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樱花季云游西日本(一):平城社寺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7/1266.html
樱花季云游西日本(二):千年旧都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7/7440.html
九州岛第一大都市福冈(Fukuoka)古称博多,地处与中国和朝鲜半岛的要冲,平安时代开始就是进出日本的重要港口和對外交流的窗口,有九州的玄关之称。如今博多是福冈的一个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神社与寺庙。博多神社寺院区域的迎宾大门“千年门”于1984年建成,以祈愿博多城在未来一千年内繁荣昌盛而命名。这里曾经是江户时期博多的入囗,当年有一座名为“辻堂口门”的门。博多千年门采用中世博多的寺社样式,承袭辻堂口门的木造四脚门结构,壮观的门楼设有人字形瓦扁柏屋顶。大门由太宰府天满宫捐献的千年樟木制造,正面匾额“博多千年”由太宰府天满宫的西高辻信义住持书写。1235年,日本高僧圣一国师圆尔辩圆前往浙江万寿禅寺修行,千年门背面的匾额 “万年正续” 则由万寿寺戒兴住持书写。
上方二图的承天寺供奉本尊释迦如来,是从南宋归来的圣一国师创立,谢国明等宋商出资建成。圣一国师不仅带回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还引进了制作馒头、包子、馄饨、面条的技法,因此承天寺可视为日本美食文化和博多织技法的发祥地。后人为圣一立碑纪念,他书写的 “御馒头所”刻在中间的石碑上。日语称猪肉包子为 “豚馒”,但皮和馅都有甜味。下方二图的东长寺据称是九世纪日本名僧空海(弘法大师)在大唐完成修行,归国后创建的第一座真言宗寺院。寺庙院内殿有一座高10.8米、重30吨的木造 “福冈大佛”坐像,于1988-1992年间雕刻。大佛以人类有108种烦恼为缘由,是日本最大的佛像,但不能拍照。大佛背后还供奉了500个小佛像,台座下的 “地狱极乐巡游”排列着地狱景像和来日托生的浮雕,阎罗和小鬼看上去都像日人。
栉田神社是博多最重要的神社,是日本数座栉田神社的本社,起源于奈良时代的757年。16世纪末,丰臣秀吉重建博多时建造了现在的社殿,据说饮用本殿旁的灵泉鹤井水可以延年益寿。栉田神社自古就作为博多的氏神和总镇守而聚集当地人的信仰,神社的祭神为大幡大神(栉田大神)、天照皇大神、素盏呜大神(祇园大神)。其中天照皇大神被奉为天皇及日本皇室的始祖,以及大和民族的总氏神。每年7月1日至15日的 “博多祇园山笠”是栉田神社最著名的奉纳神事,2016年列入UNRESCO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这一神事起源于1241年,承天寺的开山始祖圣一国师为祈求驱除瘟疫,乘坐由镇民抬着的木制的 “施饿鬼轿” 在博多镇上泼洒祈祷水巡游净化。在栉田神社外常年展出的华丽神轿 “饰山笠”高达 13米,气势逼人。
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住吉神社,是全日本两千多间住吉神社中的第一间,供奉航海、星辰和净化住吉三神,可能类似于基督教中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圣尼古拉。现在的神社本殿建于江户时代初期的1623年,屋顶为四间桁行和两间梁间的切妻造,比大阪的住吉大社还早近两百年。本殿的 “住吉造”是佛教传入日本前,古代日本最古老的建筑样式之一。福冈住吉神社与日本的国粹运动相扑有着深厚的渊源,每年11月的大相扑比赛开始前,顶级相扑选手都会前往住吉神社参加相扑大祭。上方二图是本殿和古代力士像,左下图是从前举行放生会的功德池。右下图是位于栉田神社后方的注连悬稻荷神社,在盛开的樱花陪衬下,一排朱红色的鸟居格外美丽。这个神社又名 “足留稻荷”,有一种说法是它建在商店前 “以便顾客驻足(为生意带来繁荣)”。
熊本位于九洲岛的地理中心,九州第三大城市,古代肥后国的国府所在地,有“森之都”的雅称。熊本城与大阪城、名古屋城同为日本三大名城,另一说是姬路城代替熊本城。熊本城由初代藩主、丰臣秀吉麾下的武将加藤清正于1606年建成,是一座梯郭式平山城,连结式望楼型的大小天守由渡橹连接,被称为 “武者返”的石垣犹如天险。天守屋脊用于防火的神兽“鯱”虎头鱼身,外观主要元素三角合掌形 “破风”可以防风雪,常用于中国歇山顶和悬山顶古建中。四百多年来,熊本城多次成为日本历史的重要舞台,并且多灾多难。1877年天守、本丸御殿等建筑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加藤清正亲手种植的一棵大银杏树也被烧焦,左上图是大火后仅存的建筑宇土櫓。1960年重建了大小天守、平橹等,在2016年的七级大地震中熊本城部分受损,尚在修复中。
16世纪初基督教宗改之后,西班牙籍罗马天主教传教士、耶稣会共同创始人之一圣方济各·沙勿略于1549年将天主教传入日本,信众人数在九州地区快速增加,天主教文化被称为 “南蛮文化”。天主教的扩张引起传统佛教和神道教徒的激烈反对,丰臣秀吉和后来的德川秀忠宣布天主教为邪教。很多教徒为躲避幕府追杀,逃到熊本天草地区,成立了多个地下秘密教会。天草四郎时贞是17世纪天草地区的一位少年,从小接受和传播天主教思想,被教民誉为 “天童”。他于1637年率领三万多名来自岛原和天草的基督徒起义,惨遭幕府军队镇压和杀害。左上图的天草四郎博物馆展示了众多传教士在日本活动的历史文物,下方二图为天草四郎的雕像公园,以及早年地下基督徒建造的圣母礼拜堂,将圣母玛利亚装扮成观音的模样。
1877年熊本城大火之后不久,在熊本、宫崎、鹿儿岛等九州地区爆发了日本史上迄今最后一场内战 ,即以 “维新三杰”之一、出身萨摩藩的西乡隆盛为首的士族借清君侧名义发动的 “西南战争”。在那次战争中,熊本城成为官军的重要根据地和长达50天的城堡战场,抵御了士族萨摩军。从而稳住了日本的半壁江山,结束了镰仓时代以来长达六百多年的武家政权及封建制度,2003年的好莱坞大片《最后的武士》再现了这段历史。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 “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道路,于1873年解除了禁教令,开始对外侵略扩张,1895年吞并台湾。在熊本城包围战中的几位政府军官,曾出任台湾首任及三、四、五任总督。左图是西南战争纪念碑,右图是 “国家指定天然纪念物”——七棵千年樟树中的一棵。
天草群岛由120多个岛屿组成,拥有无敌海景和绝美风光,海鲜料理和海水温泉十分惬意。群岛与长崎隔海相望,三百多年前的“岛原之乱”就在这一带发生,长崎与天草的隐匿基督徒相关史迹于2018年登录为UNESCO世界文化遗产。40多年前读大学时看过根据纪实文学改编的日本电影《望乡》,讲述20世纪初的大正年间,出生在天草的贫苦女孩阿崎被卖到马来西亚山打根,成为 “南洋姐”,回乡后又被家人、相邻嫌弃的悲惨故事。这次云游西日本归来后,从网上找来影片重新刷了一遍,发现了一些以前不懂、因此没有注意的细节。例如鸟居、乡村教堂、村民手中的十字架等,很有历史感。顺便得知,《望乡》曾入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扮演阿崎婆的田中绢代获得1975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藤井日达是20世纪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佛教大师,日本妙法寺大僧伽创始者。他以将佛法传回印度作为终身使命,将自己百年生命历程中的一半岁月奉献给了佛法在印度的复兴,与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运动结下深厚的法缘。日达上人以游走世界的方式,祈祷废除军备、放弃战争,将时代的大恶转为至善。二战结束后他开始在日本各地游化巡礼,呼吁修建 “世界和平佛舍利塔”。1954-55年间,佛舍利塔—— 收藏有印度首相尼赫鲁赠送的佛骨舍、金色尖顶由斯里兰卡总理库拉赠送,以及 “日本山妙法寺道场”在熊本花冈山顶落成。据说当初加藤清正藩主建造熊本城时,所需石材就是从这座山上采集的。花冈山不是热门旅游景区,几乎没有游客,图片依次为位于山顶的日达上人雕像、佛舍利塔、只有一个鸟居的稻荷神社和美丽风光。
熊本的鱼鲜市场
熊本市与周边町村共同构成熊本都市圈,左上图是今日熊本全貌。 2011年经过熊本车站的九州新干线全面通车,为此设计了吉祥物 “熊本熊”(Kumamon,右上图),现已成为熊本的形象大使。在新大阪站与熊本站之间乘坐山阳·九州新干线高铁(左下图),途经广岛站(右下图)。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几天后昭和天皇裕仁发表《终战诏书》,宣告日本投降,迄今整整80年。1945年上半年,美军曾轰炸京都五次,但规模都不大,奈良也被小规模轰炸过。后来京都被选中作为核爆目标,因此停止了对京都、奈良的常规轰炸。现在的正式说法是美国战争部部长史汀生(Henry Stimson)在担任菲律宾总督期间访问过京都,在他的坚持下,京都才从核爆名单上移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