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博文
(2021-06-08 13:17:45)

2016年回乡,主打川北阆中古城,顺访川南郪江古镇、川西崇州大明寺、帝都文庙国子监和圆明园。随意行走在山水云间,体验天人合一的佳境,尽管其实并不顺路。具有2300年历史的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三面江光抱城廓,四维山势锁烟霞",是民间传说中的“风水第一城”、古蜀道上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那里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和古代巴人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1-06-01 11:47:27)

浦东民生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是老上海的百年工业遗存之一,那里的八万吨筒仓曾经是亚洲最大容量的散粮筒仓,现在已改造成艺术秀场。几年前我曾和大学同班学姐一起,参观了在那里举办的一个“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览。最大的也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由1000个太阳能自发声的音箱和1000个不同的瓷盘组成的《仓声·品》,拼成一个"饱"字,但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建于1950-198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线路全长108公里,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长廊,由150位艺术家打造而成。很多地铁站都与地面景物呼应,设计了不同的艺术主题。其中的KTH皇家理工学院站于1973年9月30日落成剪彩,由瑞典著名设计师和艺术家LennartMörk主持设计。地铁站以"元素与自然法则"为主题,是一个数学物理发展历史的迷你博物馆。铁轨上奔驰而过的列车,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1-05-18 10:07:41)

早年读大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追过1930年代美国女作家MargaretMitchell的长篇小说《飘》(GonewiththeWind),那时是读1940年傅东华翻译的中文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再版。几十年过去,我连作家的名字都不记得了,还是上网现查的,但却对译者笔下那些汉化的人名地名记忆犹新,如:郝思嘉、白瑞德、卫希礼等,还有“饿狼坨”(Atlanta)。这种方法现被称为“归化翻译&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几前年笔者撰写了一篇回忆大学和研究生生活的文章《我的复旦七年》,并发表于《数学文化》期刊第六卷第三期。都是些随心所致的感性文字,却在老师和同学们中引起强烈共鸣,并为海内外校友和朋友们广泛转发,颇有些"受宠若惊"之感。惭愧的是,笔者对于母校复旦大学的校史文化知之甚少,读书的时候每天在宿舍、饭厅、教室、图书馆之间N点单线往返,也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现代科学在中国尚处于传播初期,留学海外研习数学、物理等学科并获得学位者为数极少,女性更是凤毛麟角,比如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是1931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顾静徽。而关于数学女博士,较为著名的则是分析学大师卡拉西奥多里(ConstantinCarathéodory)的学生、1940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徐瑞云。近来读到刊登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1-04-28 10:23:27)

【前言】本文原稿于2015年6月9日在新浪博客登出,发表于同年的《数学文化》期刊,2017年又被《新三届》等公众号转载,因此在海内外流传甚广。现略作文字修改重发,纪念即将到来的77级大学毕业40周年。 谨以拙文献给当年复旦数学系和数学所的所有老师们!谢谢你们! 1977年底,我参加了因文革中断了十年的高考,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4)
(2021-04-20 11:29:17)

曾经的咫尺天涯(上)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4/19257.html 台北总统府是日治时期的总督府,建于1912-1919年间,为红白两色的巴洛克建筑。整个建筑呈"日"字型,座西朝东面向日本。这座当时全台湾最高的建筑物一直是日本统治台湾的重要象征,因此在二战中成为美军轰炸台湾的主要目标之一,右上图是一棵从阿里山移植来的高山树种油杉。总统府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1-04-14 14:16:56)

2018年三月来到期盼已久的宝岛台湾八日游,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以前去过新加坡和香港,但那边英属殖民地的味道较浓。台湾虽仍留有日据时代的痕迹,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特别是近代那一段不能不说的历史,以及在其他地方再也见不到的民国遗风。"台湾"这两个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70年代以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禁忌之地,80年代是洋溢着青春活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又到樱花盛开的季节,今年是“乒乓外交”整整50周年!1971年,由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引发的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使国门打开了一条缝,开启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且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相关人物的命运起伏也颇令人感慨。那年我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在文革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近五年无聊时光,因此对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
[16]
[17]
[18]
[1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