多伦多,面条种类也很多,除了餐馆里面的意大利面、日本乌冬面、朝鲜冷面、兰州拉面、中国炒面等等之外,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多伦多基本上都有,而且还有来自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中东以及亚洲很多国家的方便面,不仅包装形状各异,里面的调味包也是各有不同,味道更是相去很远。还有,超市里面也有各种包装的面条,长的、短的、宽的、细的;中国的、亚洲的、中东的、意大利的;条形的、圆筒的、蝴蝶状的、头发丝状的等等。这些面条都是要买回家自己煮,自己放调料,好处就是可以放新鲜蔬菜,还有鸡蛋、肉类等等。总之,面条是我最爱。

 

馒头,小时候一直就吃父母亲单位食堂的,因为母亲不会做;后来上学,离父母亲单位食堂远了,就在街上买馒头。早先的馒头,都是大个头,后来才出现一半大小的小馒头,还有一口一个的袖珍馒头、大大的圆馒头、各种动物形状的奶油馒头等等。在多伦多,有时候自己也做,但多数时候就在华人超市买现成的馒头,小个的,几块钱一袋。

 

在单位的餐厅,见过一些华人自己做的馒头,多数都是荞麦馒头,也有黑米馒头、玉米面馒头、葱油花卷等等,羡慕啊!自己一定要学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