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被低估的宝藏之地 —— 阿拉贡的萨拉戈萨(上)

(2025-10-09 10:24:33) 下一个

伊比利亚第七刷,今年五月下旬来到半岛东北部的萨拉戈萨(Zaragoza)。这座位于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之间的古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建筑遗迹著称于世。散落在此的教堂、城堡、宫殿,可以覆盖西班牙史上所有建筑风格,是一个被低估的宝藏之地。公元前14年左右,罗马的凯撒·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大帝在萨拉戈萨建立了罗马公民的免疫殖民地。11世纪是萨拉戈萨作为伊斯兰城市的辉煌时期,在1118年收复失地运动中被阿方索一世重新征服,成为阿拉贡(Aragon)王国首府。15世纪末,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成婚,创建了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前些年造访西国南方安达卢西亚地区时,听说了许多这对天主教双王的传奇故事,因此对于阿拉贡王国充满好奇。

在罗马时期,奥古斯都大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 Caesaraugusta,被称作”凯撒奥古斯都的荣誉”,具有铸币权和免税权,不久后成为中埃布罗(Ebro)河谷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名字。罗马帝国的统治在公元3-4世纪日渐衰弱,由西哥特人(Visigodos)接管。萨拉戈萨在公元1-2世纪的古罗马鼎盛时期建造了许多大型公共工程,上方二图是罗马城墙残垣和凯撒大帝立像。左下图的罗马环形露天剧场遗场建于公元一世纪,占地七千平方米,仿照罗马的Marcellus剧院,采用同心圆环设计。剧场可容纳六千名观众,是罗马西班牙地区最大的剧场及是欧洲保存最为完好的罗马剧场之一,1970年代发掘出来。罗马人于一世纪在埃布罗河上建了一座石桥(Puente de Piedra),左下图是 17世纪重建的石桥,大桥两端各放置两根狮子石柱。

萨拉戈萨的阿尔哈费里亚宫(Palacio de la Aljaferia)大部分建筑是萨拉戈萨泰法(Taifa)穆斯林王国于11世纪建造,是那个时期唯一的大型西班牙-伊斯兰建筑遗存。在上千年历史变迁中,这座宫殿融合了穆斯林、天主教、犹太各种建筑元素。阿尔哈费里亚宫是欧洲最早、也是最北的穆德哈尔式建筑,与12世纪安达卢西亚地区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天主教堂、格拉那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一起,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主流建筑风格的最佳典范。2001年这个宫殿作为“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建筑”的一部分,入选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486年宫殿的一部分成为宗教裁判所,1593年变成军事要塞,现在是阿拉贡法院所在地。左下图右侧的哈里发方塔是宮殿最古老的建筑 —— 建于九世纪的五层防御塔楼,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的灵感来源。

阿尔哈费里亚宫的装饰风格向几何图案的转变,包括交叉混合线条拱门、大面积的蔓藤花纹,以及植物性灰泥图案的图式化和渐进式抽象化,对伊比利亚半岛的阿尔摩拉维德和阿尔摩哈德王朝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上图的宫殿北侧大厅是1039-1110年间阿拉伯巴努·胡德王朝最重要的建筑群,其设计灵感源自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大厅三分之二的表面都装饰着雪花石膏,刻有《古兰经》中关于创世的经文。天主教国王夺回阿拉贡后,对宫殿进行了改造,以适应他们的“基督教”品味。右上图是15世纪末期建造的天主教君主宫阶梯大厅,窗户上装饰着哥特式和穆德哈尔式风格的叶茎花纹。左下图是宫殿里一座小型清真寺入口处的马蹄形拱门,中下图和右下图分别为华丽的镀金穆德哈尔式格子天花板和另一个拱门。

圣柱圣母圣殿主教座堂(Catedral-Basí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是萨拉戈萨的地标性建筑。据说公元40年10月12日,圣母玛利亚在一根石柱上显灵,也是圣母在世时唯一的一次显灵。围绕石柱搭建了一间祈祷石室,萨拉戈萨因此成为欧洲最早的圣母朝圣地,每年10月12日是 “圣柱圣母瞻仰日”。现在的巴洛克大教堂于1681-1872年间在原罗马式教堂遗址上重建,是西班牙最大的圣母教堂,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称为 “西班牙人民的母亲”。大教堂由11个圆顶和4座高塔组成,构成了老城的天际线。正立面当中的大型雪花石膏浮雕再现圣母显灵的场景,周围天使环绕,下方是萨拉戈萨民众。左下图供奉在主祭坛背后的圣母显灵原始石头圣柱,接受全世界信众的参拜。主祭坛的白色大理石镀金青铜雕塑表现圣母显灵时的情景,右下角是用镀金木头制成的圣母小雕像。

萨拉戈萨是伟大的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1746-1828)的故乡,他在这里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并踏上绘画旅程。戈雅最好的作品之一是左上图为圣母大教堂绘制的穹顶湿壁画《殉道者女王》,画中圣母坐在云端,四个弧三角穹隅上是坚韧、耐心、慷慨与信仰四种美德的拟人化形象。在1936-1939年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曾有三枚炸弹落在主教座堂前却均未爆炸,被信徒视为圣母庇护的奇迹,其中两枚现陈列在大教堂内(左下图)。大教堂所在地圣柱广场号称欧盟第一大步行广场,四周被古老建筑包围。圣柱广场西端的西班牙喷泉雕塑(Fuente de la Hispanidad,右上图)为拉丁美洲地形,哥伦布在1492年的圣柱圣母瞻仰日首次到达中美洲,后来10月12日成为西班牙国庆日。右中图和右下图是广场东端的戈雅立像和衣冠冢。

UNESCO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包括萨拉戈萨的三处景观,除了阿尔哈费里亚宫外,其余两处均为教堂建筑。耶稣救世主主教座堂(Catedral del Salvador)是天主教萨拉戈萨总教区除圣母大教堂之外的另一个主教座堂,简称 “座堂”,据说萨拉戈萨是世界上唯一的有两个(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城市。座堂所在地长期以来一直是萨拉戈萨的宗教圣地,座堂也是该城第一座基督教堂,最初于12世纪在凯撒·奥古斯都古罗马广场和大清真寺的遗址上建造了晚期罗马式教堂。14世纪成为主教座堂并扩建成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 罗马式方石砖墙 、 哥特式祭坛 、 星状穹顶中殿 、 巴洛克式塔楼,清真寺的宣礼塔部分保留在塔楼里。中图塔楼左侧的古典巴洛克风格立面建于18世纪下半叶,中门是座堂入口。

座堂最神奇的部分是穆德哈尔风格的瓷砖北外墙以及座堂前厅左侧的小礼拜堂,阿拉贡大师和塞维利亚工匠用光滑的砖块和釉面陶瓷装饰了精美绝伦的几何图案(左图),是穆斯林美学在基督教建筑中幸存的绝佳典范。1936年修复了瓷砖北外墙及小礼拜堂,这个小礼拜堂从座堂入口左边的小门进入,以总领天使圣米迦勒 (St Michael)命名。是14世纪第一位萨拉戈萨大主教、座堂工程的推动者洛普·费伦奇·德·卢纳(Lope Fernández de Luna)的葬礼礼拜堂,中图左侧是卢纳大主教的陵墓,中间是供奉圣米迦勒的祭坛,顶部采用穆德哈尔风格的镀金木材建造。右图的侧门通往隔壁座堂的耳座,大部分游客都是去那边,少有人光顾这个原汁原味的小礼拜堂。

圣保罗教区是萨拉戈萨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在阿方索一世攻陷萨拉戈萨后逐渐形成。砖砌圣保罗教区教堂(Iglesia de San Pablo)始建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后来多次扩建、是萨拉戈萨最有价值的穆德哈尔风格建筑。烧制的砖块以几何图案排列,宏伟的八角形钟楼带有金字塔状尖顶、阿拉伯花纹和中梃拱窗,拥有丰富雕塑装饰的哥特式北门。教堂保存了丰富的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艺术遗产,包括15世纪哥特式龛楣、16世纪镀金木制的主祭坛画以及繁复的穹顶。主祭坛画是这座教堂的真正瑰宝,圣保罗塑像位于祭坛画中央,两旁描绘了他一生中的八个重要场景,已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圣保罗教堂是痛苦圣父耶稣兄弟会和玫瑰圣母痛苦奥迹兄弟会的法定总部,被誉为“萨拉戈萨的第三大教堂”,是萨拉戈萨历史中心低调的存在。

位于耶稣救世主主教座堂旁的大主教宫(Palacio arzobispal,左上图左侧)坐落在原罗马教堂的遗址上,圣母玛利亚也是在那时来到萨拉戈萨,因此基督教在这座城市的起源由此而来。阿方索一世、15世纪初的天主教对立教宗本笃十三世等曾在这座宫殿里居住,16世纪后曾是阿拉贡王国和西班牙多位国王的行宫。Alma Mater 博物馆设在大主教宫内最古老的部分,从基督教的起源开始,涵盖了大主教管区的神圣宗教艺术收藏,可以欣赏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宗教信仰的演变。右上图是大主教宫庭院墙上的浮雕《最后的晚餐》,有一间展室收藏了各个时期的圣柱圣母雕像,左下图是一件14世纪的作品。博物馆中收藏了从罗马式到晚期哥特式的圣母雕像,中下图和右下图是12-13世纪的两座圣母怀抱圣子木雕。

Alma Mater 博物馆收藏了历代艺术大师如拉斐尔、戈雅等人的杰作,也有不少关于圣经故事的生动有趣的作品。?左图是15世纪的另一幅油画《施洗者约翰降生》,图中约翰的母亲伊丽莎白躺在床上。他比耶稣大约早半年出世,其生日6月24日是很多基督教国家的节日,在瑞典等北欧国家演变为仲夏节。中图的另一幅15世纪油画《总领天使圣米迦勒与堕落的叛逆天使战》是天主教中关于忠诚与反叛、善与恶的经典故事,在宗教信仰和艺术中萨拉戈萨被赋予了这一故事的重要象征意义。右图是17世纪的镀金雕塑《童年耶稣》。(未完待续)

相关博文链接:安达卢西亚的珍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8/14750.html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