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150)第一次坐飞机大约八九岁时,我就知道了天上飞的飞机。我从小生活在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上学读书在武昌城内,通湘门到起义门那段土城墙内的老关庙小学。当时,在我们家和学校不远有一个不大的武昌南湖机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正在航线下面。每当飞机飞过我们学校时,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我们听不清老师讲什么,老师只好等飞机飞过去后[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149)李庆霖“上书”与校友“告御状”《文学城》上“热搜”,《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一文的开头,有一段文字引人深思。“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文革历史,对李庆霖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是全国二千多万上山下乡知青,以及他们的父母亲人至今仍难以忘记——当年的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主席,直谏下[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148)铁笔·钢板·油印机这几天,关注校友朱一龙在《叛逆者》中的演技,感觉确实演得不错。看他在32集中帮老纪用油印机印制“归乡证”,那一招一式还真是那回事!细节的真实,是表演艺术的生命啊!朱一龙这一代年轻人,在他们的人生中,如果不是出演《叛逆者》中的林楠笙,恐怕不会知道现代史上还有这样比较原始的手工印刷器吧!我们这代[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147)共洗黑白相片,说人生之瞬间近几天,看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叛逆者》,女儿告诉我,主角朱一龙是我们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校友,因此特别关注他的演出。昨天晚上,看到朱一龙主演的林楠笙洗黑白相片的情节,立即想起我们在母校自己洗黑白相片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省内外许多学校的老师[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70)遗传基因·生长规律7月7日《文学城》首页报道著名导演张纪中,70岁时与小31岁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儿,已经有半岁了。此前,张导在社交平台分享抱着半岁女儿的小视频。只见他满头白发、连胡子都白了,唱着歌哄女儿,紧紧护着女儿的身体,父爱满满。掐指一算,他们父女的年龄差有六十多岁。七十岁还能生儿育女,充分说明张导身体强壮、精力旺盛。[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69)再说一字之师前天晚上,我的短训语文二班群,立山学友转发了一篇文章:据媒体报道,在一次会议的休息时间,毛泽东主席和大家聊起了书法,他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书法家,你们说说,能否排个名次,谁的书法最好啊?”
在座的各位领导与著名人士,互相谦让,谁也不肯首先说,场面略有尴尬,大家都知道,毛主席自己也十分喜爱书法,对书法[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146)报考研究生有始无终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大女儿5岁,小女儿2岁。当时,我想再圆大学梦,实在是因为备考时间太短,准备不及,只好作罢。但是,上大学之心不死。与爱人反复商量,决定马上开始准备,78年直接报考研究生,去试一试。当时,水厂路中学教学工作没有什么压力,爱人全力支持,不仅主动承担了许多家务事,而且还介绍了她[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145)放慢生活节奏何其难不知不觉,人生就要奔八了,但是性急的个性却不见有所收敛。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2017年9月吧,在哈德森河边,八十多岁的朋友老谢,每次都骑自行车来聚会。有一天他问我会不会骑车。遥想当年,每天骑车上下班,还带女儿去上学。笑着说:“我们这代人没有不会骑车的吧!”他接着说:“我家里还有两辆自[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68)再说中学教师弹性坐班制无独有偶,1990年9月我调到海南省农垦中学工作,上班之后才知道,农垦中学的老师也不坐班。而且,老师在学校连办公桌都没有,都在家里备课、批改作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之后,才知道当年农垦中学的基本状况。先说外部环境,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从学校南面一条公路走进校道,左边有一栋四层的教学楼,容纳当时初中18[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67)说一说“时间”和“方法”我这里说的“时间”和“方法”,特指我的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现在仍然在坚持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这是母校从五十年代初建校以来,历代校领导和历届师生共同的精神财富,正是有这样的理念,辅以行之有效的如《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领导不打招呼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