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风起深壑,秋叶舞商弦。 我在山头坐,静观秋月圆。
个人资料
山菊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生日快乐】一春能有几番晴之魂灵总有家

(2009-08-31 07:31:42) 下一个
(2) 欲言无予和,停云念徘徊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看出来仁(人)兄hen属意这后两句。

才发现这首的前两句很俏皮的。以前没太注意。不过相信刘鹗不会赞成这个说法,什么“有雪无诗俗了人”。他大概会说“好雪俗诗愁死人”!在他看了,有雪无诗不是什么扫兴之事, 诗臭原本只配做花肥。一笑。

说到卢梅坡,他另外那句咏雪与梅的应该知名度更高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被引用的很多。也有引用得很不恰当的。记得大明宫词里,则天皇帝带着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去洛阳消遣,剧中有几个场景里都能隐隐约约地在张易之的身后看到“三分白”和“一段香”的字样。一直也没想明白,导演为什么选中这两句。而且,卢梅坡是南宋词人。

南宋,一个比烟花更寂寞的年代。这个宋字,就象一尊生不逢时的披满新词雅音的青花瓷器,颇为精致。又象是个淑女,风姿婉约,柔和细腻,满腹心事地伫立在盛唐身后那绚烂硕大的阴影里。 有些无可奈何。

卢梅坡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其笔境和李彭老颇为相似。慨叹而不为托志。想来是个性情明达淡泊之人。他流传下的几首在宋诗里,应该算是不俗之作。"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枝上疏横有致,梅瘦雪丰。端得是美。只是心下不堪春光作成十分,终觉末势。莫若间或偶有乍泄之处,于是就有风花摇而未落,于是就有杨柳青且依依。于是就有香,如故,又零落不成泥。

事至十分,多如同胡琴弦上拉响的最饱满的那一弓。裂帛落玉。有没有江湖夜雨,有没有孤影残灯,那调子里会夹缠着一股子掩盖不住的凄凉。在最美丽的时刻对着最美丽的东西发出的最完美的合掌一击。用毁灭的美丽装饰美丽的毁灭。灰飞烟灭。


一直以为春是四季中动感最强, 最为柔软,最不该老去的季节。那份淡而糯的绿意,由远而近,汨汨滚滚而来。不见锋芒却无可抗拒。心目中最可人的春景莫过于此:

“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咏,歌也。山青水秀之际,感物思怀之余,同学少年。弄风舞天地,白衣飘飘;啸歌永心言,烟波忘机。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几分春色,心物亲和,神随风意,薰然而归。当春乃发生的不仅仅是青绿滚滚和细雨淹然。

曾皙这番颇为“离经叛道”的言论,不仅深得老师孔丘之认同,而且还让几百年后的陶渊明“欣慨交心” 。不得不说此子是个疏狂而且极其幸运的家伙。常言道“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知己这两个字,带着一层淡淡的光彩,恒久地闪烁在远方。有些可望而不可及。偶尔,若隐若现地浮动在历史长河的波影里映衬着岁月略带冷黯的天幕,呼应一下苍茫人世倏然而逝的万家灯火。

那种“可遇”,那种“难求”,令其熠熠生辉。

知己某种程度上有些象爱情。

英国学者/作家C。S。路易斯曾在其文学课堂上和学生们探讨什么是完美爱情。他说:

--The most intense joy lies not in the having... but in the desiring. Delight that never fades, bliss that is eternal... is only yours when what you most desire is just out of reach.

这句话简单讲就是,“能被定义为完美的爱情,关键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渴求而得不到的特性。”

完美是一个信仰的祭坛,上面通常供奉的都是别人的牺牲。

路易斯这话说得不准确。把求之不得换一个字,解作求之难得,方好。这个难字最为关键。求之难得的难不在于求,也不在于得,而在明白。明白了才能“可遇”,明白了才有可能“得之”。所谓明白,一要明白知己是什么;再要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然后再明白自己明白了些什么,最后还要明白怎样去“遇”怎样去“得”。

缘木自然求不得鱼。

碧岩录第二则雪窦颂道: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
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

讲得是三祖《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碧岩录看得是个半懂不懂。只是记起这句,“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 。不知所谓求知己,是在拣择,是在明白。禅宗第一公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个拈花的过程相信已经被世尊以各种方式,在很多场合,在许许多多的问道听道之人面前复述了许多年、许多遍,直到那一天,灵山会上,迦叶破颜微笑。 拈花为求,微笑就是还给世尊一个明白。 知己是在明白。

明白不好用到爱情上。张爱玲有一句害人害己的名言是“成名要趁早”。如果其本人要是能做到“爱情要趁早”,也许不会被情被胡某所累。一个人爱得不可能太明白,所以爱一定要早。青春年少,虽然懵懂,但以英华逼对浊世。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年少时的爱,原始不世俗。十七岁的眼睛,盛得满满的都是纯净;十七岁的天空,云影很少,阳光鲜明。紫陌红尘,青山绿水,爱情多过知己。同知己相比,
我更愿意相信爱情。准确地说是:我更相信那些属于青春的,年少时分的爱情。那是一种似的爱情。

知己和爱情都是略带毒性的诱惑。而知己比爱情更象一个旷世的不很真实的童话和传说。她的花冠在时间的经纬里编织成形,在岁月的熔炉里被镀到耀眼闪亮;她的美名被世代“仁人”、“志士”、“隐者”和墨客在各种长嘘短叹中反复吟颂,反复唱响。古诗有云:“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壮怀激烈的岳飞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陆放翁曾叹“生无鲍叔能知己”;李彭老说,
“宝筝弹向谁听,一春能几番晴”。

管鲍之交,载于史册,空前绝后。其他的,应属传说。

大多数的传说为说明一种心愿和向望而存在、流传。如果严格考证的话,诸多的传说,不过是被描绘在一个叫做希望的神器上的美妙的奇花灵兽,不曾真正存活。历史的真相很难在凡人的笔下保住那副清真如水的容颜。

陶渊明,半世清苦,身后辉煌。被无数后人引为知己。杂剧大家马致远晚年更是自号“东篱”,以示心境。且不说唐诗宋词,因数量太过浩大。仅元曲三百首就有至少25首之咏其人其文其事抒发胸臆,或借讽时新。  “古今陶潜是一绝”, “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

陶公归去东篱,无弦琴上把吟浊酒,唯喜松菊。上文曾提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接下去的一句是“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菊,又名帝女花,四君子之一。说到菊花,今天是我山菊姐姐的生日,特此祝贺一下。

陶公不知道自己身后有这样多的隔世知己。如同曾皙。陶诗里有这样的几句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蒙蒙。”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从字面上看,陶公有良朋,亦有知己。前句停云徘徊为念良朋,后一句的欲言无予和叹的自是知己。如果是阴阳两届,写得就是孤独,如果是天之涯,地之角,饮下去的就是可谓华丽的一声叹息。

RR 8/19/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梧叶秋风里,魂灵总有家。红尘遇知己,一笑握天涯。


今年生日碰上车祸,受了点轻伤。本想借养伤悄悄度过,所以没有写博,写的诗也没有去论坛贴。几个朋友还是送来了生日祝福,让我又感动又惭愧~~~因为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成了光索取的人了:)

若妹的礼物是生日那天收到的,那些日子太忙乱。今天在家休息,细品一遍,先收藏,回头再去找前面的来补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