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随想录(11)话说“民以食为天”【事由】周五早上,我们走进老年活动中心食堂,只见一派节日景象。邻座的老袁,我们每天同车往返公寓和“中心”的同龄人,笑着说:“今天又是什么节日呀?”“今天是二月最后一天,中心为这个月出生的老人庆贺生日。”自从去年十月来到老年活动中心,每到月末,中心都要举行这个活动,届时,食堂布置一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想录(10)有感于领导读错字【事由】2018年5月5日——昨天北大的校庆大会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将“鸿鹄之志”读成了“鸿hào”。还有细心的网友,扒出校长在这篇致辞里念错的词,还不止“鸿鹄“一个。还把”莘莘(shēnshēn)学子“读成了jīngjīng学子。林校长在北大一个校刊上发了”致歉信“: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随想录(09)苹果手机和“糖果”手机前不久,闲来无事,在电视上调出国内一个电视台的音乐节目——耳畔中国。主持人是著名的资深音乐人蔡国庆,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令人赏心悦耳。唯有那个冠名的糖果手机广告,令我这个早已过了“耳顺”之年的耄耋老人非常的耳不顺。一查百度,才知道“耳畔中国”是糖果手机冠名综艺亿元打造的音乐竞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想录(0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百度】“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原文及翻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翻译:“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想录(07)落叶归根,根在哪里?(第一排左三是表弟媳、最后一排右五是表弟,倒数第二排左五是李培永)我和表弟及表弟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中同班同学,他的两个女儿和我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女儿们的孩子也都在美国读大学、中学了。最近我们四个老人也在美国,他们住在德州女儿家,我们住在泽西市女儿家。白天,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的上学,我们经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随想录(06)“三转一响“,那个年代的嫁娶婚俗最近几天,在看2024年国内的电视机《六姊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嫁娶婚俗之一,就是男方娶媳妇,必须具备“三转一响“。所谓”三转一响“:“三转”指的是:机械手表(一般指”上海牌“)、缝纫机(也是上海的”蝴蝶牌“)自行车(还是上海”永久牌“);“一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随想录(05)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度】‌“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一句反映过去人们生活方式和节俭观念的民谚。意思是指新衣穿旧后,还可缝缝补补继续穿,形容衣着俭朴。出处清·缪莲仙《梦笔生花》二:“公一碗,婆一碗,姑姑嫂嫂合一碗。新三年,旧三年,补补纳纳又三年。”【事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随想录(04)睁只眼,闭只眼【百度百科】睁只眼,闭只眼(汉语俗语)解释:比喻对应该阻止的事情佯装没见,姑息纵容。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九回:“你老人家乡里姐姐嫁郑恩——睁着个眼儿,闭着个眼儿罢了。”【事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海南农垦中学当教导主任时,赖瑞光校长的夫人马老师,劝我对一些违规违纪的人和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想录(03)早恋与初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本世纪初华师一附中千家街老校区的校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中,特别是各级重点中学高中,正值青春年少时的学生,当生理的青春不期而至的时候,“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每个男孩女孩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人出现,只是大多数男孩和女孩,都会将这份令自己脸红的爱恋隐藏在自己的心底。然而,当两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想录(02)“说”与“做”1987年第一次评高级教师职称,我成了学校“有争议”的人。时任语文组党支部书记、特级教师陈治平与我的一席谈话,让我终生难忘。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要做事的,总是要说话的。那么,该怎么说,该怎么做呢?该怎么处理好“说”与“做”的关系呢?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说”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