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八千里路云和月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2025-08-05 23:40:59) 下一个

八千里路云和月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全民族救亡图存战胜强权的结果,是中国人团结奋斗争取自由和平精神的体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相互支持共同抗敌维护和平的结果。中华民族现在的发展,是无数的先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民族抗战、流血牺牲换来的。《澳华家园》此前几年每到八月份,都制定跟这场战争相关的节目,涉及战后战犯审判(见《亚太战争审判》纪录片第四集《魂断异乡》的拍摄幕后)、华侨的航空救国(见澳华家园:航空救国)、在新几内亚获救之中国战俘的故事(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专题节目】新不列颠岛的中国战俘)、澳军与中国军队并肩战斗的郁金香支队(见【史海钩沉】郁金香 – 澳洲军队在中国)。我们的纪念,不是以宏大叙述来说明这场战争的来源与意义,而是以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反映我们的先辈在民族危难救亡图存之际的择决与担当。今年的节目,《澳华家园》依然秉承此前的传统做法。鉴于是在澳洲这里做这样的节目,自然也要有澳洲的元素。因此,就以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特别邀请几位抗战军人的后代亲属(他们都已居澳几十年之久),通过对其父祖辈投身抗战经历的回顾和缅怀,以表达我们对这些先辈的敬仰。他们的抗战经历,是投身抗战之无数先辈的几个样本,但却是我们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保家卫国、奋斗到底精神的具体呈现。在民族存亡之秋,正是他们这些鲜活个体的勇往直前及无畏付出和牺牲,才有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才有我们中华民族子孙美好生活的今天,也是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澳华家园》这次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节目的座谈会邀请到了四位嘉宾,都是当年参与抗战的军人后代。他们是:在南京保卫战中殉国的粤军容正平将军之孙容斯杰先生、投笔从戎的抗战诗人之女陈文芷女士、黄埔军人出身的东江纵队骁将邬强之子邬波先生、参与南苑抗敌的29军将领李彦彤之外孙储小雷先生。

下面是几位嘉宾父祖辈的简历:

容正平,1904年生,广东新会县人。1930年11月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返国,加入十九路军,担任第60师上尉炮兵连连长,次年参与1.28淞沪抗战。1932年11月晋升为军部少校参谋,翌年升任中校,出任炮兵营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66军上校副官处长,参与淞沪抗战,率部抗敌,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李彦彤,1892年生,河南辉县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曾在北洋直系军队任职,后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官拜中将。抗战前担任驻防华北的二十九军军官教导团团附兼教官,参与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在北平南苑的抗战。二十九军南撤后,部队扩编整理,李彦彤逐渐退出军界。1965年去世。

邬强,1911年生,广东英德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第八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十一期)。1937年担任第31军131师所部连副兼排长,参与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1939年回粤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后任惠东宝抗日游击队大队长、东江纵队参谋处长、挺进粤北先遣队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在广东大地率军抗击日寇。其后历任两广纵队副师长、华南军区南路分区司令员、湛江市军管会主任兼警备司令员、华南军区北江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第一副部长、广东军区分区、粤中军区司令员,中南公安军兼广东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公安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任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92年去世。

陈芦荻,1912年生,广东南海人。1937年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此时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在民族危难之际,他投笔从戎,加入在广西的军队服役,在驻防北海的部队政治部担任宣传工作。1939年底桂南会战后,他随军撤退,在桂林、贵阳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曾任《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南明晚报》副刊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以笔作枪,鼓舞民心,坚持抗战。之后,陈芦荻担任民进中央委员兼广东省副主委,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86年移居澳洲,1994年去世。

我们所强调的,不是宣扬和加剧仇恨,而是铭记历史,维护和平,并且像先辈们那样不畏强权、团结奋斗地去创造和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备注:这期节目将在8月15日前后播出)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