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要到年底了,我开始做今年的年度回顾。今年的事情真不少,干脆早点开始,慢慢整理。先从读书说起。回想这一年,我的阅读量挺猛的,尤其上半年像打了鸡血一样,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主题——历史、金融、生产力、健康……种类多、跨度大、难度还不低。说实话,太烧脑了,估计是刚用上更年期激素,小宇宙大爆发。
--历史与思想类(Harari系列)
阅读全文]
上周二那场雨中的夜跑,让我开始喜欢上这种感觉。跑完以后,整个人像被洗过一样轻松,心情舒畅得难以形容。今天下班又比较晚,先和家人吃了饭,然后稍微休息、冥想一会儿,才出门跑步。
今天是间歇跑的日子——Zone4和Zone2交替进行。不过这几天工作有点忙,身体还有些疲惫,后面两个区间速度没上去,腿也有点沉。最终35分钟才跑完5K。但夜色下的空气特别[
阅读全文]
这两天开始读BlueZoneChallenge:A4-WeekPlanforaLonger,BetterLife。DanBuettner对世界上长寿人群(BlueZones)的研究让我很受启发——原来长寿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生活结构。
书里的WholeFoodPlant-BasedDiet(WFPB)理念,我觉得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生动、更可执行。但要真正活出BlueZone人的样子,现代人确实要改变很多习惯:一、要给“关系”和“生活”留时间
BlueZone的人普遍[
阅读全文]
PeterAttia在一个视频里聊过早餐的几个重要食物,我觉得自己的版本更适合“中国胃”。早餐是一日中最值得投资的一餐,它不仅是热量的来源,更是代谢的启动信号。蛋白、纤维、好脂肪与发酵食物,共同决定一天的专注力、血糖曲线与炎症水平。他推荐的长寿型早餐包括:
鸡蛋–优质蛋白与胆碱来源,支持脑力与激素平衡。
燕麦–稳定血糖的缓释碳水,[
阅读全文]
这周在病房,运动量比平时大一些。天黑得早了,回到家和家人吃完饭,心里还是想去跑。外面下着毛毛雨,气温在50°F出头。
先生很贴心,陪我一起出门——先陪我跑了一圈,然后打着伞在旁边走。沿着平时散步的路径跑两圈多,就是5K。今天做的是间歇跑,节奏不快,34分钟完成。雨后的路灯有些暗,地面湿滑,不敢太快。戴了一个脸罩,防风保暖,也防止冻伤[
阅读全文]
今天傍晚去森林公园跑步,有几个感受:
–天气冷了,以后要戴帽子、手套、护脸。不然容易windburn。
–蛐蛐不怎么叫了。
–空气湿度低了很多。今天是zone2run,平均心率大约130,坚持跑下来不算容易。跑完一身汗,很舒服,也不算累。
我发现5K对我来说是黄金距离。第一,它不长。大约35分钟跑完,加上热身、拉伸、放松走,也不超过一个小时。
第[
阅读全文]
这几天接连发生了好几件突发事件。每一件单拎出来,都够让我以前的小心脏房颤半天的。但奇怪的是——当它们一股脑儿全来了,我反而淡定了许多。
–周末EMR升级,搞得几个系统的interface不好使,病历记录软件也罢工。
–Interface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又发现billing系统被黑客攻陷,只能人工操作。
–一位亲密的朋友今天做手术,我心里挂念得很,但[
阅读全文]
今天听马欣教授的直播,讲人如何学会和往事告别,尤其是那些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事情。我特别有感触——这几年,自己活得轻松很多,很少失眠。回头看,这种轻松,其实是“翻篇”的能力在慢慢长大。
人老了的一个表现就如同翻书,老忘前翻,而且在某几页老是翻不过去。办法有几个:
一、忙碌是天然的“情绪稀释剂”
有一个忙碌而充实的[
阅读全文]
前一阵子跑步鞋不合适,把大脚趾折腾成了黑指甲。那一刻我立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护脚大师”LOL。这段时间的小体验,让我发现:脚的状态,真的最能透露一个人的年龄与自我照顾意识。一、脚趾甲是健康的“温度计”–脚趾甲变厚、变黄,可能代表新陈代谢下降、老化迹象,也可能是轻微真菌感染或鞋子太紧挤压造成。阅读全文]
最近听了胡医生的几个讲座,非常喜欢。她提到“易得癌性格”——完美主义,让我印象深刻。和马欣教授交流时,也不断在提醒自己调整思维方式:
–离那些风风火火的人远一点,性子急真的是种病。
–年轻时我也那样,觉得那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现在我不同意。细水长流,稳稳当当,自己舒服,周围人也安康。
这周末的体验是做Kefir。我选择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