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安定神经,可以镇定情绪。当神经和情绪得到控制,我们正在医治自己。花一个星期远离城市的噪音靠近湖泊或河流的之边,靠近涓涓流水之旁。夜晚的声音创造一场交响乐—蝉虫的高音,雌蛙的中音,公蛙的低音与猫头鹰的叫声,与鸽子的咕咕声,---奏成合音。听小溪里汩汩的流水在卵石上欢快跳跃。它就像一首摇篮曲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在[
阅读全文]
7.习惯习惯是我们第二本性,甚至强过我们的本性。所有的人都是习惯的创造物。习惯透过助长透过阻碍影响我们的医治。因为习惯生活四平八稳。如果我们像第一次学习行动重新来过,生活一定会安居乐业。习惯潜伏着在我们注意到它们之前,它们深深地植根它们坚固地盘据。但我们不是生来就有习惯。我们是一步步学来的。正如滴水成河我们日常生活的模式不停地击打着[
阅读全文]
生活在恩典中一个体验过恩典的人,一个沐浴在恩典中的人,并且一个能够活出恩典的人,才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和配偶的心,在重返乐园的路上,携手并肩,愉快前行。埃里奥特.欧翰纳博士(DrElliottR.Ohannes)精辟地指出如何生活在恩典中的四个方面:认识耶稣基督的“恩典”;明白痛苦和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一个好老师;懂得休息。第一.认识耶稣基督的恩典,并把它运[
阅读全文]
恩典与律法前不久,在美国一个城市的中文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给父亲的信”。这封信在当地的华人社区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封信的作者就是吴锦的儿子。在父亲已经快要走完这一生的时刻,抱着善良愿望的成年的子女们,仍然被父亲身边那位“小三”(注:指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剥夺了与父亲最后相聚的机会。作者在信中表达了他的伤痛、遗憾和绝望。大多数读者[
阅读全文]
ElliotOhannes博士拥有法学,神学,人类学,图书馆学等学位。他和他的妻子从俄国的孤儿院收养了两个“有问题的”孩子,但在他们慈爱与管教并存的家庭环境里,这两个儿子成为聪明好学的上进少年。我希望透过他对教养孩子的看法和经验,使更多的家长们受到启发:“疼爱孩子的,随时管教”这句话是以色列民族历史上最聪明、最有智慧的王所罗门王说的。一味地满足孩子[
阅读全文]
6潜能如果我们聆听我们成为的可以成为的人我们可以医治自己。我们都有潜能。如果我们发挥潜能,我们可以是优秀的人。我们要承认我们的潜能并且努力地实现。屈服负面的情感思想紧张很容易。在生活中就像海上的航船我们必须启航,面对狂风暴浪扑面奋勇向前,把握着方向盘运送货物。失败的危险激励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就像每一次更高的跳跃不断往上升的刻表。要成[
阅读全文]
5.我们的身体
医治自己
我们要聆听
自己的身体。
我们是只比天使低一点的上帝的精品。
提供身体所需,是必要的。
这是自爱。
我们以照顾自己来爱自己。
最显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身体。
假如我们聆听身体,
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休息。
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休息和放松。
放松不是要做事情;
而是让事情自然发生。
是被动不是主动。[
阅读全文]
“恩典”的作用让耶稣与众不同的就是“恩典”。但耶稣从来没有用这个词。祂教这个词,并以自己的生活来表现这个词。祂以自己钉在十字架上的生命告诉人们:“恩典”的爱是权力永远也赢得不了的;但是,它是最有力量的。我们可以从祂的言行中看出“恩典”的本质:让耶稣进入人的生活中,人就有了灵感和活力。人不再紧张不安,不再恐惧害怕,而是有了自信和解放[
阅读全文]
“恩典”的比喻约瑟.库克博士(DrJosephCooker)用以下几种方式描写“恩典”:第一,用人来比喻。“恩典”就是《圣经》里面那个用财产,亲吻欢迎迷途儿子返家的父亲;是对人人所憎恶的收税人撒该说:“我今天到你家去”的耶稣;是为砸死他的人祷告,“神啊,赦免他们的罪”的圣徒史提反(Steven);是守护着病儿的母亲;是对刁蛮顾客礼让的服务生;是教笨拙不讨人喜[
阅读全文]
认识恩典爱与恩典人人都渴望爱。曾经有一首响遍中华大江南北的歌,叫做“爱的奉献”。歌中唱道: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美国诗人雅各.弗里曼(JamesFreeman)描写人对于爱就象“长久在海上漂游的水手看见陆地一样”;“心莫过于希望听见我爱你这几个字。人追求很多目标--权利和快乐、富有和知识、健康和名誉--这些追求无可非议;但是,没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