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支持中国抗战,斐济华商倾囊捐赠飞机

(2025-10-27 07:04:51) 下一个

支持中国抗战,斐济华商倾囊捐赠飞机

太平洋战争之前,斐济华人华商便已经开始援助中国的抗战。1932年,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在淞沪地区英勇抗战,这一行动得到了全球华侨华人的广泛支持。淞沪抗战失败后,蔡廷锴为了宣传抗战事迹并答谢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于1935年3月初开始了跨越欧、美、亚、澳四洲的环球之旅。1935年2月19日上午9点,蔡廷锴到达斐济,进行了八小时的短暂访问。尽管在此之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汪精卫曾三次发电报给斐济领事馆,要求禁止蔡廷锴登陆,但斐济的华人社区却坚决顶住了压力,热情地接待了他。在斐济的短暂停留期间,蔡廷锴发现,这里的华商数量已逾千人,街头巷尾遍布华人商铺,且当地华人还积极组织各类社团,紧密关注着国内的局势。蔡廷锴受邀前往粤东俱乐部发表政治演讲,向在场的百余名华商详细描述了淞沪会战的经过和日本傀儡政权的卖国行径。[1]这场演讲极大激发了斐济华商的爱国热情,使斐济成为后来支援国内抗战的重要基地。

随着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形势日益严峻。1938年广州失守,1941年底香港沦陷,华侨华人返回国内的道路被切断,许多斐济华人不得不提前将家眷接到斐济,以躲避战争的侵害。在此背景下,许多华人华商积极投身抗战支援行动,坚决抵制日货,甚至将原本用于再生产的资金捐献给国内。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失去了东部沿海和沿江大片富庶地区,财政收入锐减。1939年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仅为4.3亿元,较1936年减少了72.6%。然而为了支持抗战,其财政支出却持续攀升,“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政府的财政总支出为3,030,180,000元,而其中军费支出就有2,114,208,000元,占国民政府财政总支出的69.77%。”[2]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国民政府发起“节约建国储蓄运动”,呼吁华商捐款协助祖籍国的经济建设和抑制物价。该运动得到了华商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购买“节约建国储蓄劵”,仅斐济华商购买了1,318,612元。[3]此外,斐济华商还积极捐款,共捐赠了10万英镑资金。[4]

在抗战期间,方作标等斐济华商还为祖国捐赠了4架飞机,价值2万英镑。出生于1895年方作标(Fong Jock Biew)是广东省香山县敦头村人,1916年来到斐济,先在振兴隆商行位于乌里达瓦(Vunidawa)的香蕉种植园做工,然后在附近建了约十间售货木屋积累资本,其商铺就叫做方利(Fong Lee),当地人均称他为方利。方作标虽目不识丁,却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一位白人朋友开采金矿,并提供后勤补给。后来这位朋友真的找到了金矿,作为报答,他将开矿的后勤供给专利权给了方利,方利号也因此生意兴隆,很快发展成西区巴城(Ba)最大的华人商行方利行,并经营房地产生意。当时许多跟随他的华人,后来自立门户,成为大商家的也不少,如李华叶(Lee Wah Yip),创立了李氏企业(Lee’s Trading Company),专营食品加工、胶管、家具等生意[5];黄润江(Eddi Yan Kong Wong)和杨轩(Young Hin)创立爱特轩公司(Eddi Hin Company),生产“六宝”(Lukbo)饮料。[6]方利生涯充满传奇性,且生意经营有方,多方面发展。在抗日战争中,方作标不仅倾尽毕生积蓄购买了一架飞机,还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以筹集资金购买更多飞机。最终,在方作标和其他华商的共同努力下,斐济华人得以购买其他3架飞机并捐赠给当时的国民政府。1943年,方作标冒着生命危险从澳大利亚悉尼启程,最终将4架飞机送达重庆。旅程中,他飞越了被日军占领的缅甸和印度,并穿越了危险的“驼峰航线”,最终成功将飞机交付给抗战军队。[7]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此曾代表国民政府题词褒奖,并与其合影,赠中正剑。他当选过国大代表,在他病逝后,蒋介石也题了“贞固流芳”以示悼念,这几个字被刻在了方作标的墓碑上。[8]


[1] 郭存孝:《中澳关系的流金岁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150页。

[2] 方霞:《抗战时期后方的节约建国储蓄运动》,《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3期,第111页。

[3] 郭存孝:《中澳关系的真情岁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第146页。

[4] 司徒泽波、陈本健:《斐济国、所罗门群岛、西萨摩亚群岛华侨概况》,正中书局,1991,第17页。

[5] Robert Lee, “Lee Wah Yip,” in《斐济华人The Chinese in Fiji: 1855 to 2015》, Suv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ji, 2015, pp. 157-158.

[6] Jilyin Wong, “Eddi Yan Kong Wong, 1925-1992,” in《斐济华人The Chinese in Fiji: 1855 to 2015》, Suv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ji, 2015, pp. 208-209.

[7] 陈思科:《抗战时期的斐济侨领方作标:用尽积蓄捐机送重庆》,《欧洲时报》2014年9月4日。

[8] Michael Cheeman Fong, “Fong Wah Hoy Aka Fong Jock Biew – Commonly Known as Fong Lee,” in《斐济华人The Chinese in Fiji: 1855 to 2015》, Suv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ji, 2015, pp. 138-140. 方作标于1967年在斐济吧城逝世。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