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面油饼

(2010-09-11 09:11:12) 下一个

人年少时,细胞生命力强,大脑皮质的活动十分灵敏,条件反射引起大脑皮质兴奋的现象即容易建立又容易巩固。老年人细胞机能减弱,大脑皮质也萎缩退化,就变得健忘起来。新的条件反射不容易建立,但从前建立的牢固的条件反射却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形成了老年人对近事特别记不住,对往事却能清晰回忆的状况。

忆到童时的故友往事,回味是甜蜜的,尽管那时生活艰苦,缺衣少食。母亲从没让我们挨过饿,但额外的糖果点心那是不可能有的了。只有我们卧病在床时,才能吃到一只小面包或一包云片糕之类的点心。定粮管制下,有几年还缺乏稻米的供应,一多半得吃面粉。南方人向来以吃米饭为主,弄不惯面食,自己发面做馒头,总是半僵状态,面团不能松松地发起来。人求生本能的伸缩性是很强的,馒头做不好,就摊面饼吃,有了面粉不怕饿死。鸡蛋、糖是不舍得放的,搁些盐撒些葱罢了。

我的大舅舅有个平底锅,面糊放下去,底下受热,上面就像洋泡泡(气球,那时都叫洋泡泡)似地涨起来,大舅手一伸锅一颠,面饼飞到半空,漂亮地翻个身,重新回落到锅中。我们是当杂技般看的,在一旁喝彩。母亲做面饼,用的是双耳的炒锅,自然不会有如此身手。

这面饼,当时叫做面油饼,实在名不副实。每月每人三、四两的油,很金贵的,做饼放油是无奈。不放些油,面糊都粘在锅上做不成饼呀,那时可没有不粘锅。为节省油,我大舅发明了油拖把。用半截筷子坐拖柄,用纱绳坐拖布。油拖把放在广口的油瓶里,做饼时把它靠瓶壁按一下,挤挤干,涂下锅底,又省油又均匀。大舅还有发明,面粉是整袋买回来的,吃完后,把面粉袋轻轻地翻转,拿把干净的猪鬃刷角角落落地刷上一遍,这不,又多了一碗面粉。

那时的点心,写上“重油”两字,身价徒增不少。如今偶尔还能看到点心牌子上有“重油生煎”字样。生煎包子的底,在重油下煎得焦黄香脆,确实好味。但吃的时候立刻提醒自己,重油啊,当心胆固醇超标,还是少吃几个为妙。

2010.06.12.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