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30)行万里路·走进苏州园林
八十年代初,国内的交通实在落后呀,从南京坐绿皮火车到苏州要四个多小时,车站脏兮兮的,车上不仅脏乱差,而且拥挤不堪,连洗手间都挤满了人!我们一行八人,在江苏省教研室教研员朱茫茫的陪同下,早上六点上车,快十一点才到“天堂”之苏州。
下午上班时间,茫茫老师带我们到苏州市教研室,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9)行万里路之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们一行八人去扬州中学听课学习,乘坐的长途汽车,行进在南京到扬州的公路上,看到窗外公路两边杨柳依依、柳絮纷飞,触景生情,大家不由得诵读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时候,是李白送友人下扬州;现如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里行之南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代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原意是说,多读书以增长才学,多游历以增加见识。对作家而言,多读书、多游历,才能胸中有丘壑,作品成气韵。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多读书,上课才能传道授业;多游历,解惑才会生动有趣。
1986年3月底到4月上旬,湖北省教研室组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7)竞选班长激发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1986年2月22日,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末。我在班上讲了二件
第一,从下周一开始,实行个人轮流值日,按学号顺序,每天一人,做到“看、写、说、评”四个字。即看当天班上发生的好人好事或不好的事;写班级日志;第二天早自习说自己看到的事;评说前一天值日生的表现。
第二,下周班会时间&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6)周正逵先生在武汉谈《文学读本》试教周正逵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上世纪50年代留校教《语文教材教法》,60年代去景山学校搞中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并编写语文实验教材。70年代初去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研究语文教学教法;70年代后期去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研究并编写语文教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5)国正先生督促我写一篇“短而有力”的文章
1983年暑假,在洛阳,第一次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分编型实验教材全国工作会议,湖北省教研室教研员张良谟老师带我去拜见刘国正先生之后,就一直受到国正先生的亲切关怀和鼓励。
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大会秘书长张定远先生,安排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4)应邀参加省研讨会,异地上课求真求实1985年10月15日,湖北省教研室负责指导语文教改的教研员张良谟老师通知我,将于11月6日至11日在沔阳(现在改名为“仙桃”)举行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员大会。让我带300份《初中试教总结》赴会,还要准备借沔阳的学生上一节公开课。10月30日,省语文教研室雷秋山主任就我的示范课教案提出建议,嘱咐我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3)因材施教,面向全班,分层指导,注重个性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体现在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22)因材施教,发现潜能,引导学生成才1985年秋季开学前,时任校长李水生明确表示,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继续按原来老校长袁福的六年规划进行,但必须拆掉原初中实验班,重组高中实验班。按学校例行规定,从高分到低分平均分配成七个班以后,由班主任抓阄。李培永抓到的那个班就是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当我把学校的决定和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教育随笔(119)用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学校教育教学逐步走上正轨,1979年,我也因缘调回母校——湖北省著名重点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不必说省重点中学教学环境及资源之优势,也不必说择优录取的莘莘学子之聪明好学,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置身如彼,正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引自《礼记·学记》。”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