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宫崎骏与长袜子皮皮的不解之缘

(2025-09-22 12:03:50) 下一个

长篇小说《长袜子皮皮》(Pippi Långstrump)是瑞典著名儿童作家阿斯特丽·林格伦(Astrid Lindgren,1907-2002)最早的作品之一。1941年,林格伦七岁的女儿卡琳(Karin)因肺炎住在医院,每天晚上都要妈妈讲故事。一天晚上女儿说:“给我讲讲长袜子皮皮吧”,这是女儿一瞬间想出的名字。就在那一刻,林格伦创造了后来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人物之一。1944年,林格伦写下关于皮皮的故事,送给卡琳作为十岁生日礼物,第二年由瑞典Rabén & Sjögren出版公司出版。80年来,一代又一代瑞典儿童在皮皮崇拜中长大,这本书被译成77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1.65亿册。就在林格伦给女儿讲皮皮故事的同一年,一个日本小男孩在东京出生,他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动画师宫崎骏,长大后成为林格伦的忠实粉丝,与《长袜子皮皮》结下了不解之缘。

宫崎骏的传奇动画事业始于1963年加盟东映动画,1985年他与高畑勋一起创立吉卜力动画工作室。早在该工作室成立之前,两人就在寻找新动画电影的灵感。高畑勋认为《长袜子皮皮》是欧洲儿童文学的分水岭,打破了以往的陈旧观念。他将林格伦与日本“童心”运动中的作家相提并论,并将《长袜子皮皮》描述为“一颗让孩子们的心灵自由自在的炸弹”。对皮皮来说,世界就是一个游乐场,一切皆有可能。她摆脱了一切形式的压迫,因此是每个人的梦想。1971年,30岁的宫崎骏与执行制片人藤冈丰一起来到瑞典。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国旅行,目的是商讨将《长袜子皮皮》改编成卡通片的电影版权,同时进行初步场景勘察和采风。那时从日本前往瑞典并非易事,这次旅行在宫崎骏的动画生涯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斯德哥尔摩,宫崎骏每天天不亮就醒来,看着木匠们提着铁皮饭盒走向工作室、年轻的妈妈们带着孩子悠闲地散步。他参观了斯堪森露天博物馆,研究那里简朴的家具。他记住了吃过的奶酪、萨拉米香肠和肉酱的形状,以及用老式烤箱烤面包的方式。在哥特兰岛的维斯比小镇,宫崎骏默默地观察那些姜饼屋、鹅卵石小巷和中世纪石墙,仿佛童话故事变成了现实。由于邮轮只停留三个小时,他在人行道上拼命行走,环顾周围的风景,直到胳膊和腿被蚊子叮满了包块。宫崎骏绘制了大量草图,拍摄了80个胶卷,记录下来每一个瞬间。他回忆道:“我原以为无需亲眼见过欧洲就能描绘它。然而当我到达那里时,却深切感受到了真实场景的震撼。”“光是身临其境就令人兴奋不已,欧洲与我预想的完全不同。肾上腺素飙升时,一天的体验会变得格外充实。”

当时宫崎骏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他本人及日本动漫在瑞典都还不为人所知。而且林格伦对于将她本人撰写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持反对态度,她不愿抽出时间与不知名的日本漫画家见面,因此宫崎骏此行没有得到授权。尽管如此,宫崎骏坚信《皮皮》的创作还会继续,他回到日本后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人物研究和观察中。宫崎骏重现了瑞典之行中他能记住的每一个瞬间,并放飞想象力,为那些尚未讲述的故事创作图像。岩波书店出版了日语书籍《幽灵长袜子皮皮》中,在书中高畑勋撰写了分镜脚本,宫崎骏根据他的想法绘制了图像版,小田部羊一设计了演员阵容并进行动画测试。该书记录了这部从未问世的失落杰作,以及对动画师们后期作品的影响。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宫崎骏才是那个最好地诠释了《长袜子皮皮》精髓的人。

皮皮的故事启发了高畑勋、宫崎骏和小田部羊一后来的工作,充满了林格伦的影子。1972年,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熊猫兰兰和康康作为礼物抵达东京上野动物园,在日本引起了一波熊猫热。宫崎骏编剧、高畑勋导演的《熊猫家族》(上方二图)利用了《长袜子皮皮》的部分素材,新故事中出现了一个红发长辫子、脸上长着雀斑的女孩米米子。除了名字之外,影片很像《皮皮》的一集,米米子没有父母,家境却极其优渥,她天性烂漫,高兴的时候会倒立,与一对会说话的熊猫父子组成了一个快乐古怪的家庭,过着超现实的冒险生活。宫崎骏的斯京采风素材后来也出现在其他作品中,如《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中挂在树上的大秋千(1974,左下图)、《天空之城》中年迈的皮皮以女族长和空中海盗多拉的形象出现(1986,右下图)等。

宫崎骏编剧、执导与制作的日本奇幻动画片《魔女宅急便》于1989年上映。这部动画主要以日本儿童文学女作家角野荣子的同名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讲述13岁的小女孩琪琪面对是否能够成为独当一面魔女的考验,带着能和她对话的黑猫吉吉,骑着妈妈的扫帚离开家乡,来到田园诗般的新城市克里克修行成长、找寻与现实共处的故事。琪琪决定利用自己可借助扫帚飞行的能力,为城市里的居民提供寄送物品的服务,片名译成中文就是《快递小魔女》。琪琪在克里克结识了新朋友,克服了孤独与挫折。克里克的城市景观如同一幅织锦,融合了各种欧洲元素,但斯德哥尔摩和维斯比的元素最为突出。宫崎骏把在瑞典的许多素材用在了这部影片中,老城、市政厅、国王雕像,以及国王街上的拱桥依次出现,琪琪成为宫崎骏的皮皮转世。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描绘了妇女的解放、环境的破坏、军国主义的邪恶、家庭生活的美好、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人类生活中的道德灰色地带,与林格伦小说的主题高度契合。关于爱、孤独、责任和勇气,二人的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宫崎骏被称为林格伦的 “精神继承者”。例如,宫崎骏的《龙猫》(1988)会使人联想到林格伦的《狮心兄弟》(1973),均以勇敢而真实的方式讲述了死亡的故事,是童年最温暖的守护。两位艺术家之间常常会形成一种共鸣的情绪和吸引力,一种自然的魔力。在林格伦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和冒险之地;而宫崎骏经常探索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以细致而宏大的描绘闻名。2007年3月,瑞典国王王后前往日本进行国事访问,Silvia王后在吉卜力工作室度过一个下午并会见了宫崎骏。

1981年,林格伦出版了封山之作《绿林女儿罗妮娅》(Ronja Rövardotter)。故事背景设定在中世纪,中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林格伦在《绿林女儿罗妮娅》中创造了她自己的神话森林居民:哭泣的矮人、野精灵、侏儒…… 这些元素创造了魔幻和富有想象力的氛围,故事背景和某些特征让人联想起古老的北欧神话中原始而狂野的维京时代。林格伦对大自然的亲近根植于她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她在书中写道: “直到罗妮娅亲眼目睹那片幽暗神秘、树木叹息的森林,她才明白森林的真谛。她对河流和森林的存在暗自发笑。她简直不敢相信!想象一下——参天大树和浩瀚的河流竟然真的存在,而且都充满生命力……” 这部小说后来改编成同名剧情片,由Tage Danielsson执导,在198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

在宫崎骏的瑞典之行40多年后,林格伦的著作首次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制作成动画片,川崎宏之编剧、宫崎骏的长子宫崎吾朗(左)执导了26集动画电视剧《绿林女儿罗妮娅》(右)。宫崎吾朗在版权方面比其父更为幸运,他说: “当我有了第一个孩子时,第一次读到《绿林女儿罗妮娅》的故事。我能理解马蒂斯拥有孩子的喜悦,这就是罗妮娅项目开始的原因。”影片精心构建了一个真正美妙的童话世界,获得2016年国际艾美奖儿童奖最佳动画片奖,为宫崎骏早年的奋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林格伦的女婿、家族企业首席执行官 Olle Nyman 表示: “宫崎吾朗和他的同事们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不仅忠实于原著,还创造了视觉上令人惊叹的独特体验,真正提升了故事的感染力。”流媒体Netflix制作的真人版12集电视剧已于去年上线。

与林格伦的作品不同,宫崎骏更经常地从日本民间传说和神话中汲取灵感,1997年上映的《幽灵公主》以奇幻日本的室町时代为背景,使得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走向世界。日本神道教中的八百万神明形成了《千与千寻》里光怪陆离的角色,该片于2002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宫崎骏本人则于2014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023年,宫崎骏编剧和执导的《苍鹭与少年》上映,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这部影片包含着宫崎骏之前各个作品的要素,反应出他对于生命、死亡的反思,凝聚成一首更适合作为离别的天鹅之歌。影片不迎合观众,从头到尾集结了宫崎骏的坚持,就像是一场光荣又疯狂的告别,仿佛像在向世人宣告:“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就是我一生的作品,再见!”

宫崎骏访问斯德哥尔摩

阿斯特丽的童话世界(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8/25505.html

阿斯特丽的童话世界(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9/7239.html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