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我妈妈在2010年83岁时写了一篇《我的一生与家庭》,现发表出来,怀念母亲。
正文

我的一生与家庭(3)

(2025-11-02 12:51:59) 下一个

母亲经常回娘家, 总是带着我一起去,她从未带过大姐, 她的理由是黄包车上只能带一个孩子, 当然是带小的; 但是, 事实上是母亲不喜欢大姐, 因为大姐出世后母亲就生病, 说是这个女儿命中克母, 加上她从小又不在母亲身边, 当然会带来以后的恶果。

大哥訂婚了, 是母亲作的主, 对象是她的堂房侄女,是我五舅的女儿, 名叫何毓嫺, 她就是我的表姐, 平时我总是喊她大姐, 可是, 从她和大哥訂婚后, 我就自动地改口喊她大嫂子了, 她由于害羞就躲避着我, 我就一边口喊大嫂,一边到处找她, 大人们看到了也不阻拦我, 而只是对我发笑。

在秋高气爽季节的某一天, 父母亲突然提出要出远门, 经祖父母的同意后就走了; 不几日, 他们回来了, 说是到南京中央司法部去找了一个人, 他是母亲的表叔(姓侯), 帮助父亲完成了再就业的任务, 这次是安排在浙江省馀姚县地方法院当推事了, 数日后, 父亲即一人轻装上阵而去; 而我们仍旧在淮安。

冬天到了, 大雪纷飞, 五人营的活动就要随季节而变, 营长命令我们每人带一个脸盆到后花园去搬雪, 营长亲自在堆雪人, 要战士们给他提供资源; 我要小便了, 花园里没有厕所, 回去吧, 路远而要影响我们的战斗任务, 想在地上小便吧, 五人营的战友们说:随地大小便是不害羞, 怎么办呢? 只有忍耐着! 时间一点点过去, 实在忍不住了, 就尿了一裤子, 回来时还挨了两巴掌呢!

过年了, 除去穿新衣, 有好吃的以外, 还要对全家的长辈一一的磕头, 每磕一个头, 都会拿到一个红纸包(压岁钱), 另外在除夕夜由祖父带领全家人,到后花园的花厅去对已挂好的许多画像进行排队磕头, 只见那些画像中的人都是穿着清朝的服装, 特别是中间的一位, 头带大红顶的帽子, 身穿清朝的官服, 那就是我的高祖父赵某森(字樾芩), 他在清朝被封为“光禄公”, 官具一品, 曾任当时的“船政大臣”, 在福建省建设海军的装备和基地, 后因海军经费被慈禧用以造颐和园之用, 他便告老还乡,造宅河下白酒巷隐居。(注:如果当时慈禧能暂缓建颐和园,而将这笔经费用以加强海军装备的话,在以后的中日甲午战争中, 中国的北洋海师是绝对不会全军覆没的。) 关于高祖的生事, 已由淮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将他列入《淮安文史》中。

冬去春来, 祖母病重了, 当父亲赶回来的那天, 祖母就去世了; 次日, 三叔(赵锡晋,字康仲)也带了六弟(赵国伦)从天津赶回来了; 全家老小都放声大哭; 父亲、三叔、五叔、母亲、四婶、五婶等人都日夜守护在死去祖母的身旁; 到第三天才入敛, 把灵柩放在上堂屋的中央, 还叫了和尚在灵柩前念经; 另外, 在圆门内的厅房中布置了一个佛堂, 有佛像、在佛像的前面挂了两幅很大的幕布, 每逢到“七”(从死的那天算起)就请很多的和尚来在此处念经、做法场; 五人营的全体成员在和尚不来念经的时候就把这里当成战场了,有一次, 我们在做捉迷藏活动, 不小心把幕布弄掉下来了, 这可不得了, 一定又要挨打,最少是挨骂了; 于是,大家拿了竹竿来, 想用它来把幕布挂上去, 可是一次又一次地也挂不上去, 急坏了, 怎么办呢? 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要求佛”, 大家都自动地跪在佛像前求饶, 过了一会, 真的就把幕布挂上去了。真奇怪!到底是碰巧还是有说法?一直是个迷。

祖母的丧事办完以后, 把祖母的灵牌送到“绿野堂”(是赵家存放亡灵牌位的祠堂)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父亲和三叔都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 这时,父亲提出要母亲、二哥、大姐和我与他同往, 而大哥留在淮安上中学, 由祖父和母亲指定的媬姆照管;从此, 我就离开了我的永久故乡——淮安, 五人营也就不宣而散了。

到了浙江馀姚以后, 是住在一所独宅独院的住房里, 用了一个媬姆, 大家都叫她“阿珍”,还从淮安带来一个男佣人(俞三)给我们烧饭。 很快又联系了我们的学校(馀姚县府前路中心小学), 那时正逢暑假时期, 学校可招插班生, 父亲说我已认识不少字了, 可以上二年级, 但学校对插班生是要考试的, 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的我, 怎么考呢? 只有交白卷了。 肯定是不录取; 过了几天, 父亲叫了一个法警带我到学校去, 我莫名其妙地 跟随着那个法警走进了教室, 见到很多学生都坐得整整齐齐地, 而老师却叫我坐在最后一排的位子上; 此时, 才知道我就是插班生了。在课堂里, 老师讲的话我是一句都听不懂(馀姚的地方方言), 只能像木头一样的坐着; 关于语文课, 我还能看得懂, 数学呢? 已经上到十位数的加减法了, 回来后,从认数字、用铅笔写数字到加减进位和借位等都由二哥教我, 说也奇怪, 很快就学会了; 学期结束, 应付考试还没有问题呢!

大姐和我们在一起玩是很自如的, 但她见到父母亲总是不敢说话, 母亲喊她, 她也不敢大声答应, 母亲叫她说话, 她也是一声不吭, 因此, 母亲说她是哑巴, 就对她使白眼; 甚至有一次母亲还用双手撕大姐的嘴; 我和二哥都在场, 不但不去劝说, 反而在一旁起哄。 还有更不应该的是从那以后我和二哥就看不起大姐了, 二哥渴了, 我也随之要喝水, 都要叫大姐去给我们一杯一杯地倒好拿来; 晚上我和大姐同床睡觉, 我总是要占有一大半的地方; 早上起来见大姐的脸肿了, 我们不认为她是有病, 反而要叽笑她, 说她是胖了,她早上起来不梳头,母亲就说她是个疯子, 要把她送到疯人院去,等等。 不久, 大姐真的病了, 而且已病得卧床不起了, 父母亲才开始着急, 要将大姐送到医院去治疗, 可是大姐哭着不肯去, 并不断地说:“我不去疯人院, 我不去疯人院。” 最后通过劝说, 并允许由俞三作为陪伴到医院去住院治疗, 才同意前往。 不幸治疗无效、死亡。

大姐死后母亲哭得很厉害, 我和二哥也都跟着哭; 这时, 大家都感到心中有愧。 于是就买了一块地, 将大姐的灵柩暂时停放在那里, 每逢到“七”, 俞三总是搞些饭菜, 领着我和二哥一同去祭典, 等满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 就把大姐的灵柩托运回淮安去安葬了。

此时, 我已是11岁了,也就是1937年的上半年, 在学校我已

能够适应一切; 馀姚的地方话我不仅能听得懂, 而且还会讲, 老师对我也很好, 从未批评过, 也没有表扬过, 学习成积在班级中还能排列到中上等。 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小学二年级的任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我是第一次用博客,不了解的事情很多,谢谢给予指导!
蒋闻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天上人间游一游' 的评论 : 首页有两栏,一栏是博客精选,一栏是热贴。发博客文章,可以同时copy到论坛。但是这个论坛里的文章,只要上了热贴的首页,就会从博客精选里拿下来。

所以像您的这个系列,贴博文,没有必要copy到论坛。而是在博客贴完后,再每天去论坛搞连载。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北东南' 的评论 :
谢谢提醒,此文是我母亲写于2010年。
我父亲2009年底离去,母亲为了打发悲痛的时光,每天在电脑前忙碌,当年83岁。
母亲的记忆力很强,每天我和她通电话,她讲很多她的故事,虽然很多故事是我儿时听过的,我鼓励她写下来。母亲2014年底去世。
这么多年后,我把此文发表在博客里,是为了怀念我的父母。
《我的一生与家庭》的前半部分,我是一个字都没有改变,为了原汁原味,这是我母亲说话的口吻。
后半部分,我只是剪了一些敏感内容,还是原来的文章。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最好能说明一下,博文是博主的老母亲写的回忆文章,不致让读者误以为是博主本人写的。
另外,若有错别字,是否也以更正、易读为好;也或许还是保留写者的原汁原味更好?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非常感谢!
蒋闻铭 回复 悄悄话 这一篇已经在首页上,会往后移,一天半到两天后下去了,再贴下一篇。慢慢来。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谢谢你告诉我,我是新博主,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蒋闻铭 回复 悄悄话 您好像是新博主。博文有时效,同一时间只能每个博主只能有一篇上首页。同时这样贴几篇很吃亏。您这个文章,每两天贴一,都能上首页。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uiming1234' 的评论 :
我妈妈是在74岁的时候,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张小学生拼音表,学习拼音,然后练习在电脑上打字。当时主要是发邮件给我,她不满足每周一次的通话,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后来就写了这篇文章。
huiming1234 回复 悄悄话 错别字不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