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2)一中方四处乞求的遣返交涉(续2)5、遣返皮球再次踢回澳大利亚但此时事情却峰回路转。由于澳大利亚驻日代表也在东京碰了大钉子,被麦克阿瑟将军告诫,此事还得由澳、中两国政府负责,事情很快反映到了国内,澳外交部不得不将此事结果通告中国驻澳公使郑康祺。既然如此,已别无他法,郑公使唯有硬着头皮,再次商请澳当局从速办理此事。8月1[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1)一中方四处乞求的遣返交涉(续1)4、三进三出:与美军总部的循环交涉对英交涉既然不行,那就只好接受其建议,转向美国人了。1945年12月21日,外交部才将与英国商谈失败的结果告诉军政部,并希望由中国军方出面,商请美军总部派舰代运。[1]也许此时已临近西方圣诞节假日,或许是其它的原因,直到次年的1月16日,中国军方都未见对此有任何动静。[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四):香山萧萃贤
萧萃贤(ShuiYin),男,丙午年(1906年)三月初八日(这里只显示农历日期,因为英文页上之出生日期记载部分损坏无法辨认)生,广东省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现中山市)大涌村人。萧萃贤是以学生身份申请赴澳大利亚雪梨(悉尼)留学,计划在澳大利亚的留学时间是三年。萧萃贤的这份护照也是在中国境内申请的,护照签发者依然是北洋政[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一中方四处乞求的遣返交涉(续)2、与澳大利亚政府最初的遣返交涉尽管如此,吴棪中校此次澳大利亚之行,因向各方提供了亚包被释中国军民第一手的资料,对中国驻澳机构随后为中国官兵遣返之事展开的交涉,多少有些推动。从中国外交部于10月2日致电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及军政部报告澳军从日本人手中解救出来中国战俘的日期来判断,中国驻澳公使[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一中方四处乞求的遣返交涉1、期待遣返如前所述,在1945年9月10日接收亚包之前,澳军才刚刚获知那里竟然还有一批中国战俘。但在与他们接触之前,对其真实身份尚不了解。因为同样是盟军战俘,日本人就曾经在印度兵战俘中组建了一支“印度国民军”,旨在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指导下,作为日军附庸,开展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事实使战[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三):香山蔡荣
蔡荣(ChoiWing),男,1906年9月11日(注:这显然是指农历日期,因为英文页上记载的是1906年10月28日,这个显然是指公历)生,广东省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现为中山市)石岐镇人。
蔡荣此时系在乡读书,申请赴澳大利亚雪梨(悉尼)留学,计划留学澳大利亚的时间是三年。护照中文页面未有签发者之印章,但从英文页中的签名”FrankH.L[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二):香山李炳光
李炳光(PingKwongLee),男,1911年9月18日生,广东省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现为中山市)良都恒尾[1]乡人,时在乡读书,申请赴澳大利亚悉尼(当时无论国内国外华人,皆称该地为“雪梨”)留学,由北洋政府外交部特派广东交涉员(该官员姓李,应该是李锦纶[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广东台山人])为其签发护照,日期是1921年3月23日。其英文[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一)
前言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留学潮,开始于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而自那时起,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就一直是这一留学潮的领先者。
档案资料表明,中国近代大规模留学潮,发生在1870年代,亦即始于清朝官派的赴美留学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从1872年到1875年,四年间,清政府每年向美国派遣三十人的小留学生,前后达一百二十人,他们[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13)六讨还正义1、亚包审判血债是要用血来偿的。但在民主国家,一切都要遵循程序,要以事实说话,要重证据。法律是战争结束后对发动战争进行屠杀以及虐待战俘等行为申张正义的一个途径。早在二战爆发前,国际上就已形成了公认的习惯法,特别是1929年签订的《日内瓦公约》,日本和盟国当时都是签约国,其中就有关对待战俘的条约有很好的规定[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12)五战后澳军对中国官兵的救济(续)3、医疗救治1945年9月10日澳军登陆亚包,接收所有的日本人的物资和人员之后,也立即加派大批野战救护队人员前来。因为在解救盟军战俘时,澳军发现,许多人伤病缠身,赢弱不堪,需要立刻救治。比如说,澳军第4野战救护所大约在9月12日前后抵达亚包,短短一个星期,就收治了500名被释伤病盟军战俘。当然,鉴于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