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关于“微软持续裁员、正在酝酿一种恐惧文化”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原文链接:https://www.theverge.com/notepad-microsoft newsletter/709144/microsoft-layoffs-2025-ai-notepad)。文章认为,裁员如今不再是一种“突发事件”,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常态机制”。但它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远比“失业”两个字要深沉得多。在这背后,不只是企业行为的冷酷,这种情况导致许多职场人在看似光鲜的岗位上,被无形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一点点吞噬。作为一名长期为高科技员工提供心理咨询的心理师,我想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裁员文化下,员工面对的不是工作,而是慢性焦虑
在今天的职场中,许多员工心中始终盘旋着隐约的忧虑:
这是一种极其隐蔽,却普遍存在的心理痛苦——无声的焦虑、持续的内耗。它不会突然击垮一个人,却会在日复一日的积压中,蚕食一个人的信心、专注力与生命活力。
许多才华横溢、绩效优异的员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被裁,只因他们被归入“冗余部门”或“不符合新指标”。而留下来的人,也不再敢信任,不敢表达,不敢期待。这样的环境不是组织的革新,而是一种“恐惧制度”的常态化。因为员工知道,下一次通知可能就是自己。一个原本协作的组织,逐渐变成了人人自危的战场。
这种恐惧制度,也许能短期提高效率,却必然在人的灵魂深处留下裂痕。这不是健康的企业文化,而是一种披着算法外衣的慢性创伤机制。
二、“程序化心理支持”可能带来另一种伤害
微软确实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员工可通过签约平台使用EAP(员工协助计划),获得数次免费的心理咨询。乍看之下,这是企业关怀员工的表现,实则其中隐含着巨大的局限与误解。
EAP的设计初衷,是帮助本身具备心理功能的员工,在短期生活事件中获得疏导与支持,快速恢复工作状态。它更像是一种“功能性介入”,而非深入理解与疗愈的过程。
但现实中,许多技术背景出身、情绪表达受限、长期压抑痛苦的员工,在终于鼓起勇气寻求帮助时,却误以为EAP能“一站式解决所有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目前的EAP平台对心理师的要求也日益“流程化”与“绩效化”:
在现实的业绩压力下,我知道有些心理师每天要接待近十位来访者。节奏之快让他们几乎无法喘息,又如何为来访者提供真正有深度的陪伴?又哪有时间去沉淀、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当“避免被投诉”成为心理师的主要焦虑;当服从平台规定成为心理师的恐惧,他们自然无法在关系中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与自由度,引导来访者温和地探索那些可能引发冲突与困扰的信念与行为模式。失去了探索的勇气,也就失去了疗愈的土壤。
在这样的设置中,心理师成了“活的AI”,员工被导入一套“可量化的心理流程”。那些疲惫、孤独与恐惧,在这个系统中也许只能获得暂时的、表层的缓解,却无法触及真正的痛点。
正如一位来访者对我说:“在平台下的心理咨询,好像被引入一个框架里打转。感受不到真实的连接,更感受不到生命的温度。”
三、真正的心理支持,需要“人”的回应
心理支持不应该是一个流程或KPI。它是一种爱的回应,是心理师能够在黑暗中陪伴来访者看见光的过程。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共同调节”。
这种支持,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有人的温度,也取决于心理师是否是一个“活在爱中”的人。如果心理服务只是HR工具箱中的一项功能,最终只会让人更加失望——甚至更加受伤。因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孤独的原点。
心理师不是技巧的执行者,而是一个接纳、理解与共情的容器。真正有效的支持,来自一个人全然地与另一个人的痛苦同在。
技术与专业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爱,它们便失去了灵魂。真正的心理支持,是以人的尊严为中心,在关系中唤起希望与复原的力量。
四、华人员工的焦虑:漂泊异乡的双重断裂
在北美工作的华人员工,常常面临比本地同事更复杂的心理挑战。
首先,是文化的断裂。我们失去了母国的语言、关系与支持网络,如同鱼儿被迫离开熟悉的水域;而在新环境中,我们又常常难以真正融入。语言表达、职场沟通、人际互动等方面的障碍,让人时时处于边缘感之中。
更深一层,是身份与内在安全感的断裂。
很多华人技术从业者,从小在“成绩决定价值”的文化中成长。习惯用努力与成果换取认可,却很少被鼓励表达情绪、理解自我。他们中许多人背负着童年未曾疗愈的创伤——孤独、羞耻、匮乏,以及被期待取代的真实自我。
他们用技术能力筑起职场堡垒,却常常缺乏应对冲突、照顾情绪、面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一旦遇到裁员、转型、重组等突发事件,内在那些尚未整合的脆弱便会被迅速激发,引发焦虑、抑郁,甚至深层的虚无感与存在性危机。
这是我们在谈论“职场心理支持”时,不能忽视的一块盲区。
五、不确定的时代,多一项能力,就多一份自由
除了心理支持,我越来越相信:发展第二种、甚至第三种能力,是面对这个变动时代的重要保障。
我曾有一位朋友,在非营利组织工作多年后被裁。但他早年考取的电子维修执照,让他很快转行进入设备维护岗位,重新站稳脚跟。
这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底气——他从未放弃对自己“还有其他可能性”的信心。
在AI与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依赖单一技能会令人陷入不安。但哪怕多一项副业、证照、教学能力或专业特长,就多一份选择权,也多了一点从容。
这不仅是职业上的灵活,更是心理上的自主感。
六、当改变不可避免,至少我们可以有准备地转身
微软的裁员,也许只是未来职场结构性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们无法阻止企业的战略调整,但我们可以诚实地问自己:
这个时代没有真正的“稳定”,但我们可以为自己打造出:“即使被裁,也不慌张”的力量。
这,也许才是今天所有职场人最需要的心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