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风起深壑,秋叶舞商弦。 我在山头坐,静观秋月圆。
个人资料
山菊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紫云说词】《谢池春》--- 新春颂

(2016-06-13 14:31:31) 下一个

3:30 New Lands 来自秋爽斋

 

(来源:网络)

 

 

《谢池春》——新春颂

文:紫云

 

北国催梅,巧借朔风吹坼。

报新春、花开玉魄。

江南新柳,剪西湖阡陌。

饮屠苏,对杯邀客。

 

金猴叱咤,正道驾辕行疾。

送桃符、金瓯大吉。

羊毫多彩,取留如椽笔。

写乾坤,朗空清册。

 

在送走羊年、迎来猴年的时候,词中一定要带有其标志性的意义,那就是羊和猴。其羊,我想取其羊毫为椽笔,为2015年中的清廉执法留下一笔精彩,并寄希望这一笔继续在金猴的奋力下发扬光大。所以我首先想到了“笔”,和“椽笔”。普通毛笔,羊毫狼毫并用,取其坚和柔,世事不正是如此,当坚则坚,当柔则柔,犹当坚柔并之。

 

选择了词牌《谢池春》,有了春字,况且还是仄韵,“椽笔”二字可以用作韵脚了,我更寄希望于这个“椽笔”可以作为此词的“词眼”。“笔”字入声属四质,在词韵中和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是个大家族,不愁没有韵脚可选。

 

《谢池春》六十六字,双调,仄韵,又名《卖花声》、《风中柳、《风中柳令》、《玉莲花》、《怕春归》等,细读没有发现与新春有关,也不计较了。此词牌句子长短不一,无字数相等的上下句,所以不用考虑对仗;通篇皆短句接长句,正好构成一个意境的铺垫和接续,一铺一续,比较容易掌握。

 

起句“北国催梅,巧借朔风吹坼。”,“吹坼”二字是我还比较喜欢的一个开场句。试想,身处冰天雪地的北方,早春依旧是天地茫茫,那里去寻得鲜花翠柳。何以催梅?朔风也!何来之梅?雪花也!这就富有啦!哪棵树上不开梅!一个“吹坼”最能表现朔风中雪落枝头的阵势。何况“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雪喻梅,梅也不太委屈吧。

 

“玉魄”,借喻,既是梅花之魄,也是白雪之魄。接句以江南代故土,是相比较,也是相连接。华人的大节日,祖国内外,江南北域,不同的景致,却是同样的心情。此时的作者,不是举杯,而是对杯,是默默的思念,是北国对江南的“邀客”,是游子对故人的“邀客”。

 

转折句“金猴叱咤”,这是形象地形容金猴赶来的路上,春节之前。金猴翻个筋斗即可,何以用得上“驾辕”?接句就有了解释:“送桃符、金瓯大吉”,以金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家园。

 

结句两组是新年祝愿。“羊毫多彩,取留如椽笔。”羊年尽管问题很多,但在历史上是不可否认地多姿多彩,让这气势磅礴的“椽笔”继续它的历史使命,写一个河山乾坤的澄清吧。

 

小结:

1,本词取意:在欣赏雪域之美的同时,遥思故国江南柳烟春晓,两个场地,两种风景,看起来混乱,在上片结句用了一个“对杯邀客”,是否可以拉近距离感?当然这只是我的用意。

 

2,元陆辅之曾说:“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这说明起句的重要。一般作者多用“渐引”的起法,要做到“笔未到而气已吞”的境界,诚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磅礴和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缠绵千古。

 

本词《谢池春》试图以“巧借朔风吹坼”之“巧”和“吹坼”之刚烈霸气,以显大气洒脱,不置可否带得出一点阵势出来。

 

(来源: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