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没事干,没事干找事干,挑自己喜欢的事干,学弹琴也是其中一项,只求会弹几首曲子,自娱自乐一番。进了打浦社区的钢琴班,初级班开班时人多得爆满,教室都差点坐不下,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渐渐地有了差异,半年一年以后,人数明显减少,于是二班合并成一班,二十几个人,三年坚持下来了。也有人说觉得跟不上想放弃的,但大家互相鼓励,本来就是学[
阅读全文]
有这样一种说法,医生会看手相。据说也有这样的试验,一个个人把双手从板壁洞里伸出去让某医生看,那医生除了能判断出每个人大致的身高胖瘦和年龄外,还能从指甲上判断出是否有贫血、是否有寄生虫,从指骨关节上判断出是否有关节炎等等,这都是有医学道理的。 中国自古有相术,通过面相、手相来解释凶吉祸福,不仅有书,还有一批[
阅读全文]
女儿即将工作,打听一下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薪酬,在上海地区,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本),3000元左右,一般院校本科毕业生(二本),2500元左右,大专毕业生,2000元左右。当然这个数字代表的只是普遍现象。本科的学生如进入了四大会计事务所,那里起薪税前5200元,扣除四金和税金,加上补贴和加班费,收入就肯定超过4000元,特别地高一点了。还有二本的好学校好专业[
阅读全文]
新建的小区,除了那崭新漂亮的楼房,一定还会植有花草树木,搞一点绿化小品,建一个中央景观,大道平坦宽敞,小径宁静通达,配上造型新颖的节能路灯,电线统统埋在地下,再不会看见蛛网似的电线悬在空中。不仅是新建小区,市中心几条主要的人行干道也已经或即将改造,让电线入地,消灭电线杆,使视觉更开阔,使街道更气派,这是好事,这是发展趋向。可不知[
阅读全文]
上海的人口已达一千七百万,这还不包括五百多万的流动人口,就城市规模和人口而言,上海已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了。虽然有那么多的流动人口,虽然大多数上海人都会讲普通话,(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不够标准的那种)但街头巷尾充斥着的仍都是吴侬软语。电视台有档节目叫“闲话交关”,每期邀请二位佳宾和主持人林栋甫一起用上海话闲谈,竟很受欢[
阅读全文]
每个人都有名字,说简单些,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可这个代号一旦取定,很难再更改,那么这个伴随人之一生的代号,寓意是否合心所愿,读来是否琅琅上口,书写是否能准确无谬,还是极有讲究的。想想自己,在有些事情上真是挺没有脑子的,怀孕后期,休息在家了,完全应该替孩子把名字取定的,从容思考后取一个男名一个女名以备用,那多好。而我偏偏没有想[
阅读全文]
看一个粤语版的片子,广东话把猴子叫成“马猡”,对呀,我们小时候也是叫“马猡”的,或叫“猢狲”,但现在好像大多数上海人都跟了普通话,不再把猴子叫成“马猡”或“猢狲”的了。说到“马猡”,就让我想到了折纸,在折纸中,最常见的是折“马猡”了。取张正方纸,四角往中心折平,翻过来仍取四角往中心折平,再翻身照样折一次,然后翻起一角成尖状为猴首,[
阅读全文]
过大年,过大年,几千年传统的中国年。大红灯笼彩绸牵,舞龙斗狮锣鼓喧,爆竹声声火花满天,喜庆的节目世界传遍。腊梅水仙花开艳,红包压岁福寿添,美酒佳肴瓜果鲜,欢聚一堂合家团圆。穿戴一新笑容满面,美好祝福话儿连连,身体康健财运绵绵,愿幸福生活比蜜甜。过大年,过大年,全球华人同过中国年。(看新民晚报春节歌曲、歌词的有奖征稿,胡诌了一篇,也[
阅读全文]
我当年插队落户是在宁波慈城一个叫做“夹田桥应家”的地方,那里也是我父亲童年成长的地方。应家村前不远处就是夹田桥了,那是座高高的单孔桥,要跨二十多级台阶才到桥面,离开很远就能望见。关于父辈们早先的经历,我曾经听说过一些,但有许多都不太清楚,最近听我的一个年已八十多岁的表兄讲起过去的很多往事。在应家村里我们是外姓,我的祖父有个妹妹嫁到[
阅读全文]
女儿大四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下学期只有毕业设计一门正课了(每周三二个课时),还有形势任务和毕业实习都是走走过门的课程,所以女儿她们坚决退房不再住校了。今天我约好了车,替她搬行李去也。东西真不少,自行车、电脑、被褥等是大件,书是最沉的,还有一大堆脸盆杂物和瓶瓶罐罐,老远的路,如果没有车就只能全部丢弃,既然有车,那么就一古脑儿全拿回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