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纪念日(Memorial Day)标志夏天到了。在我住的加州海滨小镇,夏天是旅游旺季。趁着旺季尚有几天才来临,上周跟老夫去海边散步。当然,也是为了安静地享受“魔毯”。
本地每年五六月交际之时,海边的多肉植物开出了粉色的小花,尤其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小花尽情开放,连成一片,彷佛给大地铺上了粉色的魔毯。
我曾在一篇旧博文中,介绍过魔毯的来源。说来,魔毯有80多年的历史了。那是1938年,一位名叫珀金斯 (Perkins) 的60岁老先生在周游世界八次之后,选择小镇作为其养老之地,搬迁到小镇居住。
当他去海边散步时,看到海边长满了野草毒橡木(poisoned oak)。毒橡木蔓延迅速,不小心碰到会引起皮肤过敏,人们见了躲之不及。珀先生决定为民除害,开始动手清理毒橡木。清除干净后,再种上他从非洲带来的易于生长的多肉植物(他曾在非洲生活过22年)。珀先生改造海岸的工程延续了26年,直至86岁去世。
珀先生创造的美丽、他的公益心和坚持不懈感染了小镇居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义务改造海岸的工作。居民来了去了,但这个传统一代代流传下来,延续至今。义工不断地去除野草,维护多肉植物,确保魔毯的健康。为了纪念珀先生,小镇政府把魔毯地带命名为“珀金斯公园”。
魔毯是小镇居民的骄傲,是人类养护环境换得的美丽,是小镇的老人留给后人的遗产。伟人大师可以留下不朽的艺术品和文字,布衣百姓也可以留下特殊的生命痕迹,譬如种植花草,改造生物环境,为后人留下美丽。
平时常去海边散步,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变幻万千的天空、光线、海浪、潮汐令海边风景无时不在变化,一瞬一景,百看不厌。到了魔毯季节,大地一片粉色,海岸线变得更为绚丽迷人。
小镇的海岸线相当长,其中一段的几步之遥是一个小公墓,参天松树环抱着公墓。我比较迷信,不会去公墓溜达。所幸那一带海景迷人,常常是因为全神贯注观赏海景,经过了公墓都没察觉。
可是,今年却不然,把注意力放到了公墓上,经过时,特意多看了几眼。也是啊,曾几何时,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三月独自在西班牙游玩,为了让家里的外国友人放心,每日电话短信报平安。一日他迫不及待告诉我,在三明治店遇到了我俩的朋友老陶。老陶看上去很憔悴,交谈下来,得知陶太太病重,住进医院一个多月了,病情不见好转。老陶每日去医院陪她,心力交瘁。
听罢吃惊。我们两家住得不远,常见他们两口子手拉手去散步,陶太太一向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虽然年长丈夫十多岁,但是一点看不出老妻少夫的年龄差。
三月下旬回到家,即打算去探望陶家夫妇,可是他家没人。四月初,另一位朋友听到传闻说陶太太去世了,特地找我证实一下。上网查到了讣告,马上跟外国友人赶往陶家慰问。
进门跟老陶拥抱,刚问了一句:你还好吗?老陶已按捺不住,哭出声来。
老陶是西人,很佛系。上大学时迷上了中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迷倒了他,故而给自己起中文名字时,特意姓陶。跟太太乃师生恋,40多年前,20多岁的老陶努力学习中文,遇到了台湾来的近40岁的女老师,两人坠入爱河,不久结婚。之后,女老师一直努力工作养家,老陶专心读研,最终拿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士学位。
初次见到老陶是1983年的暑假。我在中文暑期班任教,他是语言辅导员。开学第一天在校园见过他,又高又瘦,穿牛仔夹克和有破洞的牛仔裤,浓密卷曲的长发扎了个粗粗的马尾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标准嬉皮士模样。
跟老陶成为同事兼无话不说的朋友是90年代,那会儿,他短头发,戴眼镜,一身休闲打扮,手提牛皮公文包,符合他大学教授的身份。我们两家因三观一致,又住得近,常聊天聚会。
陶太太来自台湾,性情中人,相处容易。她的生活态度也很佛系,淡薄名利,安心生活,看书和种花是她的最爱。退休后,很注意锻炼,一大早,就跟老陶下山去海边的小咖啡馆喝咖啡,然后沿着海边步行送老陶去上班,自己再徒步上山回家,坚持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
前两年,老陶退休了,两人喝完咖啡,依旧沿袭老传统,在海边散步,可以说是雷打不动。虽然陶太太已经80多岁,但体态轻盈,动作敏捷,步履轻快。联想到她有长寿基因(父母都活到近百岁),总以为她会轻轻松松活到九十九。
可是,她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老陶说,两个月前,一向爱动的陶太太突然感到呼吸急促,很快四肢无力,连在家里行走都困难了。陶太太称自己很累,可能好好睡觉就会恢复,然而情况越来越差。老陶带她去医院看了急诊。一查,血压超高,而且已经出现肾衰竭症状。医院立马收她住院,并开始做透析。可惜已为时过晚,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开始衰竭,甚至发生了心梗。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最后就像一台老化的机器,零部件一个个停止了工作。她走完了84年人生。
难道陶太太不知自己有高血压吗?据说她曾服过几年降压药,挺有效果的。陶太太因为难得生病,高估了自己的健康。医生明明告诉她,降压药需要一辈子服用,她却因为觉得血压正常了,自说自话停了药。刚停药时,血压确实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她自以为做了正确的决定。几年来,陶太太看上去身体状况不错,加上已经80多岁了,她不再去看医生,听天由命,忽视了平时的保养,这次是病来如山倒,很快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老陶提及他俩一起走过了45年,以为可以相守得更久,可是突然只剩下自己了。要说老陶,对太太真好,每天去医院陪伴,有时甚至陪夜。
不是说美国医院的护士很专业,无需家属陪夜吗?老陶解释,医院护士一般是按顺序检查病房,人手有限,一圈查下来要两三个小时,即便病人需要马上护理也要等上一阵。而如果家属在,可以随时随地去叫护士,得到及时护理。
五月,旅游归来,又去看老陶。客厅沙发上有个红布袋,周围放着不少鲜花,那是陶太太的骨灰。老陶说,第二天下葬,根据她的意愿,不惊动任何人,不举行任何仪式,悄然回归大地。
几年前,也是春夏之际,鲜花绽放,魔毯迷人。老陶夫妇在海边散步,经过那个小公墓,陶太太突然决定要在那里买两个墓穴。
这几天是魔毯的鼎盛期,粉色小花在明媚的阳光里张开了花瓣,竭尽全力拥抱明亮和温暖。估计花期还能延续两周吧。之后繁花落尽,芬芳不在。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吗?
花开花落终有期,相遇相逢本无意。
今天纪念日,以此小文纪念陶太太。
照片均为原创。
至于治疗,到了一定年龄,还是别太性急,耐心保守一点。我也是没耐心,比如做理疗,两三次没显著效果,就不高兴去了,其实哪会那么立竿见影呢?
读完海风美好的描述,想去“珀金斯公园”了。“曾几何时,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这里写得好伤感,让我们努力写,以在字里行间成为不巧:))
问候!
人永远不能高估自己,而人往往都喜欢高估自己。唉!陶太太的遭遇令人唏嘘。谢谢海风姐好文分享!祝长周末快乐!
谢谢海风。
魔毯好美,跟着你游,Happy Memorial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