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胡医生的几个讲座,非常喜欢。她提到“易得癌性格”——完美主义,让我印象深刻。和马欣教授交流时,也不断在提醒自己调整思维方式:
–离那些风风火火的人远一点,性子急真的是种病。
–年轻时我也那样,觉得那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现在我不同意。细水长流,稳稳当当,自己舒服,周围人也安康。
这周末的体验是做Kefir。我选择做[
阅读全文]
今天下午又去森林公园跑步了,zone2恒速跑,不算轻松,说话是说不了的。但是心率是在zone2区间。跑步对INTJ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强行关闭后台程序。脑子无法开小会,只能留下几个闪烁的词:lactate、VO2max、NatureDose。这时候思维从逻辑切换成节奏,身体接管了意识。跑完5K,用时大约35分钟,一身汗。然后慢走10分钟,看看花草树木,听鸟鸣,望夕阳与残云。那种愉悦、满足、[
阅读全文]
从小爸妈就叮嘱我们:“生活要有规律,按时吃饭睡觉。”那时候听着只觉得是老套,boring。年轻的我,可着劲儿地作,也确实有时候身不由己——
值夜班的夜里两点,冲进食堂点一份chickenquesadilla;
追《甄嬛传》的深夜,泡一碗12点的泡面;
赶论文时,干掉半盒巧克力。
那时候觉得,这才是人生的烟火气。40+以后幡然悔悟,还好不晚。爸妈现在都是80+[
阅读全文]
读《SuperAgers》的时候,Dr.EricTopol明确表达了他对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的质疑。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医生,他的理由主要是——生酮饮食虽然在短期减重中有效,但长期可能带来代谢与心血管风险。
一、Topol的论点
Topol引用了一篇发表在《Science》(《科学》)杂志的文章——“DietaryFat:FromFoetoFriend?”,作者DavidLudwig等人。这篇论文强调:脂肪是否有害,[
阅读全文]
Erictopol的superagers书里提到他读乳制品的看法。
一、历史背景:低脂信条的逻辑:从1980年开始,美国膳食指南长期强调“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原因是当时的研究将饱和脂肪与心脏病直接挂钩。
二、Topol引用的新证据(2018年两项大型研究)
Topol在书中引用了两项关键研究——它们共同推翻了“乳脂有害”的绝对论调:
PURE研究(21国,13万人,[
阅读全文]
INTJ像顶配的超级计算机,处理复杂问题、构建知识体系的速度惊人。逻辑清晰,执行力强,思考常常快得让别人跟不上。可是,致命缺点也很明显:能源仓和自我期待值不匹配。刚刚轻松一点,就会自己给自己找事,再次跳进新的忙碌漩涡。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哪怕已经是医生、企业合伙人、母亲,我还是会不断给自己设目标——提高VO?max、重塑项目结构、优化学习[
阅读全文]
今天我的握力球到了。圆圆滑滑的,手感非常好,拿在手里就想多捏几下。
想起前几年也买过一个,当时没坚持几天就退了。这次不同,是因为开始做日本长寿老人常做的“拧毛巾动作”,于是决定重新训练一下手的力量。测了一下:左手37,右手47。两边差距挺大,不算理想,但也没关系——每天在办公室空闲时握一握,总会慢慢提高。
好奇心驱使下,还[
阅读全文]
今天早上看了几个比较复杂的病历,有点烧脑。到了诊所,突然想把车停在另一侧的门口,可以路过小花园——工人们正在换季,把夏天的花草收拾起来,摆上新的秋季花盆。难怪窗外总是那么美。–办公室里的罗勒草快不行了,同事送了一小盆多肉,希望它能顽强生长。
–下午来了一个新病人,我发现忘了提前准备,好在病人特别拎得清,从他那里学到不少[
阅读全文]
日本百岁老人每天都在做的六个居家动作,简单易行,也许正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92岁的日本健身教练TakushimaMika。她在70岁才开始运动,如今依然精力充沛、坚持撸铁。我已经从她那里学了一招——站着办公时踮起脚尖,练平衡。哈佛大学还对这些动作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研究。--慢步(Sanpo):吸气两步,屏气两步,呼气四步。这种走路方式能提升副交感神经活性,有冥[
阅读全文]
昨天开始看一本今年出版的新书:《SuperAgers》,作者是心内科医生兼长寿科学家EricTopol。他谈的内容我都很熟悉,听起来就像在做一次温柔的复习--特别舒服。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他关于自然疗愈(NatureHealing)的阐释与量化。那一部分让我想起马欣教授常讲的“出世之道”:现代人一定要有“出世”的能力,才能在入世的洪流中保持清明。
--生活方式医学的&ld[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