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七、法离师难成
  具纯诚笃敬者,凡吾有言,皆能力行,宜乎根本无明已破,般若智照灼然。今后宜熟读《坛经》,则安祥于中道外,更无难事矣!
第一、凡我弟子,须具笃信纯诚,绝无纤毫狐疑,此乃入道之本。可叹此间狐疑之辈,自无道眼,且欲考人,终至自成障碍,徘徊歧途!
第二、尊师重法。法离师难成,况乎最上一乘,胥赖心传。以此谦德,足证不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修行要诀唯在“离分别”
  今后但致力于抛尽一切道理,忘却心头诸事,令无一理寓心,无一事萦怀,行住坐卧,常如梦中,亦无法可修,无道可学,定保一日千里,全符正法。若有一事、一理寓于心中,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全障法眼矣。《六祖坛经》中“不见一法存无见……”大可玩味,便知此事实由粗入细以至于粗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修行之义
  修行者,修正想念行为而已,其极致在于“即相离相,对境无心”,亦即随缘照境,离诸分别。人之业染,全由攀缘心起。倘能于照境之际,只用第一念,不起第二念联想,则分别心自息。看经,贵在印证自心觉受,而不滞于理。能如此,则昭觉空朗,理事不存,自己亦忘,行见二执断、二障除,即凡即圣、即圣即凡,即行即证、即行即果矣。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耕云解惑录:《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5MTIzNDM2.html
“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讲于南投
  一、夫妻调和是修行的目标
问:夫妻虽然共修,但对于世法的观点有时歧异不同,大部分的丈夫以事业为重,家庭次之,而太太须体谅他的立场,不可以有怨言。若是沟而不通,是不是反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说法之要
  六祖云“见性之人,即入圣域”,见诸佛者,乃是见诸佛境界,非谓见心外佛,请勿误会。
之所以不善说法者,皆因起执之故。此执即想满足问者愿望,欲充分表达正法,以及彼为听者、我为说者等综合心意。其实,苟去诸执、离人情,信口道来,无有不是,有何难哉?例如彼问神通,但告以“真神通是漏尽通,我漏未尽,我无神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一切如梦幻泡影
  吾人修持之起点辄为做好人,而好人异于坏人者,惟在无愧于心,此亦儒家“存诚务实”之旨耳。
至于佛法,殊难以语言文字表达,勉言之,即扫一切见解,息一切分别,绝一切自是,但如梦幻,亦如微醺,则全符佛法正见、正行。正见者,了见无一理、无一事可萦怀。若执一理、一事,皆为邪见邪行,不名佛法也。
总之,“向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耕云解惑录:《不二法门》会后解惑--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5NDQ5NDEy.html
“不二法门”会后解惑~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讲于台北市
 一、如何观心
问:如何观心?
答:我请你要认清楚一件事,在你修学任何法门以前,都要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忏悔,才能消除障碍,与法相应。不然心垢太重,也就是电阻太大,电流通不过。
不但是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时保安祥,莫起分别心
  臻此境界,求之今昔宁可多觏?若时时自谓少有进步,是诚骑马找马,且有执着之嫌矣。请放开此念,但能时保安祥,于一切时莫起分别心,便已尽修行之能事,宁有余法可修耶?
理路自心涌现,此事有二义:若不喜不执,听其自然,实为殊胜境界,即古人所道“一切万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之证明也。倘或喜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示了然
一、“无法可修”乃真修行
  祝福系为“悲心”流露,与“无为法”不相抵触,顺其自然可也。
人若已臻“人道立,佛道成”之圣域,心既廓然大公,可昭日月,则有为即无为,有念即无念,全离相对,唯显真实矣,更何可疑?今后但令此心安祥、潇洒,已尽修行能事,所谓“无法可修”,乃真修行也。
至慈善习气,乃&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耕云解惑录:《禅者的立德、立功、立言》会后解惑--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xNzU4Nzgw.html
“禅者的立德立功立言”会后解惑~一九九0年四月十五日讲于台北市
 一、如何实践去执禅定
问:我们修行在还没有达到去执禅定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受到五阴、感官的摆布,所以请问 师父,我们除了认真反省、忏悔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便?
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