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上高中时,一个乡下打扮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突然出现我家中。妈妈见到他,赶紧拉他进了自己的卧房,关了门,嘀嘀咕咕用福州话交谈了很久。声音很低,是刻意不让我听见的。年轻人走后,我从半开的门缝里偷眼见到母亲手里握着一张红色的请柬,一边发呆一边流泪。我赶紧走进房间去安慰母亲,顺口问了一句:“刚才那个人是谁啊?”“你大姨的小儿子。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悲情小镇里还住着我早逝的大姨丽珠。
小时候,看到我和妹妹在嬉笑玩耍,妈妈会喜滋滋地说:"我和我姐姐也这么好。"她翻开相册,给我们看她和大姨的多张合照。大姨圆圆的脸,相貌中等,一头波浪卷发非常时髦。母亲是秀气的鹅蛋脸,扎着粗黑的辫子。姐妹俩一点都不像,但笑容都一样的灿烂。
我和妹妹吵嘴时,妈妈骂我们,末了会很伤感地说一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天主成全外公的心愿,让他比邓小平早一个月去世,走得从容安祥,我的心稍许平静下来。半年后,我顺利地拿到留学签证,忙着收拾行李。妈妈帮我采购了很多东西,我临行前,她对我说,她想重新信回天主。她家世代信主,我的高祖白手起家,短短几十年间富甲一方,乐善好施,口碑极好,只是到了外公这代,经历了家破人亡等诸多变故,她开始质疑天主的存在。她不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78年底,一谔和华玉一家结束了在闽中山区将近十年的下放生活回到福州。一谔已经六十一岁了,华玉六十三岁。
他们住在三坊七巷破破烂烂的小屋里,一谔重新挂牌,将因文革而中断了十年的私人中医诊所重新开了起来(一谔在解放后靠行医为生,是福州市著名的中医,尤以妇科见长)。
从94年起,一谔的身子日趋衰弱,出现了两次小中风后,他的腿脚开始不灵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高祖于1948年过世,他去世后不久,我的外公一谔打算将家族的田产全部分给附近的穷苦百姓。
一谔将母亲梅花女,妻子华玉,弟弟弟媳们召集在一起。他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出收集到的共产党的宣传主张,用天主教教义解释共产党主张。
一谔说:"蒙主之福,林家半个多世纪来挣了不少钱,买了很多地。但这些财富是主的,我们只是财富的看管人,主欲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除了经营传统的酒库,林家又在三十年代染指电厂。
电厂在20世纪初的福州可是个新兴高科技行业,福州的老一辈们都熟悉"电光刘"家族的故事。
古人也讲拼爹,电光刘的家族背景说出来吓死人。从福州出来的林则徐有两个女婿:沈葆桢和刘齐衔。刘齐衔祖上是经商的,后弃商从政。刘靠着放高利贷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1910年的中国并非盛世,但却为资本家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高祖重情重义,不忘东家当年的知遇之恩,发家后立下严格家规:林家子女一律要做善事回馈乡里。男子不准纳妾,不准赌博,否则逐出家门等。长乐土豪发达后,第一件事就是涌进福州城,做更大的生意,买房买地买商铺等,将下一代也生在那儿。我的高祖在福州的西湖口买了大宅,将生活和经济中心迁到福州。我的曾外祖父,外公和母亲生在福州城,说得一口地道的福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清朝开始,福州流行这样一句话:"欲要富开酱园酒库"。"酒库"一词未有文字记载,大概是福州人口头自创。
我的高祖16岁去酒库当学徒,入的是当时最挣钱的行业之一。长乐金峰镇的酿酒业在清末已经颇具规模。
酿青红酒可是一项技术活,不同手艺酿造出的青红酒的味道不同。青红酒的酿造也有很严苛的要求。必须要在冬天酿造,否则会发酸。这与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去完长乐二刘村和梅花古城后,我们在返回福州的途中经过长乐的金峰镇。 金峰镇的繁荣超过我们的想象。与其说是一个镇,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发达的三线城市-宽广整洁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豪华的综合性商场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古以来,金峰是长乐的经济文化重镇,也是长乐最富庶的地方。 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步伐很快,金峰镇在大兴土木之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离开巴拿马的前一天,公司安排了一整个白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我们尽兴游览这个美丽的小国度。
我们对巴拿马新城没有太大的兴趣,那里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大街两边树影婆娑,有无数现代化酒店,金融中心和赌场,完全是美国城市的翻版。最吸引游客的其实是充满西班牙风情的老城区。
从巴拿马中心街沿巴拿马湾向东行约7公里,就到了巴拿马老城。1502年西班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86]
[87]
[88]
[89]
[9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