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4-1912年间,在斯德哥尔摩城区为十位瑞典历代君主塑造了室外全身雕像。这些威风凛凛的帝王们或站立、或骑马,观光客们在城区游走时常会遇到。然而,我在这座城市住了20多年,却从未见到过17世纪的瑞典女王Kristina(1626–1689)的雕像。相信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没见过,即使自称见过多半也是错的。Kristina女王是瑞典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她在位期间三十年战争和Torstensson战争相继结束,致力于确保瑞典为欧洲强国。Kristina女王被认为17世纪最博学多闻的女性,喜爱书籍、手稿、绘画和雕塑,对于宗教、哲学、数学与炼金术十分感兴趣。她还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内心的信仰放弃王位、远走他乡,是少数几位身后葬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女性。早在女权主义兴起的几百年之前,Kristina女王就是妇女的榜样。
到网上搜索一番,得知女王雕像其实是有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于1923年落成,在市政厅外墙西北角三层的一根柱子上,有一尊很小的砂岩裸体立像。百余年的日晒雨淋使得雕像面部已被风化,还不如她脚下的小金人显眼,如果不是特意寻找根本发现不了,这居然是Kristina女王!创作这尊雕像的艺术家是Aron Sandberg,女王雕像怀抱三座建筑——Ulrika Eleonora教堂、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和市政厅,眺望着她所守护的国王岛,将历史与现在融为一体。在市政厅的金色大厅内,还有一幅金色马赛克壁画,描绘她退位时的场景。Kristina女王对斯德哥尔摩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她的名字命名的Drottning Kristinas sluss是连结市中心Mälaren大湖和波罗的海的第一座船闸,于1642年落成,女王理应以平等的名义得到比今天更好的尊重。
2008年,瑞典一位资深媒体人写道: “女性的历史写在水中,男性的历史刻在石头上。在瑞典,只有十分之一的雕像描绘拥有姓名和穿着衣服的女性。”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斯德哥尔摩城区仅有十位左右女性全身雕像,我在近九年中随手拍下了其中七位,有女英雄、女作家、女艺术家、女慈善家、女权主义者。她们都是改变了历史的伟大女性,串起了瑞典近现代,特别是19世纪以来,妇女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第一位女性雕像是1912年由斯德哥尔摩永久防御协会倡议,为另一位Kristina树立的。这座雕像位于王宫外部半圆形庭院中,那里是每天举行王宫卫队换岗仪式的主要场所。其实这位Kristina Gyllenstierna(1494–1559)比与她同名的女王早出生132年,有的观光客在游记里张冠李戴地把她当成了Kristina女王。
与Kristina 女王一样,Kristina G. 同样是瑞典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她是Gustav Vasa国王的姨妈,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卡尔马联盟的瑞典摄政王小Sten Sture(1492–1520)。1520年元旦,丹麦国王Kristian II入侵瑞典,同年二月27岁的小Sten Sture意外去世。Kristina G. 肩负起继承已故丈夫事业的责任,领导了瑞典抵抗Kristian II的斯德哥尔摩保卫战。在1520年11月的斯德哥尔摩血案中,她的几位亲属被处死,随后Kristina G. 本人与被处决者的遗孀和子女一起被囚禁,直到1524年初获释返回瑞典。Kristina G. 雕像纪念碑的筹款委员会写道: “当王国的领主不再是男人,而且开始与敌人讨价还价时,年轻女英雄周围的人群渐渐稀疏,很快她就孤身一人站在那里。城门敞开,城里有很多贵族,但只有一个保卫者——尽管是一个女人。”
Fredrika Bremer(1801–1865),瑞典著名作家及妇女运动最重要的先驱,在斯德哥尔摩东南郊区的Årsta城堡庄园长大。她的父亲曾是瑞典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母亲是一位在法国长大的社交名媛。Fredrika和姐妹们从小在家中受到严格管教,那个时代未婚女性的将来完全取决于是否嫁得好。Fredrika从八岁起开始创作法语诗歌并表现出艺术气质,然而她在童年时代就很叛逆,其貌不扬,很难得到父母喜爱。Fredrika开始为自己是个女孩而感到惋惜,13岁时就祈祷将来能为瑞典做出一番成就。1821年,20岁的Fredrika与家人一起踏上前往欧陆的 “年轻女士和绅士教育之旅”,使她受益匪浅。两年后Fredrika回到祖国,开始参与斯德哥尔摩的社交生活,从事女红、写作和研究自然。她怀着强烈的宗教信仰,致力于改善当地众多贫民和病人的生活。
Fredrika将现实主义小说引入瑞典,并以自身经历为主要内容开始创作。通过《日常生活绘画》三部曲、《邻居们》、《家》等一系列作品成为瑞典小说界的领军人物,她的书籍畅销欧洲各地并获得国际声誉。1832-1847年间,Fredrika在其父留下的庄园农场开办了教区第一所正式学校,比瑞典官方颁布的 “公立学校特许状”早了十年。Fredrika于1856年出版的小说《赫塔》(Hertha)在瑞典社会引发了公众热议,经过激烈辩论,两年后瑞典议会决定,赋予未婚女性25岁时申请法定年龄的权利(已婚女性直到1921年才获得法定年龄许可)。仿照《赫塔》中提出的 “高等学院”,斯德哥尔摩高等师范学院于1861年成立。Fredrika的雕像位于Humlegården 公园,于1927年落成,她被塑造成一位积极独立的职业女性,与当时流行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Jenny Lind(1820–1887),享誉欧洲的女高音歌唱家和宫廷歌手。Jenny自幼极具歌唱和表演天赋,在斯德哥尔摩 Adolf Fredrik Lindblad 音乐学院接受教育。她曾在欧洲各国广泛巡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亲临聆听她的音乐会。门德尔松为Jenny谱写了一部清唱剧,安徒生曾多次向她求婚未果,他的小说《夜莺》被认为是对Lind的单相思之作。Jenny捐赠了巨额资金,支持年轻艺术家,并热心为病残者义演。1850年Jenny在纽约举办了首场音乐会,她在美国巡演时大受欢迎,并以 “瑞典夜莺”之名亮相。两年后Jenny在波士顿与比自己年轻九岁的德国犹太钢琴家 Otto Goldschmidt 结婚,在那里还有他们的故居。这对夫妇育有三个儿女,后来全家搬到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角有一块Jenny的纪念牌匾。她的雕像位于皇家狩猎岛Djurgården,1924年落成。
Elsa Borg(1826–1909),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工作者。Elsa年幼时先后失去双亲,16岁完成学业后成为家庭教师。她28岁时通过阅读基督教文学建立了对上帝的信仰,并在神学院学习了几门课程。1857年,Elsa被派往瑞典南部斯莫兰担任教区教师,在那里开办了一所主日学校,成为教区年轻女孩的精神导师,后来在Gävle的一所基督教学校担任了15年校长。Elsa在50多岁时结束了自己的教学生涯,1876年来到斯德哥尔摩南城的Vita Bergen,开始传教工作。她与基督教朋友们建立了孤儿院、妇女庇护所和传教士之家, 她们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也常常获得丰厚的祝福。Elsa被认为瑞典第一位真正的社会工作者,有 “Vita Bergen女王”之称。她的雕像位于Vita Bergen公园的一棵玉兰树下,宛如守护圣母,双手护着两个孩子的头部,1972年落成。
Ellen Key(1849–1926),作家、教育家和女权思想家。Ellen在一个自由的基督教家庭中长大,她的父亲是一位瑞典议会政治家,母亲是瑞典首相Arvid Posse的表亲。她自幼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之后在斯德哥尔摩的Rossanderska女子学校就读。1870年代,Ellen在家乡为当地儿童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并担任教师。与此同时,她还在斯德哥尔摩工人学院和其他机构授课,主要教授文学和历史。1889年,Ellen就言论和新闻自由发表演讲,作为意见领袖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她撰写了多部关于大众教育、劳工运动和当代政治的书籍,以及女权主义的文章。Ellen最受关注的作品是《被滥用的妇女权力》、《人人皆美》、《儿童的世纪》、《生命线 I-III》。她与几位著名的瑞典剧作家以及数学家Sofja Kovalevskaja一起,组成了1890年代瑞典激进作家圈。
Elle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瑞典作家之一,甚至影响到了瑞典以外的世界,她与欧美多位著名作家、诗人建立了亲密友谊。Ellen的思想基础以当时的主流思潮为特征,主要是进化论和自由主义。她主张个人自由发展,但也为那些没有同等机会的人承担社会责任。她既赢得了极大的钦佩,也招致了尖锐的批评。作为一名教育家,Ellen率先强调所有儿童都有根据自身潜能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并影响了Maria Montessori等当代教育家。她也是一位唯美主义者, 1910-11年间建造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湖边别墅。Ellen始终为弱势群体而奋斗,清晰地体现在1890年代她为斯德哥尔摩职业女性所做的工作,在她去世后其故居成为这些女性的夏日别墅。Ellen的雕像位于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小公园,姿态沉静,1953年落成。
Elin Wägner(1882–1949),作家、记者和女权主义者,瑞典妇女运动与和平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Elin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母亲在她三岁时去世。Elin从读小学开始,就为校报、地方报纸杂志撰写报道、短篇小说等。1907年,Elin开始在斯德哥尔摩的Idun报担任编辑助理,并撰写关于女性境况的文章。她还用笔名在大报《每日新闻》上开设专栏,讲述斯德哥尔摩低薪女性办公室职员的生活。1908 年,Elin采访了Ellen Ky和全国妇女政治选举权协会的主要代表Signe Bergman,促使她也参与了妇女选举权运动。1909 年,Elin代表瑞典妇女和平协会参加了伦敦的国际妇女选举权联盟大会,并全身心投入191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妇女参政联盟大会的筹备工作。她在一生中参与创建了自由女性、救助儿童会等瑞典和国际妇女儿童组织。
1910年,Elin根据自身经历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报业经验》,其中讲述了一位年轻女记者投身妇女参政运动的故事,并表达了对性道德的看法。Elin在后来的多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独特性,妇女权利,和平、社会和环境议题。在小说《对话继续》中,Elin将一群渴望保住自身利益的男性与一群正在崛起的女性对立起来,提出了关于产假工资、堕胎、生育不足等问题。她在辩论书《闹钟》中首次提出古希腊母系原始时期的理论,认为必须为女性及其子女建立一个有尊严的社会。1930年代,Elin的另一个主题是大地浪漫主义,她对自然的描写更加丰富。继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elma Lagerlöf之后,1944年Elin当选为瑞典文学院第二位女性院士。 “Elin在演讲”的雕像于2014年在St Eriksplan广场落成,大概是斯京最新的一座女性雕像。
Margaretha Krook(1925–2001),20世纪瑞典最杰出的话剧和喜剧演员之一。她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在职业生涯中塑造了话剧、舞台剧和电影中许多极具感染力的角色,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Margaretha具有极好的记忆力,只需读一次手稿就能完全记住台词。在她生命中的最后四个元旦前夜,Margaretha在斯德哥尔摩露天公园Skansen吟诵诗歌《新年钟声》,是第一位女性朗读者。雕像身着其生前最喜爱的衣服,位于皇家剧院Dramaten外她在演出前经常吸烟的角落,2002年落成时瑞典王储Victoria为雕像揭幕。与其他雕像不同,这座真人大小的雕像没有底座,因此与观众十分接近。通过巧妙的加热线圈,雕像一年四季保持37度恒温,时刻散发着温暖。
从2018年起,瑞典最大的鲜花配送和零售公司Interflora AB发起设立了一个名为 “鲜花的力量”的基金会。在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该基金会邀请花艺师为全瑞典所有拥有名字的女性雕像装饰美丽的鲜花,希望为展现历史的公正性做出贡献,为女性点亮一抹光芒、开辟一个空间,并激励更多女性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图片依次为佩戴鲜花的Jenny Lind、Fredrika Bremer、Margaretha Krook雕像(网图)。
相关博文链接:火与思想之魂 —— 索尼娅的追梦人生(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05/1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