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e what we are not yet

Phire Triathlon - Share our stories and encourage each other
正文

我的跑步故事

(2025-09-11 07:22:00) 下一个

本文是给母校的微信公号“花无届”的投稿

我从小喜欢体育,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几乎每年都是体育委员, 后来初二的时候小鹿纯子的故事外加中国女排的世界冠军,正是排球最火的年代我幸运地加入了校女排,和低我一届的队友洁,冰,蕾,还有静成了最好的朋友。  

歪楼了歪楼了,转回跑步。

我们小时候都要测试长跑,女生考800米,男生是1500米。有哪位大神敢说你小时候从来胸有毛竹不怕跑步考试的吗?记得周围女生不怕数理化的大有人在,不怕考800米的我好像没听说过。即使我一体育委员,虽然跑及格是没问题的,但心理上也是怵得要死,每次跑完喉咙里都一股血腥味儿,喘不过气的感觉实在不好。成年后来到美国,慢慢变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妈,为了减肥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费城的Phire跑群,于是,奇迹开始了。

群里都是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大妈大叔,而且说到小时候跑800米1500米都一致地控诉当年的噩梦,那几乎就是人生最恐怖的经历了。但任我们自己也不明白,当年不到半英里的800米能把我们整趴下,如今我们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能从五公里跑到十公里,又从半马跑向全马。事实证明,你身体的极限超过想象,其实我们小时候都有成为长跑健将的潜力,可惜啊,错过了。

我想说的故事发生在2019年,那是我几年的跑步“生涯”中最高光的一年,因为那一年,我前无古人(也不会再有来者了)地在一个月内跑了两次全马。

BQ这俩字母,在跑圈之外的人群中毫无意义,但对于跑者,BQ有着神圣的含义:波士顿马拉松资格(Boston Qualifier)。在大小规模各异的马拉松比赛中,世界大满贯六大马(现在刚加了澳洲悉尼成了七大马)当然站在鄙视链上层,而六大马中,波士顿马拉松(简称波马)无疑是最受人仰慕的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原因无他,所有的比赛除了出一大笔钱买慈善名额之外都可以抽签碰运气,唯有波马不行(除非跑慈善名额)。要想去跑波马,你必须先跑一个正规的马拉松比赛,只有达到完赛标准,才有可能去报名,这个标准按性别年龄各不相同,被称为BQ。然后波马会根据每年报名人数的多少选最快的三万人批准参赛,所以即使跑出了BQ成绩依然无法保证能够参赛。这一严苛规则注定让所有能走上波马赛道的人们拥有格外得瑟的权利,跑过波马的跑者也会得到其他跑者的尊敬。所以只要是跑马的,波马几乎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2019年,我因为迷上了首都华盛顿举办的海军陆战队马拉松(Marine Corp Marathon, 简称MCM)的完赛奖牌,决定选择这场比赛冲击BQ。MCM被称为“人民的马拉松”,参赛规模三万人,沿途水站义工都由海军陆战队士兵担任,Run With Marine是比赛的卖点,吸引了很多跑者。当时我只跑过一次全马,尚处于跑马小白的水平,经验不够丰富。又因为各种原因,起先一起报名参赛的队友们都无法参加,我成了唯一的本队参赛者。周六到达首都入住旅馆,天气阴阴的,已经听说第二天会下大雨,而且仿佛存心和我们过不去,就早晨开赛后下雨有Storm,下午就晴了。


(MCM奖牌)

周日清早大批人马从地铁站涌到地面,大多穿外套或雨披,天上已经开始下雨。听到不少人开玩笑说不能相信我们付了钱来受这个罪,然后就是一片大笑。我在衣服外套了一件防水的旧夹克,准备起跑时扔掉。当时气温已经很高了,觉得有点出汗。

(开赛前和士兵合影)

等随着几万人的人流冲过起跑线后,前面五颜六色的人墙一排又一排,立马想到老毛爱说的“人民的汪洋大海”,太贴切了。头三迈都是上坡,这时雨不大,我急着想穿过人墙跑前面去就可以加速,当时的配速离目标速度差太远了。于是不停地说sorry,也免不了和前面人的手臂正面接触,一次居然把跑表都撞停了。只是,我太天真了,当我越过无数人,发现前面还有无数人的时候,我知道不妙。

跑到第12英里时,雨突然瓢泼一般迎头浇下。在此之前我还小心着尽量不踩小水坑,以维持跑鞋的干燥,这场雨一下鞋彻底湿了。身体也开始过早疲劳,当然我不服气,继续穿越人墙,继续与人碰撞,真的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自此,大雨基本就没怎么停过,鞋子很重,腿也变得重起来。15英里之后人墙终于开始稀疏,可是我已经累了。好容易熬到20英里,我这时死心了,身体已经非常疲劳,还有6英里,别无选择只有降速争取不抽筋完成比赛。真想走啊,但还是坚持着,即使经过水站喝水都是小跑着。一路见到无数停在路边拉伸,停跑走路的人,这时几乎都是满脸疲惫和痛苦。

(MCM终点前)

当我最终熬到了终点,成绩不要说BQ,连PB(Personal Best)都没有做到,心里非常郁闷。辛苦一个夏天,每周在高温烈日下训练,一周50英里以上的跑量,但即使刻苦训练也不能保证天时地利人和。不过看到官方成绩后稍感安慰,在自己的年龄组我跑进了top 5%,这个比例是我参加过的各种比赛中最好的一次。只是,沮丧依旧免不了。

回家后,跑群的朋友们为我洗尘接风,庆祝我完成一个风雨中的全马。吃得正欢的时候,他们提出要不要考虑再跑四星期之后在家门口的费城马拉松,因为训练一次全马不容易。之后,又收到几位朋友的微信,同样建议我考虑费马。面对他们的信任鼓励,我犹豫纠结,上网到处Google,既看到很多文章不赞成一年之内跑两马,也找到了如果必须跑应该如何恢复调整的计划。我迟迟没有决定。MCM后的第一周,基本休息,只做了两三迈的恢复跑。第二周快结束时,跑了一个短的7英里tempo,配速成功维持在理想速度,心里略有些底。第三周,一个刮大风的傍晚,我一个人在自家小区里狂奔了11英里,成功完成10迈tempo,并维持了理想配速,心中欣喜,终于下了决心,在离费马报名截止还有一周的时候以最高价报了名!

第四周,依旧以休息为主。全马群里首马的伙伴们为天气等不可捉摸的因素紧张激动着。我则已经横竖横拆牛棚,不就是和大家一起跑个马么,地利人和已经有了,虽说老天要下点毛毛雨,但比起MCM真的是小case啦。跑就跑,谁怕谁!

比赛的那天早上就下起了雨,已经在暴雨中“久经考验”的我根本没当回事,跟在自家队友身后冲过了起跑线。过半程时也感到了在MCM没找到的轻松,还打破了自己的半马记录。过了18英里之后开始感到疲倦,心知一月跑两马的后遗症开始了。但因为上半程赚了3分钟之多,我稍微放慢了脚步来适应身体的疲惫。

20英里折返,几乎没力气保持速度。只能靠队友控制而不至于掉速太多。此时看到另一个方向出现越来越多的熟悉面孔,小伙伴们在对我喊加油,我只能无力地挥手示意。此时遇到我们队里几乎是最强的两位大神老李和老黄,他们一左一右带领我这个没用的跑渣前行。我其实已接近撞墙的边缘,胶都吃了,虽然呼吸非常顺畅,但两腿异常沉重好像已经抬不起来。老李挥舞着一只手套,大声给我加油,老黄也鼓励我最后几迈了,坚持就能BQ。我越跑越累,脑子也迟钝了。那时碰到了又一位队里的朋友M,艰苦拼搏的她毕竟还有力气对我说“JiaLin加油!” 而我动了动嘴唇,却无力挤出一句“你也加油”,只能面无表情地从她身边越过,跟着老李老黄继续向前。心里好笑,这个面无表情、对人爱理不理的家伙是我?我可从来没这么酷过,对M充满了抱歉。

(被两位大神带着跑的我)

即使在MCM最后几迈很累,也不如这时,真正体会了最后6英里才是马拉松开始的意义。如果没有老李和老黄一路加油鼓劲,提醒我要维持速度,我肯定无法按时完赛。两条腿叫嚣着要罢工,我在无表情的扑克脸下正苦苦哀求它们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真的almost there。难为老李,就这么一路挥舞着手套,持续高喊加油,陪我跑到了最后,冲过了终线。我当时没力气回应他,但正是对他俩的感激,激励自己不能停下来,要继续跑,直到最后。

(完赛后的合影)

跑完后我累极了,竟然无力去打开手机看成绩。最后还是老黄帮我查了,我真的BQ了。这是我有生以来最艰苦的比赛,不仅是在一个月内跑了两个全马,实现了梦想,而且用尽洪荒之力把自己逼到极限,也是人生难得的体验。

后来慢慢地开始玩铁人三项,学游泳练骑车。回想小时候跑800米的恐惧,真的觉得难以相信,因为在年过半百的今天,不要说跑个800米不在话下,就是游泳800米或1500米也完成很多次了。作为普通跑者,去追求这样的极限运动好像听着很没必要,我们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站台,更不可能获得奖金功成名就,为啥要没苦硬吃,花钱买罪受呢?

人生苦短,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一生,如果能在一生中有机会挑战自己的极限,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更精彩的那个版本,人生也算更完整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JasonWong2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hireTri' 的评论 : 我是在Strava上看到你的,因为你才加入这个软件,Lol
PhireTr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asonWong25'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JasonWong25 回复 悄悄话 能够坚持下来就已经足够优秀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