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斐济最早的华商——梅屏耀

(2025-10-24 06:03:41) 下一个

斐济最早的华商——梅屏耀

目前所知,最早移民到大洋洲岛国的华商是梅屏耀(Moy Ping Yiu)。他在1855年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驾船到达斐济的莱武卡(Levuka),建立起“Hong Lee”(康利)商店,成为太平洋岛国地区首家华人商业公司。1873年,《斐济时报》(The Fiji Times)上刊登了“康利”公司的一则英文广告,从中可以看出华商在城市地区的经营情况。广告内容如下:

莱武卡茶行

康利公司

进口杂货和布料

上等红茶……………………………………2/0 每磅

上等白毫……………………………………2/6 每磅

所有布料均比其他商店便宜20%

承接各种家具木工活

高价收购海参和玳瑁[1]

从上述广告内容可见,华商梅屏耀杂货铺主要销售茶叶、布匹以及日用品等商品,还利用手艺制作和出售家具,同时收购海参和玳瑁等岛国特产销往东亚地区销售,经营内容极为丰富。

梅屏耀,又名梅百龄(Moy Park Ling),1835年出生于广东台山。1852年,他乘船前往澳大利亚悉尼淘金寻求财富。据记载显示,他在澳期间听说斐济群岛盛产玳瑁、海参和檀香木等名贵物产,遂用积蓄购置一艘小帆船,于1855年独自驾船来到斐济,成为首位定居斐济的华人。[2]也有资料认为,他在澳大利亚淘金并归化入籍,1872年才来到斐济。[3]1882年,梅屏耀返回香港,与台山籍女子林玛丽结婚。随后,两人携手重返斐济,林玛丽成为斐济的第一个华人女性。

梅屏耀夫妇在莱武卡开设了名为“康利号”的杂货店,这是斐济最早的华商店铺。该店铺因1873-1882年间多次在《斐济时报》上刊登广告而受到学界关注。从1873年的广告可见,“康利号”经营的商品品类繁多,主要有海参、茶叶、玳瑁、家具、布匹等。到了1880年,受到经济形势影响,其仅出售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不再经营家具、玳瑁和海参等业务,业务有所收缩。此外,梅屏耀也涉足航运业,成为当时“斐济-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Fiji-Vanuatu-Solomon Islands)航线上“斐济之星”(Star of Fiji)纵帆船的股东。

梅屏耀对斐济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到了认可,至今斐济国家博物馆仍珍藏着梅家的家庭照片。照片中的梅家成员身着西式服装,男性未扎辫子,证明他们已融入大洋洲岛国的生活,并可能已加入住在国国籍。大约1896年,梅屏耀离开斐济,据说是返回故乡,很可能在家乡病逝。但其真相如何,无法得知,因目前在中国和斐济两地都未曾发现他的墓碑。随着他的离去,“康利号”杂货店在红火了25年后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停业。梅屏耀子女众多,作为第二代移民,他们并未追随父亲返回中国,而是选择在斐济和澳大利亚继续生活和工作。

图为梅屏耀(后排左二)全家合影


[1] Judy A. Wong, The Distribution and Role of the Chinese in Fiji: A geographical study of an immigrant group in the plural society of Fiji.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Sydney, 1963, p.90.

[2] 陈志明:《中国国民党澳洲党务发展实况》,悉尼:中国国民党驻澳洲总支部,1935年,第106页。转引自南太井蛙:《第一个抵达斐济的华人》(2011/3/19),载澳纽网ausnz.net:https://ausnznet.com/wenyuan/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669 (最后检索日期:2017年11月27日)。

[3] Bessie Ng Kumlin Ali, Chinese in Fiji, pp.12-14.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