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地区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历史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属地,欧洲曾经最富有的区域,各种文化交相辉映,统治者如走马灯般变换,很有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意思。二战期间中东欧大部地区沦为焦土,战后又位于两大阵营之间。2016年九月,本人造访了波兰历史文化名城——下西里西亚地区省的首府弗罗茨瓦夫 (Wroclaw),该城位于波兰西南部奥德河 (Odra) 河谷平原,历史上曾分别属于大摩拉维亚公国、波希米亚王国、奥地利、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邦联以及波兰,是波兰最有魅力的城市。
在长达几百年的德国统治时期,弗罗茨瓦夫名为布雷斯劳 (Breslau),是当年德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汉萨同盟成员,曾拥有过为数众多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直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各种风格的精美建筑。二战初期布雷斯劳曾遭受纳粹德国的种族清洗,在将近三个月的围城之后,布雷斯劳战役于1945年5月6日结束,城市的65–80%被摧毁,苏军进城后野蛮地攻击报复幸存平民。根据《波茨坦协定》,战后德国将包括西里西亚在内的11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波兰,布雷斯劳成为德国失去的最大的城市,至今每年仍有大批从前德国居民的后代来此寻根问祖。
公元1000年罗马教廷设立了弗罗茨瓦夫教区,该城的天主教圣约翰洗者主教座堂位于最老的街区座堂岛上,上千年内屡经磨难。最初是建于10世纪一座木制教堂,后改建成罗马巴西利卡结构的石砌教堂,12-13世纪重建为该市第一座砖砌建筑。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在主教座堂四周又增建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小礼拜堂,现在是一座三中殿的哥特式大教堂。1945年四月主教座堂的70%——包括两座尖塔均毁于二战轰炸,1946-1951年间修复。主教座堂拥有全波兰最大的管风琴,教宗保罗二世曾于1983和1997年两次来访。
座堂岛上除了双塔的主教座堂外,还有始建于14世纪的单塔圣十字大教堂 (左上图),是全欧不多见的两层教堂。右上图罗曼风格的St. Giles小教堂始建于13世纪,是全城最古老的未经改变并还在使用的教堂。左下图的St. Martin教堂同样始建于13世纪,15和20世纪大规模重建过,但保持了最初的不规则外形。二战前这里是该城的波兰文化中心, 1939年纳粹对波兰人民的最后一次屠杀就在这里发生。右下图是建于19世纪末的新哥特式神学院,岛上少有的没有被二战战火波及的建筑。
1315年座堂岛出售给教会当局,在岛上常常可以看到身着灰色或黑色服装的修女和修士等神职人员。由于岛屿不再在世俗政权的管辖之下,常常被弗罗茨瓦夫的犯法者作为避难所,河边的长椅也成为无家可归者的过夜之地。主教座堂和圣十字大教堂就像两座博物馆,陈列着许多颇具现代风的精美宗教艺术品。
圣伊丽莎白教堂是一座始建于14世纪的哥特式教堂,曾在1529年的大冰雹和1976年的火灾中二度被毁,重建后的钟楼高91米,右上图是教堂中供奉的教宗保罗二世塑像。波兰是一个天主教会势力非常强大的国家,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波兰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和瓜分,天主教会成为该民族的凝聚核心,在铁幕时期还起到了反对党的作用。弗罗茨瓦夫的每座教堂乃至酒店大堂都供奉着教宗画像或雕像,客房内甚至还有十字架。1945年4月9日,德国信义宗牧师Dietrich Bonhoeffer因参加反纳粹抵抗运动被处绞刑,右下图是教堂外他的纪念碑。
圣伊丽莎白教堂内的各个小礼拜堂分别纪念20世纪在波兰发生的重大事件,由于语言不通,所以不知所云。唯一有英文说明的是"卡廷礼拜堂",是下西里西亚省卡廷家属协会为纪念纳粹德国和苏俄瓜分波兰后在1940年卡廷惨案中被苏俄屠杀的22000名波兰政府公务员和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右上图存放死难者石棺的上方是一个卡廷铜钟复制品,右下图的祭坛两边刻有战俘集中营、屠杀地点及公墓所在地的名录,触目惊心!!!
下西里西亚地区卡廷家属协会创建于1989年,是一个由卡廷惨案遇难者家属组成的非政府组织,旨在通过建立纪念碑和礼拜堂以及组织会议和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谴责战争罪行,2000年该协会在奥得河畔建立了卡廷惨案遇难者纪念碑。坟墓形状的纪念碑基座上是挥舞着剑的死亡天使,祖国母亲绝望地抱着被谋杀的儿子的遗体,花岗岩墙壁上刻有战俘营和大屠杀地点的名称。
老城,老城,老欧洲的魂!弗罗茨瓦夫具有波兰第二大城市广场Rynek和欧洲最美丽的老市政厅——当然是之一。这里是典型的彩色房子聚集地,古城的大部分景点都能从这里步行到达。广场四周是建于不同时代各种风格的古典建筑,是一个热情、欢乐的地方。据说这一年九月弗罗茨瓦夫的气温比往年高十度左右,依旧盛夏的感觉。右下图左边是广场的西侧,也称为"选帝侯侧",这一侧的文艺复兴和风格主义古建打了很深的地基,从前属于富有的城市贵族,在二战中没有被破坏,其余三侧多为20世纪初期之后修复或仿造的。
城市广场中心哥特式的老市政厅是弗罗茨瓦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4世纪并历时300多年,现在的市政厅是19世纪中叶在老房子的基础上重修的。市政厅东立面仍保留着14世纪的礼拜堂及15、16世纪的山墙和窗户,墙壁上悬挂着1580年制造的大钟,前方是15-18世纪末对罪犯实行体罚的鞭刑柱复制品,市政厅西立面的墙面也是16世纪的。图为市政厅外墙上的窗户和大钟以及哥特风格的内部装饰,右上图是一个1485年左右的门楣。
如果说哥特式恢宏庄重,巴洛克式则华丽精美。奥德河畔一排始建于17-19世纪的著名巴洛克建筑:左上图是根据创立者命名的National Ossolinski lnstitute,最重要的波兰文化科学中心之一,现在的楼房是战后按照17世纪的设计图纸重建的。右上&左下图是建于1702年的弗罗茨瓦夫大学——中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右下图是主楼旁建于17世纪末的耶稣圣名大学教堂。
二战结束前根据当时德国城市的名字,弗罗茨瓦夫大学一直是布雷斯劳大学,大学主楼中设立博物馆,包括校史陈列厅、礼堂、音乐厅,还可登顶观全景。左上图的主楼圆形顶部称为"数学塔",19世纪初在那里设立了天文台。这栋老楼没有电梯,全靠双腿拾级而上,楼房中陈列的图片和实物只有波兰文和俄文的说明。该校校友和教师中共有11位诺奖得主,包括量子力学创始人玻恩和薛定谔,左下图是1908年医学奖得主PauI Ehrlich的获奖证书,波兰国宝级数学家Hugo Steinhaus (1887-1972) 也曾在该大学工作多年。恰逢中小学学生开学的日子,主教座堂中主教主持的开学典礼十分隆重。
弗罗茨瓦夫大学主楼内的礼堂AuIa LeopoIdina (上方二图) 和音乐厅Oratorium Marianum (下方二图):建于1730-1732年间的大学礼堂具有波兰最大、最华丽、保存最完整的晚期世俗巴洛克内部装饰,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音乐厅的前身是建于1733年的玛利亚礼拜堂,室内精美绝伦的彩绘描述圣母玛利亚的生平故事。在1945年的大轰炸中大学礼堂幸存,但音乐厅几乎全毁。后者于1997年重建修复,如同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1718年为圣伊丽莎白教堂制造的管风琴也翻新后搬到这里。
弗罗茨瓦夫城沿着苏台德 (Sudety) 山脉与奥德河而建,城市的12个岛屿由130多座桥梁连接,被称为"百桥之城"、"波兰的威尼斯"。奥德河是波兰第二长河,古代欧洲"琥珀之路"的一部分,连接丝绸之路通往亚洲,二战之后成为德国和波兰的界河。图片依次为奥德河上的几座大桥:弗罗茨瓦夫最古老的钢桥——建于1861年的Sand桥,建于1867年的桁架桥Zwierzyniecki桥,建于1889年的Tumski桥,波兰最长的悬索桥之一——建于1908-1910年间112.5长的Grunwaldzki桥。
位于弗罗茨瓦夫东郊的百年厅 (Hala Stulecia) 是著名德国建筑师Max Berg的代表作,为纪念莱比锡战争100周年建于1911-1913年。百年厅融合了20世纪初盛行的现代主义建筑多种风格,是四叶片形状的中心对称式建筑,当中是钢和水泥的灯笼式圆顶。百年厅是一个多功能娱乐场所,直径65米、高42米,可容纳一万人。百年厅并无富丽堂皇的装饰,而是以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和现代工程建筑学先驱著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2006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百年厅北面的喷水池只有几厘米深,德国人太会过日子了。恰逢2016年世界桥牌运动会在此地举行,酒店里住满了前来参赛的各国老头老太。
弗罗茨瓦夫的"水晶宫"HydropoIis是一个建在地下的以"水"为主题的科学文化中心,在《国家地理》杂志波兰版发布的读者评选出的2016年波兰"新七大奇迹"名单中列第二位。这里用现代化的交互式屏幕和全息影像技术向参观者们展示"地球起源"、"海洋"、"水利工程"等自然科学知识,是波兰唯一、世上少见的同类型博物馆,大门前随着灯光变化的水幕如梦如幻。水波光波都是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全世界的水域都是相通的,文化亦然。
弗罗茨瓦夫的几座不同风格的老建筑:1. 始建于1585年的新意大利风格的要塞堡垒,曾几易其名;2. 始建于1855-1857年间的英格兰哥特复古主义风格的中央火车站;3. 建于1890年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别墅,原为西里西亚地区最古老的贵族之一——Schaffgotsch家族的私宅,现在是大学生俱乐部Palacyk;4. 建于1906-1908年间的Halal Targowa,以创新的应用钢筋混凝土桁架著称,当时在欧洲颇为独特,至今仍是Wroclaw最大的传统市场之一。
弗罗茨瓦夫的一大特色是随处可见的小矮人铜像,传说它们曾经是住在弗罗茨瓦夫地下深层的精灵,每当夜幕降临便会从地下来到城市中玩耍,不过有些小精灵在次日黎明来临之前没有来得及返回地下,因此就变成了铜像,其实最初是为纪念1980年代当地青年反暴政的"橙色运动"而出现的。老城区共有15个小矮人,全城共超过250个。这些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小精灵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街头巷尾、教堂或店铺门口,寻找小矮人成为游客们的一大乐事,与几年前时兴的捕捉PokemonGo异曲同工。
遛弯的老奶奶,路边玩耍的小童,波兰酸菜猪肉馅饺子的个头相当于中国饺子的两倍。在菜市场问摊主姑娘一种香肠是什么动物的肉,排除了猪、牛、羊、鸡、鸭肉外仍不知所云,于是姑娘声情并茂地来了一句"一哈哈"。还是不懂,姑娘问一位大妈,仍是"一哈哈"。大家一起哈哈,搞不懂这"一哈哈"到底是个什么鬼。与邻国捷克相比,波兰人的英语差很多。在欧陆旅行,语言始终都是问题,不过习惯成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有时还能猜出个一二三,比如波兰语中的名词结尾除了很多"斯基"之外,还有很多"西亚",饭馆是"Restaurancja"、警察是"Policja"。
欧盟每年指定若干城市为欧洲文化之都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旨在推广该城市的文化生活和发展,自1985年开始以来每年都有一或两座欧洲城市荣获这一称号,2016年弗罗茨瓦夫和西班牙北部海滨城市San Sebastian一起当选。弗罗茨瓦夫以"美的空间"为主题,该市市长称2016年是"二战后弗罗茨瓦夫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年",图为镶嵌在路面上的一千多年来弗罗茨瓦夫的城市变迁大事记。
离开弗罗茨瓦夫的前一天清晨,驱车230公里前往上西里西亚地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和灭绝营,1979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40-1945年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关押并屠杀了130万人,其中90%是犹太人。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屠杀,刚刚过去70多年。集中营门口那句"劳动带来自由"的口号似曾相识,一个个曾经装满氢化物的毒气罐、一件件遇难者留下的遗物,昭显了世上会有怎样的人性之恶。后人祭奠的鲜花、集中营儿童留在墙壁上的图画,让人欲哭无泪、心中滴血!
那些昔日的绅士淑女,从被送入集中营的第一天起,就成为穿着号衣、手臂上烙着数字代号的囚徒。他们踏上的是一条死亡之旅,多则几年、少则一天都不到,尽管有些人起初还是听着瓦格纳的歌剧开始一天的劳作。他们被屠杀焚尸后的骨灰抛撒在集中营后面的水塘里和土地上,右下图的四块黑色石碑上用四种文字写道:"这里是被杀害的男人、女人、儿童的骨灰安葬地,愿他们的亡灵安息"。这一片土地使人警醒,反人类的暴行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听导游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中三分之二战后选择移民,大部分去以色列。他们劫后余生努力重新融入社会,但有一部分人已不可能。并不是所有参与行刑的刽子手都认错忏悔,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奥斯维辛第一集中营安检很严,据说现在仍有德国右翼到第二集中营放火。图为著名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George Santayana的名言:"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们注定会重蹈覆辙。" (Those who do 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