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奉献的人一定会被圣灵带入真实的敬拜。献祭完毕,哈拿以祷告做了一个音乐史诗般的敬拜。这个祷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2:1)是序曲;第二部分(2:2-8)是主题的展开;第三部分(2:9,10)在高潮中结束。
要真正读懂哈拿这个意义深远的祷告,我们必要抓住神对哈拿的历史性拣选这一关键,这点已经从上下文进行了分析。但是,要从这段经文得到生命的滋养[
阅读全文]
一等断了奶,哈拿与丈夫就把孩子带到了耶和华的殿。“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是献祭的祭物和礼物。这些祭物,要将人带向祭坛那里。这个祭坛,要服事好它似乎很简单,只要三个基本要素:外面有血涂抹,上面有祭物摆上,坛中有火燃烧。但是,关于这个小小的祭坛,圣经上记载了许多血与火的故事。
人类历史第一对弟兄,就在献祭时酿成悲剧:哥哥该隐[
阅读全文]
圣经这里强调了以利加拿“全家”都上示罗去,向耶和华献年祭,说明一家人对这次献祭不同寻常的重视,因为这次献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是“还所许的愿”。可见,得子不仅是哈拿一个人的心愿,也是以利加拿甚至全家人所许的愿。然而,就许愿的具体内容来说,哈拿与家人却十分不同。这大大出乎家人的意料:在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要去献祭还愿的节骨眼上,哈拿却不上[
阅读全文]
《撒母耳记上》1:21-2:11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哈拿却没有上去,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他丈夫以利加拿说:“就随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儿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既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又[
阅读全文]
上周五查经之前,刚信主的小弟兄晖作了一个特别的见证,大家都很高兴。
认识晖大约是在一年多前。当时,他是刚从外州来的学生,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可是,几次聚会之后,他就不来查经了;这在学生中是普遍现象,我并没有太留意,甚至连他的名字还没真正记住。去年暑假开学时,突然又见他,我很高兴,心想:有钱难买“回头客”,但愿这次是神带他回来的[
阅读全文]
最后两节经文(《撒母耳记上》1:19-20)是这个故事的小结。
哈拿的话“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里面包含这一个重大宣示:我哈拿,一个卑微的女子,竟然可以从神那里求!这话直截了当地否定了机械决定论的神学观念:上帝的儿女绝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恰恰相反,掌管万有的上帝不仅喜欢我们向祂求,而且借着卑微之人的祈祷行大事。因为神是爱,祂不像罪人,为[
阅读全文]
故事还没有结束。哈拿回去吃饭的时候,所有外面的环境都没有丝毫改变。哈拿仍孤身一人,毗尼拿仍然在带着儿女卖弄,丈夫的误解依旧。但是,令毗尼拿大为不解的是,哈拿不再在乎她的刺激了;以利加拿也惊喜地发现,爱妻脸上好几年的愁容一扫而去。对于只凭眼见不真认识神的人,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哈拿灵里面被神占据,满有力量和平安;尽管神没有对哈拿特别[
阅读全文]
要知道为什么神紧紧抓住哈拿不放,必须知道冲突是如何解决的。这是第三部分经文(《撒母耳记上》1:9-18)告诉我们的。18节中“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标志问题的彻底解决,其间不过是一顿饭功夫(参见8节与18节的呼应),经过一个祷告,两句对话。
乍看这段经文,我们会误以为以利是个不错的祭司,他的一句话“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
阅读全文]
果然,在第二部分的六节经文(《撒母耳记上》1:3-8)中,冲突就在两个女人之间展开。表面上看毗尼拿是逼迫者,哈拿是受苦者,但实际上,两个女人各有各的苦楚。毗尼拿的痛苦在于,自己为丈夫生育儿女,却得不到应有的宠爱;哈拿的痛苦是不能得到神在生儿育女上的祝福,并因此受到逼迫。当这样两个痛苦的女人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时,她们的苦楚就加剧了。丈夫[
阅读全文]
第一部分经文(《撒母耳记上》1:1-2)是一个家谱,即先知撒母耳的族谱;它从主题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起到引子的作用。
先看主题与逻辑结构。圣经家谱一般包含两个关乎主题的要素:一个是历史的脉络与目的,一个是世代交替中包含的生死;这两方面都标明神的作为。所以,家谱在圣经中又是一个特定的记号,提醒我们留意神的一贯计划和特殊作为。神计划的一致性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