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1-08-05 09:26:10)

这对老夫妻,老夫刚过了80岁的生日,老妻74岁。年龄虽然比较大,结婚时间不算太长,十来年吧,都是二婚。 老妻出国较晚,近四十岁才来美当访问学者,迷上了美国,决定留下读博。留在国内的丈夫认为她鬼迷心窍,扔下丈夫儿子,去念个没用的语言学博士。再说,老妻是个比较特别的人,书呆子型,生活在想当然的世界中,说得好听点,是我行我素,有独立见解,不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7)
(2021-07-26 10:55:08)

来美国后,有二十五个夏天(四分之一个世纪啊!),我在一所研究生院的外语暑校做管理教学工作。暑校门槛比较低,是学院的创收渠道,高中毕业,交得起学费的,基本都收。暑校学生以在读本科生为主,他们趁着暑假,修几个学分。 这暑校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研究生院的语言教学比较出名。再说,暑校密集型教学,八个星期可以得到12个学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跟朋友闲聊,问起她公子的近况。朋友喜形于色:吉米有女朋友了。 朋友的儿子,洋名吉米,长得一表人才,从小却被父母称为“聪明面孔笨肚肠”,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好。那时候还在国内上小学,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给家长,罗列吉米的不是:上课随便讲话,手脚不停,别的学生在读课文,他却把课本顶在头上……老师总结说:这孩子猴子屁股坐不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0)
(2021-07-19 13:39:25)

1980年,我在上海一所大学任教,那年夏天,外语系欢腾,因为请到了一位美国专家。虽然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复交了,来中国教书的美国人并不多,即使有人想来,也不一定来得了,聘请外籍公民手续繁缛,标准苛刻,我们学校的外教是通过了层层审查筛选,才被教育部选中,最终分配到上海来的。 那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老师,叫玛格丽特,她的背景在我的旧文《诞生在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9)
(2021-07-09 10:25:36)

国庆节长周末,居住地的景点人潮滚滚,懒得去轧闹猛,在家笃悠悠地断舍离。这次把目光锁定在我的作坊,后来沦落为储物间,更确切地说是垃圾桶的前一站。 储物间有200来尺,独立位于后院,前几年修房子,把这间屋子的三面窗户都换了,里外墙修补粉刷一新,装上了线条简洁的顶灯,看上去明亮舒适,于是,想把它改造成作坊(studio)。这个词那么一放,自己都觉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9)

出生顺序和孩子的性格 家里兄弟姐妹的“排行”这个词,差不多有一代人不用了。我们这代,说起邻家的事来,王家的老大,李家的老四,孙家最小的……以前,每家有几个孩子;而我们的下一代,基本是独生子女了。因此,“出生顺序和性格”这个课题,在国内没有现实的研究意义,但是在国外,这个话题却经久不衰。 AlfredAdler是一名奥地利的心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8)
(2021-07-04 15:40:06)

往年国庆,总会邀三五位朋友,来家小聚,或受邀去朋友家赴宴。眼下,虽说打了疫苗,可是恐怖的德尔塔毒株正在蔓延。因此,大家只好冷冷清清,自家吃饭。 华人聚会往往离不开食物。前些年,朋友老张从国内出来玩,接到了老同事的电话。那时,老同事两口子发了点财,在洛杉矶买了个一百多万的“豪宅”。他们热情邀请老张那天晚上去他们家吃龙虾。女主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2)
(2021-07-02 09:40:48)
二十多年前,我们住在townhouse里,悠哉悠哉的,周末尽想着去哪儿玩。可是人就是贱啊,过厌了悠闲的生活,就想是不是该买个带花园的独立房?看看人家的花园,百花争艳,太美丽了,哪像我们的小区,只有常青灌木丛和草地。于是就开始去看房。 我们的居住地靠海,地皮向来紧张,能盖房的地方基本都盖了,一二百年下来,满目旧房,看了一栋又一栋,老看不上。有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8)
(2021-06-30 14:09:33)
旧金山,风景好,气候好,文化氛围好,族群多元,能尝到全世界的美食,能听到各种音乐和语言,能观赏最奇怪的打扮,能参加五花八门闻所未闻的社区庆典和活动…… 好和不好相辅相成,有那么多的好,自然就有那么多的不好,最不好的,是房子太贵了。房子贵,为了上有片瓦,就得节衣缩食。在旧金山买房,对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几乎是无法达到的梦想。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9)
(2021-06-28 17:34:40)

前几个月,接到闺蜜玛丽莲发来的短信,说她在旧金山以北的索诺马郡(Sonoma)买了房子,不日将搬家去那儿。玛丽莲在旧金山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现在退休了,两个女儿从伯克利毕业后,也留在旧金山工作。她要搬离旧金山,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玛丽莲的两个女儿,活得自由自在,不像有的家长,一味让孩子把改善物质生活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有了工作要工资更高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9)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