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光達的婚姻及家庭一.梅光达的父母及兄弟梅光达的祖父梅瑞暇以农为生,其父梅扩远在山底圩开有一间小店,以加工传统工艺装饰品为业(注1)。梅光达的父亲后来在广州做装饰品生意(注2)。“梅光达的亲弟梅光现则在香港开公荣发金山庄,在雪梨与周锦等人开办新遂和店,他占有股份,但身在香港而不参与经营。1890年初满清政府急需银子填补经费而开捐官之门,梅[
阅读全文]

五.处世方式无论在过去搜集早期华人的资料中,或现在重新回顾梅光达先生的历史,都发觉不少有关他的报导存在误导或失实,包括维基百科的“梅光达MeiQuongTart”在内,故而在这里将一些疑点作一些补充及说明。在这里是大量地复制当时中英文报纸对梅光达的报导,从而反映出梅光达在给予社会的总体印象,再搜寻一些个案及特别场所中梅光达的行为表现,最后综观[
阅读全文]

关于1883年梅光达的报告1883年澳洲纽省政府为了取得有关华人营的可靠资料,透过警务总监,委任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副督察布伦南及梅光达前往各营区视察及报告,经相关搜索无法了解视察的时间,但政府的秘书在1884年1月证实收到他们在1883年11月15日交付的报告。这份报告曾在1884年转发到纽省大多数地方政府讨论及作相应的参考和措施。目前仍无法找到梅光达的简要报告原文[
阅读全文]

三.经商之道尽管梅光达早年在Bell’sCreek的开矿如鱼得水,毕竟属资源性开采,总有枯竭的一天,所以及时抽身转业是明智之举。转移阵地到雪梨该做甚么生意?恐怕梅光达是思之已久的事。即管他在Bell’sCreek有相当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资本,但在雪梨与其它华人竞争,那一点资本也不足,同时之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与澳洲本土的竞争,就更不容易。选择茶叶[
阅读全文]

二.历练商场1868年梅光达的养父母全家搬到雪梨居住,梅光达则仍在矿区拓展。MajorsCreek在1851年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2000名矿工平均每人每天开采1安士黄金;MajorsCreek和Bell’sCreek最初是建起了一个个棚户区,人们从小溪中淘取的黄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约1856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里的淘金经历了起起伏伏,小型勘探者来了又走,而大公司则在他们的身后繁[
阅读全文]

写在前面的话对澳洲华人历史有所关注的大多都知道梅光达其人,网上也不乏关于他的简介。在搜集梅光达资料时,经常出现在脑海的词是“以史为鉴”。学史而不鉴史,无异于空入宝山;也如大多人去旅游,除“打卡”外,转眼仿如曾经神游,不留一丝记忆。尤其同是第一代移民的我,其间的得失对错,别有一番滋味。故而在执笔时略改过往的做法,采用边述边[
阅读全文]

鲁清,之所以用“暂译”是至今仍未能找到他的真正中文姓名。在澳洲英文报导中,鲁清除了有LooChing的名字外,还有AhChang(注1)。鲁清出生于1819年,在1910年10月7日逝于雪梨47SmithStreet,SurryHills家中,享年91岁。安葬在雪梨乐活永久坟场CemeteryRookwood的E区,(在乐活永久坟场的个人编号是116224)。目前在雪梨乐活永久坟场还确定不了鲁清的墓址准确位置。在坟场办公室的计算[
阅读全文]
七言詩廣益華報1899年1月13日第5页“莫因富而驕文論”流落蠻邦不自遊,囊空如洗向誰求。故鄉有路難回首,異地無親怎去投。千里關山千里恨,一番風月一番愁。平生作業成虛度,半世經營皆不湊。若得當年勤學習,斷無今日受風颼。對聯廣益華報1890年8月1日第3頁“戲聯戲世”念當年打算出門負債如山捧壁恐遲歸趙喜今日束裝返里思源飲水得金便早回唐夢子注:[
阅读全文]

我是沒想到“家風”能得到那麼多的關注,那個女孩是剛踏入護理行業,要走的路還很長,得看她想走多遠。
身邊有朋友在私人醫療系統做財務經理,也是從國內來澳洲讀會計碩士,然後再取得永居身份,在兩個不同的私人醫療集團幹了5年多,由最低的連助理會計都不是的打拼到今日,現時在的私人醫療集團中有十多間醫院,其中的財務經理僅得她一個是華人。
之[
阅读全文]
早年有個來澳讀書的女孩子在我家住了段時間,沒多久就搬到她父母買的住宅單元去了,兩房的130多萬,在政府還沒有公佈增加外國人stampduty前買的,估計全款在150萬左右。那時她仍在讀大學,據說打算讀研究生,問過希望讀那類專業,說的是營養學,挺符合那女孩的性格。當時為她可惜,150萬現金買住宅單元,拿是打死我也不會做的事,買房子多好。只不過她不能這樣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