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中共领导下的闽北党组织、政权、军事机构的设置和行政区划沿革[市委][2004-12-2415:18:33]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脉南麓闽江上游,东南与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寿宁、周宁等县为界,西南与三明市的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相连,东北与浙江省的江山、龙泉、庆元等县毗邻,西北与江西省的铅山、上饶、广丰、资溪、黎川等县接壤,现辖延平区、邵武市、建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动向》揭秘张学良中共党员身份
作者:《动向》特约记者: 史鸣 北京报道
----------------------------------------------------------------------
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中共当局把他捧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但是民间将其视为“民族败类、千古罪人”者也大有人在,而且这类人的比例在快速增长。最近,随着张学良中共党员身份的真相大白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红七、红八军中的黄埔铁血男儿原载《法制快报》城市周刊第12版:http://www.fzkb.cn/news/20040514/cs12b/110338.htm □江虹编者按:在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为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诗篇。本文写的是一群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铁血男儿,他们投身当年威震南疆的红七军、红八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建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12-23 14:28:52)
   冷冰儿:清谈国老兵帅客坐金銮
   板刀面:保驾的全凭文武和百官
   冷冰儿:文仗何足道能掐会算
   板刀面:武仗天山派的众英贤
   冷冰儿:记下此事且不表
   板刀面:再表表梦晓半生他是俺明教第一条好汉
       有一天小梦晓正在家中坐
       一心想到谈笑迎新去游玩
       出言我把阿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12-23 14:26:55)
还未到清谈国,就远远能看见在清谈国的门口,那高悬着四个大字:清谈天地。这四个字,据说是出自古今四大书家之一的沐状元之手。哪四大书家?说起来吓死你:王、颜、米、沐!这王、颜、米都是古人,和咱清谈国也没有什么干系,虽然有个醉酒的老兵曾数度声称他和那王老头有点亲戚,可是查无实据,咱也就不说了。这里就单说这沐状元。沐状元的本名,就是沐桩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12-23 14:09:10)
明教末年,曾在清谈国当差的大理杨二受命来社会广角办事,不幸染病于他乡明月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杨二和店主莫言一起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为人父母版去卖,适逢讨债归来的为人父母版版主苏世仁。(杨 二白):店主牵马。(莫 言白):哦!(杨 二唱西皮慢板):店主带过了黄骠马。(苏世仁白):你瞧你这个马呀,饿得都成了神仙驴了罢,谁要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12-23 14:05:23)
根据贵族院的小道消息,小人书是一个面目凶猛的男人,但是人不可貌相,此人有贵族血统,他自称是清谈国老人书院士的后人。可经过老人书大人书和中人书,到了小人书这一代,也就没落了。小人书没有达到祖上那样的辉煌,只是清谈国佑派近卫军的一个领班。他的任务是给佑派们在清谈国提供一个聊天的场合,这是一件要午夜上网发帖回帖的工作,挺辛苦。他干过多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12-23 12:21:46)

这是1958年“浮夸风”中,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稻亩产万斤田的照片:1.30亩实验田,产稻谷20万斤,也有人相信。不过,这肯定是一个苏联专家帮助搞的,或者是受了苏联专家的影响,因为照片的指示牌子上,用的土壤的名字,不是中国的。其中的增产措施,第一条就是深翻土地。下面是福建沙县的地瓜卫星园:总面积10亩,亩产万斤(照片来源:三明市档案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12-23 11:49:49)
[“中共早期军事人物一知半解谈”之“猎头篇”出笼时,蒙很多朋友帮着起哄,其中的一部分家伙后来好象移民清谈了。清谈也快一岁了吧,虎子乱开口,A没什么东东好喂,就从现正写着的“一知半解谈”的第二篇“堂友篇”中抽出若干段落,修修补补、增增减减,重新结构成独立一篇,算是A对朋友们的掂念吧。]作为民国时期最出名的三所军校之一,云南讲武堂的影响范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作者:楊炳章  1、斯諾青年时代的斯诺西方人開始給中國政治領袖寫傳記,應該從斯諾算起。由於時代的差異,我無緣同斯諾結識。斯諾晚年曾多次去哈佛,我想主要是因為寫書,需要哈佛燕京學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我是1981年到哈佛的,當時斯諾已經去世多年了。哈佛師友中留下不少傳言,說他是一個文質彬彬,循規蹈矩的老頭兒。當然,這是1970年代對他的印象,1930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