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都锦生

(2011-07-16 21:42:34) 下一个


今天看到两幅都锦生早年织锦作品,一幅是题款为“商TCS标中华民国都锦生丝织厂监制”字样的“黄鹤楼”。一幅是中文“浙杭都锦生丝织厂监制54” 和英文“TU CHIN SHENG SILK WEAVING FACTORY HANGCHOW CHEKIANG CHINA”字样的杭州西湖清涟寺“鱼乐国”。两幅作品都被装裱的很精致,密封在一模一样的两个镜框内。

其中的杭州西湖清涟寺“鱼乐国”丝锦画,和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信片极为神似,只是没有游人。清涟寺始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后晋改建为净空寺。南宋理宗题额"玉泉净空寺"。清康熙改今名。玉泉,是一个长约十三米,宽约十米,深约三米的长方形泉池。因清澈的泉水从池底涌出,晶莹如玉,故取名玉泉。玉泉鱼跃,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这里放养着数百条青鱼、草鱼和红、黄鲤鱼,池畔悬挂的匾额“鱼乐国”为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所书。池中有一座平面四角七级石塔,为南宋所立。

老明信片- 武汉黄鹤楼

同治七年老照片- 黄鹤楼

根据酒囊饭馆《都锦生织锦的年代鉴别》一文的介绍,上述两幅作品,应该分别生产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因为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所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根据织锦画收藏家陈爱国先生的介绍,虽然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但织锦画却是诞生在国外的,而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则是在1765年诞生的蒸汽机,在它的作用下,纺织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1839年,法国首先推出丝织肖像画和风景画,像景织物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稍后,英国最著名的斯蒂文丝织厂在1879年英国约克郡的国际博览会上推出织锦画系列艺术品。

织锦画在19世纪的欧洲曾是非常时髦的室内装饰物。但盛极一时的它在遭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后,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可西方织锦画渐渐衰弱之时,中国的织锦画开始兴起。1915年第一幅中国织锦画从杭州诞生。杭州袁震和丝织厂携织锦画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1926年杭州都锦生丝织厂携织锦画《宫妃夜游图》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再次获得金奖。由此织锦画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附:人物小传 - 都锦生

都锦生 (1897—1943年)

号鲁滨,杭州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机织专业,留校任教。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当时先进的纹织技术,结合我国传统织锦工艺,创造性地运用织锦工艺多变的花色和技法,于1921年成功地织出我国第一幅丝织西湖风景工艺画—“九溪十八涧”风景图。1922年5月15日,都锦生在杭州茅家埠家中办起都锦生丝织厂。1923年,又创制出五彩织锦风景风景、人物图像、美术图画等产品。由于产品新颖别致,很受社会欢迎。1926年,在艮山门外购地10多亩,建造新厂房,扩大生产,有手拉机近百台、轧花机5台,职工130多人。丝织画产品《宫妃夜游图》曾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获金质奖章。一时间都锦生织锦蜚声中外,后又建第二、第三工场,并在全国各地开设营业所,至20年营业所已遍及上海、南京、汉口、北平、广州、香港等13个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

都锦生毕生有着无数作品和创新,除《九溪十八涧》外,《宫妃夜游图》、《耄耋图》、《苏堤春晓》、《西湖全图》、《灵隐雪景》、《上海外滩全景》、《颐和园全景》等一幅幅著名的织锦皆出自他手。

民国明信片- 西湖玉泉池中塔

其中的黄鹤楼五彩丝锦画,是根据修建于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的黄鹤楼老照片复制而成,可是比老照片更为清晰,连楼顶的“南维高拱”匾额都倾心可见。当时的黄鹤楼只有三层,毁于一八八四年的战火。而后来(一九八五年)改建的黄鹤楼是五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