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我妈妈在2010年83岁时写了一篇《我的一生与家庭》,现发表出来,怀念母亲。
正文

我的一生与家庭(第四部分)(8)

(2025-11-21 04:40:23) 下一个

    既来之, 则安之, 在菇山磷铁矿基建科计划组当组长, 就要把这个基建计划抓起来, 正逢年初要报批年度计划之时, 了解一下, 菇山正在建一个大选矿厂, 要求在年内建成投产的, 又是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 有些方案尚未定下来, 这到那儿去搞资料呢? 张良春副科长拿来了准备定货的设备目录, 我就把它摘录下来, 有价格的更好, 没有价格的就由张科长拍脑袋(即没有根据的估计), 还有土建工程是由马世科长(原是瓦工出身的)一一报出小项目和拍脑袋的数字来, 我除了把它汇集成一张总表(投资总额达一千多万元)外, 还把这些小项目分类列成明细表附在总表的后面, 订成厚厚的一本《菇山磷铁矿1962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草案)》; 接着这本计划草案需要到化工部去报批, 这项任务当然是落在我头上了; 于是, 立即派我一人出差去北京。

    奇怪得很, 到化工部矿山局后, 二话没说就批准了, 而且还得到了矿山局领导的表扬, 说:“这本计划编得很好、很详细。” 我心中虽暗暗地发笑,但不敢露出声色来。完成任务后。回程时路过符离集,买了一只烧鸡,当时是一点也舍不得吃, 而把它带回来供全家人共同享用。

    回来后,就要大干了, 由黄有才矿长(是老矿工出身的)坐阵指挥, 他是不分昼夜地留守在工地, 困了, 就随便找个地方打个盹, 他要干部每天最少半天到工地去协助工人工作, 晚上,他还要提出当天的工程进度来, 这又是我们计划组的任务了, 在我们组内, 有五、六人(全是由化肥厂转来的学员), 我给他们的分工是:一人搞综合统计, 主要是汇总报表, 其他各位全都到现场去做记录,每天下午下班前将当天所记的工作量报到办公室来, 晚上由我陪同综合统计员共同计算汇总后登入台账, 并向领导汇报情况, 黄矿长虽然识字不多, 但他的记忆力很强, 每逢向他汇报各项工程进度时, 他都能记得前一天的数字, 而且还能发现这个进度是否准确, 并提出疑点来。 使我非常佩服, 真不亚于在采石化肥厂的那些师长旅长了。

    当时菇山磷铁矿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单位, 是直属中央化工部的企业, 又是一个老矿山, 一切福利设施都比较齐全; 当然宝宝和利儿上幼儿园的条件要比在合肥研究院要好得多了, 还有一个大俱乐部, 经常有戏班子来唱戏, 于是我每月给婆婆五元钱, 让她去看戏散心。

     在有限的布票供应下, 很少添置衣服, 但每当我要添加衣服时, 我都会想到婆婆, 也应当给她增加衣服的, 用与我同样的布料同时给婆婆做衣穿; 在与婆婆的谈话中得知她的愿望是不想死在外地, 而要回山西老家去土葬, 还提出要做丝绸的单衣和棉衣各一套, 并指明棉衣要做蓝色线春的面料; 我说:“现在提这些还为时过早吧!” 她说:“衣服我现在就可以穿,这是两用的, 等我死后也可以穿它,不需再做了,” 因为当时的物资供应紧张, 要布票、棉花票等, 买丝绸虽不要票, 但那时市面上买不到, 我就说:“这点事情等以后条件许可时,一定是能办到的,请你放心吧!”就允许了婆婆的这一要求。 在家务劳动中, 我是每天早上在上班前就要上街把菜和需要的物品都买回来, 黎杰在公用的水龙头下将家里的水缸打满, 婆婆就可在家为我们烧饭了, 星期天我还要和黎杰一起到苗圃去开荒种山芋、小麦。以补充口粮的不足。

    那时我每年都要出差到北京两三次, 利用这个时间曾经过南京新街口百货公司买了一块上海牌的手錶, 也就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带上了手錶; 又我每次回来时都是给两个孩子买些衣服、食品等,有一次我回到家里(家已搬到食堂附近小树林旁边的一处平房内, 每户仅有25平米的建筑面积),利儿看见我后,抢着就讲:“妈妈, 你出差了, 奶奶和姐姐去看戏了, 爸爸去打水了, 老鼠就来了”。 这句话多好玩呀!是忘不了的。那年正在搞学习雷锋运动,她在幼儿园学会了一首歌, 大声的唱:“学习雷锋, 好榜样-----”,用了很大的力气,把脸都涨红了。这时她还很年幼, 尚是未脱开裆裤的年代, 但在矿俱乐部开庆祝大会时, 她就曾被指派在舞台上唱歌、跳舞, 进行表演了,真是一个活泼而又聪明的小孩。

    夏天, 宝宝突然向我要一角钱, 说是要去报名上学, 我想:真好, 宝宝知道要上学了, 就很高兴地给一角钱让她走了; 谁知过了一会,在办公室里, 见到宝宝气冲冲地走了进来, 把一角钱往桌上一摔, 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起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宝宝边哭边说:“年龄不够不给报”,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必需到幼儿园去了解清楚, 见到了幼儿园的张俊兰老师, 她说:“按规定是要满七周岁才能上学的, 她还缺几个月才到七周岁, 另一方面, 开学前是要考试的, 她是否能考得上呢”? 我说:“她自己闹着要去上学的, 就让她去应考,试试看吧”。 同意了, 也录取了; 这一下宝宝是小学生了, 以后就叫 “黎玲”。

    记得在1962年7月5号那天, 是星期天, 我和黎杰去苗圃栽了一千多颗山芋, 回来时已经很晚了, 我们吃点饭就睡觉了, 在夜里下起了倾盆大雨, 一直到天亮时, 有人来喊:“黎科长, 快去办公室, 有紧急事情”。 吓得我们全家人都起来观望, 看到宿舍门前已成了一片汪洋, 是怎么一回事呀? 听住在隔壁的徐祖茂(工会主席)讲后, 才知道昨晚的大雨引起山洪暴发, 水流进塌陷区将矿井淹没了, 里面有三个人没有上来; 出了一个大事故。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