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我妈妈在2010年83岁时写了一篇《我的一生与家庭》,现发表出来,怀念母亲。
正文

华东岁月------李杰

(2025-11-05 18:36:10) 下一个

                                                                     前言

    永远铭记在上海参加工作的一段岁月,这是今生初踏入社会的好起步。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和苏州河以北地区含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全部解放。从7月份起我就被安排正式参加革命队伍,先是在上海市举办的青年干部学习班学习,8月份分配到华东局保卫处,欢欢喜喜地穿上了人民敬佩的草绿色革命干部军装,戴上军帽,成为了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的一员。1951年新成立华东公安部,被调至人事处工作,此后直到1953年1月华东公安部撤销才离沪去北京,在华东虽仅有三年多工作时间,但那时是解放初期,百废待兴,蓬勃发展,人少事多,机构新建,工作繁忙,为恢复上海市新秩序,建立和管好人口众多的大上海,保卫胜利果实,做出了奉献。曾担负做过外宾保卫员,首长警卫员,外勤侦查员,公安统计员,派出所人员,展览团组长,物资接管员等多门职务。在华东岁月这段时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是一生往事一大亮点,现分述如下。

 

 一、 在白色恐怖中,匆匆离校,结束大学生涯。

    据大学挚友陈云泛日记记载:1949年4月25日夜3时20分,同学们正在宿舍熟睡时,忽被室外步枪及机枪声惊醒,起床门外一望,整个宿舍被军队包围了。片刻,听到有人在走廊中叫喊:“不要动,不要出来。”原来是军队进驻学校,特务趁机搜捕。他们中有蒙头盖面之人手持“黑名单”在逮捕学生,不一会,又听叫学生们到外面空场地上集合,再次查对黑名单。这次被逮捕人员共两大车,其中有大学教授,临走前还扬言要再次来校搜捕。特务们走后,天已大亮,只见门口岗哨尚未撤走, 校园和宿舍戒备森严,颇有野狗咬人的声势。学友们秘密商量,假装去食堂吃饭,匆匆离开学校,这时内心乱如麻绳,什么书籍、衣物均未携带,从此结束了苦难的大学生涯。

    在上海市区经历整整一个月战火,解放军攻城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曙光冲破黑暗,久久盼望天亮的一天终于来临了。1949年5月25日,上海市区首先解放,又经两天两夜激烈巷战,上海苏州河以北含江湾复旦校区先后解放。安民布告贴在大街墙上,上面印着毛泽东三个显眼大字,街坊群众纷纷涌向街头,唱呀、跳呀,欢迎人民解放军,从此上海回归到人民怀抱。我满怀胜利的喜悦,在街头锣鼓喧天的热闹声中;徒步从市区四川北路2388弄19号友人孙枢侠、徐政蓉夫妇两人住所返回学校。不久,便被推荐参加革命。

二、 参加革命,在上海市青干班学习,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7月1日由复旦大学学生自治会推荐参加上海市举办的第一期青年干部学习班,为时一个月。从上海各大中学校抽调来的学员报到后,第一天夜晚恰逢老天不巧,天降大雨,学员们住的楼房地板上有多处漏雨。刚刚入睡就听有人喊叫:“快起来,漏雨了。”这时只见班领导带领几名解放军亲临学员宿舍,关心问候,他们每个人都手提自己使用的脸盆、毛巾,迅速地把地板上雨水擦干净,将一个个睡铺转移至不漏雨的地板上。最引人瞩目的是身穿草绿军装的班领导,他那双炯炯发亮的眼睛直盯每个学员,口里不断亲热地称呼学员们为同志,这是解放后走进革命队伍第一次闻听称呼自己是同志,内心无比激动,倍感光荣。此时立刻忆起在学运中高唱的一首歌,“山那边呀!好地方,人人平等都一样……”。从此终于迎来了自由活泼,欢欣快乐的生存环境,实现参加革命理想,今天我也是革命大家庭一位成员了。啊!努力吧,好好学习,决心为新中国建设奉献力量!

    青干班学习采取上午授课听报告,下午讨论,晚上集体游戏自由活动等方式,学校负责人为李昌,授课主要人物是著名学者冯定,其次就是邀请华东局,上海市多位首长作形势报告。课程内容有政治经济学、革命理论、为人民服务、解放军进城纪律、革命队伍的优良作风等。下午讨论针对当天授课、报告内容进行,有时也召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研讨会,还记得每当开展生活研讨会时,学员们表现不自然,有人脸红,有人胆怯,有人结巴、吓得言语表述不清,有人在一旁发笑。不过学习中都能遵守制度,认真努力,有始有终。三十天学习冯定讲课占三分之二时间,对其印象深刻。每天上课时只见他身穿一套简朴整洁的解放军干部服,扣子是有机玻璃的,士兵服是铜扣。左胳膊带一只刚配给的新手表,像红军老传统一样身背饮水壶,警卫员背枪紧跟身边。讲课讲的口渴了就提起水壶饮水,作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无官架子,和蔼可敬,至今仍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这期学员都是从各大学、中学由中共地下党推荐选拔出的先进分子,都是在历次学运中经过考验的骨干,其中许多人都是中共党员,但尚未公开身份。在学习中经过系统的教育,号召每个党员自愿申请,填表,宣誓,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的入团介绍人是复旦同窗,后来得知两人都是中共党员,一是复旦社会系史林子,一是茶叶专科杨天运。

    在短短一个月繁忙学习中,大大武装了头脑,增长了丰厚革命理论知识。学习、生活、文娱、休息安排有序,有劳有逸。晚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奔赴操场,男的女的,三口五口,一双一对,自愿结合,轻松愉快,有说有笑,抛开白天学习的疲倦,尽情地唱呀!跳呀!自动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这批有文化、思想先进的青年,都是在学运中多年锻炼的活跃分子,多才多艺,各有专长:有组织领导的,有会歌唱的,有演短剧的,都具有丰富的文娱活动知识,饭碗一丢,就有人带头唱起“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在学运中是主题歌,很有号召力。每当闻听唱起时,我们就自动走在一起,越唱人越多,如潮水一般,顷刻间操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时又闻听有人唱起“我们的队伍来了”,歌意是号召执行纪律的,每当唱起来时,学员们自觉站成一排,或围成一圈。有人化妆成陕北农民,头戴白毛巾,肩扛锄头,身后跟着一女同学手提花篮,走在操场中间表演兄妹开荒,逗得全场学员哈哈大笑,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把在搞学生运动中的民主风气、短剧、歌咏等统统带进青干班,真是一个团结友爱,和睦温馨的革命大家庭。

    7月30日上午召开大会宣布结业,会议提到两件学员最关心的事。一是工作都要服从组织分配,依据形势发展需要,哪里缺少干部就分配到哪。明确指出,有分配上海的,也有趣外地甚至更远的地区。二是待遇,这批学员一律执行供给制干部待遇。这个消息宣布后,引起极大震动,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一派寂静,树叶落地都能听到响声,每个学员都是带着个人不同要求与欲望来参加学习,此时此刻,面对现实,思想斗争激烈,会场中大多数都能静心倾听,但都各有所思。少数人愁眉苦脸、心乱如麻、接受考验。散会时众人一声不吭,带着复杂的心思走向宿舍。

    这天晚上操场上再也听不到歌声,场地上阴沉沉的,鸦雀无声,好似两军阵前又在蕴量一场新战斗,弓箭绷紧,一触即发。我是一名无家可归的战区流亡学生,迎来解放是最大心愿,能光荣参加革命是倍感荣幸,通过学习,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思想上从未考虑工作分配留上海或去外地等问题,当然谁不盼望有份好工作,薪金制待遇?这样既能改变穷苦生活面貌,也好养家糊口。经过多年在学运中锻炼,特别是青干班领导教育,自己是自愿走上革命队伍的,决心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因此思想情绪比较稳定。思想波动激烈者是少数上海人,这些学员靠近家庭,在大城市里生长,生活环境优越,从未出过远门,确有实际困难,所以有个别当时自动离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猫姨' 的评论 :
此文是李杰写的,李杰是赵国瑛的丈夫,我的父亲。
猫姨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 是作者母亲的文章
猫姨 回复 悄悄话 作者父亲那时候不是在各地作法官吗, 怎么成了青年学生
天上人间游一游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我父亲离休后写的一些回忆,由我母亲输入到电脑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