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存在
壹、流逝的河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裕,平时饭桌上连午餐肉都难得见到,过年吃顿饺子还是件让人盼望的事儿。那时候,不要说手机,一般家庭连座机都没有,打长途要到公用电话亭排很长的队。几十年后的今天,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想看什么手机里应有尽有。这样的日子,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我们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因为物质的丰足变的更和谐?社会的不平等,是否因为科技的发展得到改善?我们的幸福感,是否象物质生活那样翻上几倍呢?我认为没有。
二零二三年七月,歌星李玟因抑郁症去世,据说她的资产总额是四十亿台币。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元,年轻的女演员马思纯,都是抑郁症患者。根据心理学家徐凯文的报告,最近二十年,中国抑郁症发病率增长了一百二十倍【1】。我们不禁要问,衣食无忧的生活,又没有大的社会动荡,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活得这么辛苦?
统计数据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过的好不好,跟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当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了之后,人的毛病主要出在心理上。心病还需心药治。在我看来,这副心药就是佛法。如果有人问,在这个科学昌明物质发达的时代,学佛到底有什么好处?我可以用《心经》上一句话简单回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学问。浅近的好处,是当下的幸福。长远的好处,是永恒的解脱。怎么做才能得到这些好处?这是下面几篇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