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加入了一家美国旅游公司组织的土耳其旅游团,事先看了行程安排,在伊斯坦布尔的旅游时间加在一起才一天半,这哪够呢?
想起了土耳其朋友的话:你可以在伊斯坦布尔住一辈子,依旧看不完伊斯坦布尔的风景。
所幸我们将在伊斯坦布尔参团散团,于是决定参团前,先自行在伊斯坦布尔玩上四天,其中包括参加一个当地旅行社组织的布尔萨(Bursa)一日游。
布尔萨位于伊斯坦布尔以南约150公里处。曾是奥斯曼帝国在1335年至1363年间的首都。据介绍,这座城市拥有众多奥斯曼风格的建筑文物和遗址。从奥斯曼帝国时期开始,由于城市拥有多处花园,周边有广阔的森林,从而被称为“绿色布尔萨”。
购买了“绿色布尔萨”的旅游票,原以为会仔细深度游览布尔萨,但情况全然不像我想象的。
这个旅行团服务挺周到的,出发那天早上,吃完早餐下楼,8点不到,导游就出现在我们旅店的大厅里。
旅店的早餐
旅店在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区,离蓝色清真寺步行5分钟,但开车不方便,街道狭窄,曲里拐弯,旅游大巴开不进来。导游带领我们步行了两分钟,上了停在路口的大巴,这才发现我俩是第二批上来的游客。大巴接着又去了十几个不同的酒店接客,由于伊斯坦布尔交通拥挤,待所有客人上了车,已差不多9点半了。
对此,我和同伴毫无怨言,权当观赏街景。在大巴上看到了伊斯坦布尔的早上,上班的、上学的、买菜的、买点心的、打开铺子做生意的、送货的...... 生气勃勃,忙忙碌碌。
途中,导游提醒我们注意大巴驶过的两座桥,一座是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海峡大桥 (Bosphorus Bridge),连接了欧洲和亚洲;另一座是亚洲境内,横跨伊兹密特湾的悬索桥——奥斯曼加齐大桥(Osmangazi Bridge),全长2.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2016年通车,大大缩短了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Izmir)之间的旅行时间。这座大桥是由一家日本公司承建的。
11点左右,大巴停在一座山脚下,导游让我们自费坐沙滩车(适合各种地形的敞篷车)上山探险,半小时人均50欧。见山上绿树成荫,问导游是不是去山顶看景?导游说,沙滩车上不了山顶,就是坐车看看山间的森林景色。这有啥看头?明摆着拉客来此地消费。我们跟不少游客不愿做冤大头,选择在山脚下走走,逛逛几家小店。过了约一小时,大巴才继续驶往布尔萨。
大巴驶入了一个巨大的现代城市,导游说:这就是布尔萨,土耳其第四大城市,土耳其最主要的汽车工业和塑料工业基地(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第二大安卡拉,第三大伊兹密尔)。布尔萨有300多万人口,一路见到的多为现代化公寓楼、商场、厂房、仓库。
导游说:我们先去参观一个土耳其软糖(Turkish Delight)公司的直销店,我可以保证这家的土耳其软糖质量上乘,价格公道。
软糖店相当大,主要卖软糖和甜点。见来了一车游客,销售人员拿出切成小块的各式土耳其软糖让我们品尝。这家的品种确实不少,而且非常新鲜,我跟朋友忍不住吃了好几块,还买了一小盒作为零食。虽然知道不该大吃甜食,但是石榴汁开心果做的红红绿绿的软糖,给人非常愉悦(delight)的感觉,怎能拒绝?店家很贴心,怕我们吃多了口渴,送上一杯杯浓郁的土耳其红茶。
土耳其软糖店
根据原来的旅游计划,我们要去附近的Koza Han 丝绸和服装市集,可是那天拖拖拉拉的,时间不够了(已是下午1点),导游决定跳过市集,直接去布尔萨老城区参观“绿色陵墓”、“绿色清真寺”和由古老的土耳其浴场改造的商场。
绿色陵墓建于1421年,是奥斯曼帝国第五位苏丹穆罕默德一世的安息地。(苏丹这个称呼来自伊斯兰教,意思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相当于国王和君主的地位)。之所以叫绿色陵墓是因为内部装饰均为蓝绿色瓷砖,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绿松石光泽。陵墓中央是穆罕默德一世的石棺,周围有几具其他家族成员的石棺。出于习惯(和迷信),我一般不拍摄石棺陵墓,但是内部装饰的颜色相当迷人,于是破例拍了内部的墙和窗户,瓷砖的美丽可见一斑。(见下图)
绿色陵墓的旁边是树木茂盛的花园,与之相邻的是绿色清真寺。清真寺的周围没有大的空间,难以拍摄清真寺全景。
这座清真寺是奥斯曼帝国早期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建于1419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内部装饰:墙面和穹顶覆盖着精美的蓝绿色瓷砖,几何图案与阿拉伯书法交织,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见下图)
据说自罗马时代以来,布尔萨因具有疗愈功效的温泉而闻名。一些历史悠久的浴场至今仍在运营。那天,我们还要赶往其他景点,自然是没有时间去泡温泉了。参观完绿色陵墓和绿色清真寺后,离上大巴尚有十几分钟,便去了一个由古老的土耳其浴场改造的商场。该商场主要销售沐浴用品和各类化妆护肤用品,布置得颇有情调。在此,跟一位店主聊了一阵。
这次出游与以前出游的经历略有不同。开始有人问起我俩来自何方,回答美国,不少人态度变得颇为冷淡,不再与我们搭话。那会儿关税大战搞得各国莫名其妙,心烦意乱。我们一下子意识到对美国人的不满,后来再有人问,干脆说来自中国,只见人们马上换上笑脸,问长问短。看来,不少欧洲人,包括有一部分欧洲国土的土耳其人,对美国都有点看法。
这位店主也同样,刚聊了一阵土耳其哪个城市好玩(他最喜欢卡帕多细亚,关照我们带上御寒的服装),随后话锋一转,开始批评美国,倒不是具体政策,只是泛泛而论,一个历史较短的国家常常缺乏远见,意气用事,等等。这时已到了离开布尔萨的时间,跟店主挥手告别。旅行的好玩之处之一是跟一辈子只见一次的陌生人聊天,这类闲聊随意而轻松。
布尔萨坐落在土耳其西北部乌鲁达(Uludag)山脚下,乌鲁达山是土耳其的著名滑雪胜地,夏天则适合徒步登高。我们乘坐了长达9公里的缆车上山,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缆车之一,沿途风景秀丽。
缆车终点站可以望到乌鲁达山脉更高的山峰,虽然已是四月底,依旧白雪皑皑。我们又乘坐一家私营公司的滑雪缆车,上了山顶,踩着白雪观赏了四周的风景。
等我们下了山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这个一日游包午餐,也不知导游是怎么安排旅游路程的,午餐一再被推迟。这会儿,多数游客早已饥肠辘辘了。还好我俩带了些零食,不至于饿瘫在路边。
大巴在山上的缆车站接我们上车,沿着盘山公路往下开,终于到了半山腰的一家饭店,更确切地说,是个大食堂。服务员为每位顾客送上一盘色拉、一大盘烤肉(羊肉和鸡肉)、一小筐面包、一小块甜点和一瓶酸奶饮料。食物的质量味道都很大众化,无可圈可点之处。
待我们走出食堂,已经晚上6点了,多亏夏天日长,在回伊斯坦布尔的途中,我们先折回布尔萨,去看一棵著名的悬铃木。
半途又停了一次车,去参观一家有机果酱商店,确切说,是一家土特产商店,除了果酱,还有各种橄榄、蜂蜜、橄榄油、茶叶、香料等。土耳其仍是农业国,出口产品多为农产品。那会儿,多数游客经过一天奔波,归心似箭,商店没做成几笔生意。
我们终于来到了那棵著名的大树下,那是布尔萨的地标之一,这棵东方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据说种植于奥斯曼帝国初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这棵树高达35米,树干周长超过10米,是游客和当地人喜爱的打卡地,树下有一家咖啡馆,供人们在树荫下休憩。我俩在那儿溜达时,遇到一位来自澳洲的白老头,带着一位越南裔太太,执意要请我俩在古树下喝杯啤酒聊聊天,因大巴停留时间非常有限,谢绝了。
试想一下,如果有时间在这棵古树下喝茶、听风、看光影穿过枝叶,应该会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吧?
大巴疾驰在高速公路上,晚上9点多终于回到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伊斯坦布尔,市内道路依旧拥堵。大巴走街串巷,把客人一一送回旅店。等我俩跳下大巴,已是晚上11点了。如此尽职的土耳其司机和导游,连续工作了十五六个小时,而这个团的人均收费才50多欧(从市中心坐出租去机场的价格),不免令人感慨。塞上一点小费以示谢意,一车人中我们是唯一给小费的,导游和司机喜出望外,再三再四感谢,跟我们挥手道别。
见那二位如此努力辛苦,也多少理解了为何要拉我们去额外消费和采购,或许为了赚取回扣。无论在哪个国家,百姓谋生不易啊!
图片均为原创
我喜欢的土耳其的土特产还有 Baklava,千层饼里加蜂蜜和碎果仁。虽然它的具体起源地没有定论,但它在奥斯曼时代流传到帝国的亚、欧、北非势力范围却是公认的。
美国和希腊的 Baklava 通常用碎核桃仁当馅。
我在土耳其东部城市 Gaziantep 大街上食品店里看见最多的 Baklava 是用当地种植的 pistachios 碾碎了当馅。该城市还在欧洲注册了这个品牌,别的地方做的不能叫 Gaziantep Baklava。
绿松石的墙门看上去华美贵气,若海风不特别说明,真的想不到是石棺什么的,说是宫殿门也完全相信。悬铃木古树似千手佛,把来往的客人庇护在臂下,照片拍出了博爱之感:))
很多赞!
绿色清真寺在你在照片下非常美。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棵大树,让人流连忘返。现代与古奥斯曼帝国交融,老树俯瞰世事沧桑。
你的照片拍得真好!看后还想看。那里如果不参团,自由行安全吗?
谢谢你的分享。
这种树跟我儿时的记忆紧密连在一起。
我儿时最早的记忆之一,是大概是4岁左右,每天早上太阳刚出来那会儿,自己出家门,定时到一棵法国梧桐树下去听音乐。我在一所大学校园里长大,校园里有不少高音大喇叭,其中一个大喇叭就绑在我家附近那棵法国梧桐树上。
现在想起那幅画面也挺有意思的,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对音乐那么着迷;而且一个小孩自己走路,家长也不怕走丢了,或者被人贩子拐走。
这种树也一定被世人所喜爱。世界上最著名的两条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巴塞罗那的 La Rambla,街道两旁种的就是这种树。
更严格地讲,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种植的是法国梧桐(东方梧桐 Platanus orientalis)和美洲梧桐(西方梧桐,Platanus occidentalis,American sycamore)的杂交品种,巴塞罗那的 La Rambla 街道两旁种植的是法国梧桐;不过我看不出区别,两者都有斑斑驳驳的树皮,树枝上都挂着悬铃。在我长大的校园里,人们管那种树叫法国梧桐。Bursa 那棵应该是纯种的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因为 600 年前哥伦布还没发现美洲。
谢谢海风老师分享。你很朋友是胆大心细的游客,又善良给小费。:)
又,你前面提及塞浦路斯中餐馆和印度人。我在家里讲了。厨师长九五年去过,邮轮上班,说那时塞浦路斯有印度人,人家英文好,遍布世界。
这次之所以出厂门是因为国内的老母亲病了,否则他是不会出来的。这样的出国简直就是出了个寂寞,我的下巴掉了一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