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说三道四(30)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就像白话一样,成为现代人们的口头语。其实它是一个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宜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今天下午,一位年轻的朋友,请我去帮他接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东东,陪东东去一个咖啡店,三点半将有一位美国老师来店里教东东学习英语书写。美国小学生都是三点鈡放学,我准时在校门口接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闲话人生(64)我的同事晓星甘当我历经千辛万苦,在许多好人贵人的大力帮助之下,终于如愿调回母校工作之后,在学校安排我的住房之前,我每天要从硚口水厂路中学到武昌大东门华师一附中往返奔波。下班后,先坐公交10路,从大东门到航空路,再坐1路车到水厂路。上下班时间人特别多,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则二个多小时。没有想到,我们办公室的甘晓星老师居然与我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闲话人生(63)我的发小方容方容是我的发小。我们在老关庙小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同班同学,经常下课一起玩,放学后就各奔东西。我出校门左转,回我们李家花园;她出校门右转,回她住在首义路的家。我们读四年级时,学校搬到首义路新校址,更名为首义路小学。从学校大门出来,过马路就是她的家,她离学校近在咫尺,我的家离学校得走差不多半个小时还不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闲话人生(62)农垦中学的教育顾问张必锟张必锟先生是北京市著名的中学语文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文言文的特约编辑。1983年暑假,我与必锟先生在洛阳全国实验教材备课会上初次相见。我们一见如故,从此成了忘年交。1986年9月,必锟先生和我应邀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作文·汉语》(修订后为《写作》)的修订工作。我们同住该社招待所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教育随笔(58)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2012年11月22日上午,办公室曾主任通知我,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论坛》活动。到会的有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幼儿园园长、各科室主任约五六十人。上午校长发言休息时间,张局长让我点评校长们的发言并讲话。尊敬的张局长、各位校长、园长,上午好!应甘副市长和张局长的邀请,我来五指山已经一个多月了,在曾主任的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29)屁大一点事那屁大一点事,几年来。一直让我耿耿于怀。2013年,我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教育局当顾问。有一天,该市市委负责管“文教卫”(文化、教育、卫生相关部门)的鈡常委,请我陪他去乡下小学进行调研。那天上午八点,他亲自开车,我们从五指山市委机关出发,很快就进入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跑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一个位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28)由“秀才认字认半边”说起前两年吧,中国名校北大校长,还有一位博士省长在大庭广众之中读错字,引发舆论沸腾,众说纷纭。其实,何止他们二位,还有好多至少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领导,都是“秀才认字认半边”的受害者。客观地说,“秀才认字认半边”一般不会错。这得从我们的祖先造字说起。仓颉造字,到汉代学者许慎,把汉字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教育随笔(57)给教师的几点建议2013年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教育局当顾问,应邀分别到琼州师范附中和五指山中学,给两校的全体教师讲教学问题。我的讲话题目是《给教师的几点建议》。我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四十多年了,1991年被评为海南省首批语文特级教师。总结我一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概括为:一个宗旨:教学生学会学习;二个负责: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生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教育随笔(56)2015年应邀回母校主讲《校友讲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感谢母校领导和校友会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在退休十年后,再次走上我们华中师大一附中的讲台,主讲第十期《校友讲坛》,重温已经逝去的梦!1965年,我是华师一附中高三(2)班的团支部书记,但是,由于当时“不宜录取”政策的原因,我没有被大学录取,而是被武汉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教育随笔(55)语文实验班的奥赛冠军1988年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第一名,是华中师大一附中1988届4班的学生汪深。华师一附中88届4班是理科班,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参加实验的学生按照学校例行的平均分班的原则,被我抓阄抓来参加教改实验的。汪深也是当年被我抓来的数学尖子生。他曾经多次获得过初中数学竞赛全国及省市的一二等奖。在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