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记(一)
索尔任尼琴到了美国不久,就指出西方社会的这不好那不对。读过些,不同意,但佩服有底气。
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片子中德兵和俄兵单挑,是旗鼓相当之斗。看过八国联军进北京的片子,路边的汉人,小人国里小人似的。
美苏斗,是两大人打架。中美在争,怎么看怎么不搭,这不是小孩和大人掰手腕吗?
看美国动气于中国,觉得[
阅读全文]
我住的地方(三)
喜欢path,road,不喜欢street。前者是通向人家的径,后者是公路,通往街市。
在镇里的道上慢慢开,指指戳戳“这房子小,这么精致”“这小方便店关了,不会再开了。谁到这儿来买东西?”“以前不知道,这儿还有这么大的教堂!”,是十分可心的经历,也被自己当作新的所有。
小镇素有的清静,像不过时的古希腊连衫裙[
阅读全文]
乱翻《旧五代史》,快翻完两本了。满篇写得是乱世。其中有写乱世的空隙,诸如减税,哪儿征用的马太多,雪下得太多了,使觉得,这史家的生活态度并不像他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时那样得非常,而是很家长里短。泛开来想,直至《目睹民国二十年来之怪现状》,里面记得很古旧,很黑暗,但和那社会很搭,旧着旧社会的旧,暗着煤油灯的暗,构成那个社会的正常。就是在[
阅读全文]
少听或不听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五年间读初中高中的人,说什么,写什么,想什么,甚至他们说数理化,也少去听。他们还能干什么?时代使他们变成了渣。他们正在让时代变成渣。听易中天陈丹青高华沈国华于丹天安门四君子钟阿城王朔金荣灿司马南胡锡进习近平李克强等说和写,就是南京人讲的:听他们吹。比他们年长的,没有他们敢吹;比他们年幼的,不像他们这样会[
阅读全文]
我住的地方(二)
Downtown
读《儒林外史》,会想南京。看今天的链接《南京的繁花》,会觉得里面的南京,中看不中意。
陈丹青说,中国人当去四个地方:去朝鲜,看得到改开前的中国;去台湾,看得到解放前的中国;去日本,看得到什么叫整洁舒适;去纽约,看看未来是什么样子。(大意)读后,觉得这看法太意识形态,太改开。
自己倒是觉得,中国人[
阅读全文]

小公园开车两分钟,就到了一个小公园。很不错的停车场,平时没个人。停车爽,能爽出很拽的气质。每次回到曾住过的都市,都有非常看不上为一车位转圈找半天的窘困。车入停车场,一个小弯,停下,坪绿树婷相对。这是什么光景!小径蜿蜒于茸茸的绿茵之间。围着绿茵,是不是深绿色的灌木丛。沿途,有木椅石凳。偶然见到溜狗的。这里有永恒的悄无声息,永恒的鲜有[
阅读全文]
王献之把自己觉得写得很不错的信稿转递给了大名人谢安。谢安一直看不好这一生小年轻的傲,就在信的反面写了回复,转递回去。唐代的孙过庭在《书谱》中记了这事。读晋人字迹《十七帖》《丧乱帖》《平复帖》,感觉上和读萧统编的《文选》以及《世说新语》很相似,很个人,很私下。一直在琢磨晋法与唐法的不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和十三帖等,用的转笔法,[
阅读全文]
春天,近了。我有小畦,乱睛乱想乱忙的时候来了。
春天将到,哪哪的新闻和消息!
后院的李树,孪生,紧贴着长。一棵,去年结果压枝的,满满地长出嫩叶。看来,今年它休产假。另一棵,麻密麻密的花骨朵,使看不见树枝的原形。当是收获的大年。有自留地以来,这儿种一点,那儿种一点,一数,也种了好几十种花草果蔬。自然而然地开始看它们,管它们,结[
阅读全文]
乘邮轮去百慕大(二)在百慕大的偏街上,遇见一位要饭的。经过时,听到他“onedollar,please!”。眼神蛮散的,但不贱,不耍赖。游轮大餐厅里,不止一回遇到一个一家三代中国人家庭。父母操河北一带的口音,任着嗓音说“坐那桌,昨天就坐那儿的”。一对中年夫妇响应着,身后跟着一儿一女,一眼就看出他们是香蕉人:颊,干净如洗,啥啥无痕;眼睛,无收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