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1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的一句名言。《劝学》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传统名篇,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
阅读全文]
笑谈邂逅之五巧遇学友张菊香1989年暑假,我应邀到海南省农垦总局教研室去讲学。一天课后,教研室吴多雄主任带我们出去参观海口市市容,顺便去看看在农垦总局附近的海瑞墓。当时我坐在面包车副驾驶位子上。当车停在秀英街十字路口等红灯时,突然发现一位正在我们车前面的斑马线上走着的女士,很像我们当年的红卫兵学友张菊香同学,于是,我朝着女士叫了一声:&ldq[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成语广为流传。“流水不腐”的意思非常清楚,不必解释,一看就明白。“户枢不蠹”就要去百度查一查:“户枢”,门轴。“蠹”,这里是蛀虫的意思。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百度只说了比喻义,没有说明白它的本义。本义是“门轴”不长虫。“蠹”本来[
阅读全文]
笑谈邂逅之四一生教语文的张必琨先生1983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河南洛阳召开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全国各省教研室负责实验工作的主任及教研员,率领本省四所参加实验的省重点中学的执教老师,都按时来到了牡丹之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副总编辑刘国正先生、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以及中学语文[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12)二缶钟惑“二缶钟惑”这个成语现在很少用,属于比较冷僻的词语。昨天查“二桃杀三士”,看到这个成语,感觉非常陌生,就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还是先看百度怎么说的吧:“二缶钟惑”中的“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看了许多遍,还是不明白这个成语的本义是[
阅读全文]
笑谈邂逅之三推门听课的吴多雄主任吴多雄是上个世纪海南省农垦总局教研室主任。1984年9月中旬,一个周一的上午八点,上课前几分钟。湖北省教研室的谭爱旭老师带了十几位老师来到我的教室门口。我正准备上第一节课,他回头看了看吴主任说:“吴主任带他们来我们湖北听课学习,省教育厅安排他们到华师一附中来,教导处说第一节课就听你的。”我马上表示欢迎[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11)二桃杀三士说三道四从一说起,本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当时有感而发。写着写着自我感觉还有点意思,就接着写了几篇。每次想到用成语来说事,都要上百度查找一个与要说的事结合比较贴切的成语,这于我是一个自学提高的过程,也让我更能体会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就由一字开头的成语说到二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rd[
阅读全文]
笑谈邂逅之二幸遇市长秘书话说我在华师一附中试教一周后,所有听课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致认为,李培永完全可以胜任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袁校长决定立即请华中师大人事处发商调函到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不成想,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接到商调函后,研究决定不同意调动。其理由是,华师一附中不归武汉市教育局管辖,而且他们要调的老师肯定是优秀教师,我们[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之十一蹴而就成语“一蹴而就”的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一蹴而就”的“蹴”:踏。“就”:成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成功。宋代的苏洵写的是文言文,用现代文表达,写的是全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谁不想一步就达到圣人的境界。然[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之十九难忘“水中”核心刘书记“水中”是我们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武汉市水厂路中学”的简称。“水中”是武汉市教育局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新建的十六所新校之一,校址在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武汉自来水公司职工宿舍里面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据久居那里的老人讲,原来那里就是一个臭水塘。新建的学校只有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