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7.5 超渡;7.5.1 治疗恩怨情仇病;7.5.1-2 法眼;7.5.2 无所得;7.5.2-2 慧眼;7.5.3 慧伤痴;7.5.4 觉悟的特质;7.5.5 给舅舅送终;7.5.6 圆满;7.5.7 想去哪儿去哪儿; 7.5.8 神通正等明

7.5 超渡
这时,我舅舅是肺癌晚期,还和家里人打架。我想去和舅舅道别,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刘健君的硕士论文是研究肺癌的,我去向她请教。她说,可能在过去,他积累了一些恩怨情仇或者有些事没做完,要死了,没时间了,所以烦心和家里人打架。
我问:“我想去和他告别,该说些什么?我正犯愁呢!怎么说?”
她回答:“超渡(如图7.5)人的那几句话效果最好。”
我也听说过有那么几句话,要死的人爱听,听了就乐,但很少人知道那几句话,知道的也不会轻易告诉别人。我问她那几句话是什么。她听了就跑,还笑,说:“我不行!我不知道(注1)!”
注1,佛教律法中有说,五地(参见第16章的道谛)菩萨可以给人讲自己证明了的佛法;八地及以上的大菩萨才有资格通讲佛法。笔者我小时候在一本佛学杂志上读到过,和尚说:“这说法自古就有,我们也赞同。但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太少了,以至于,我们都有困难举行佛教仪式。因为佛经说,没有一位摩诃萨(即佛,俗称大菩萨、大和尚、大尼姑、大真人)在场,那仪式不是佛教仪式。可我们不讲,佛法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研究决定:‘我们这么说,我们都是佛的弟子,我们是师兄师姐,你们后来的是师弟师妹,咱们一起研究,共同学习’。”
我气愤地嚷:“你跑什么呀!你觉得那几句话效果好,那不是你知道一些吗!”
她说给我讲也行,但不能坏了规矩,得先跪下给她磕头,叫她师傅。
我快被她给气晕了,血压一次次地冲击天盖骨:我才不给你跪下磕头呢!
过了一会儿,她说:“我爸常给他的朋友讲这事儿。我从小就爱听,每次都觉得听懂了,可我爸就说我不明白,不许我跟别人说。”
我奇怪地问:“你从小就听,现在都26岁了,研究生快毕业了,怎么就不懂,不能讲呢!?你爸爸对明白的要求高,定义不同。那你爸说什么是明白?”
她说:“我爸爸说,用你自己的话明白不算明白,用书上的话明白,也不算。你得用对方的话,把对方讲得,明白得像是全身透明儿似的,我算你明白。”
我又惊讶又迷惑地问:“心理机制学能像数学或机械学那么精确,达到100%吗!?”
她回答:“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可我爸说,他能!”
刘健君开始给我讲超渡这几句话。她先询问我舅舅从小到老的个人经历,像似巫医和算命先生那样的问题。一边问,她一边指出结症的所在。比如打死过几只黄鼠狼(注,有些心理疾病具有地区文化性),文化大革命中他毁掉了许多他舅舅的道教器具和经书。她说这些问题都要解决。
刘健君说:“先解决家庭的财产纠纷,安排他死后财产的归属。孩子们都应该表现出顺从他的遗愿,让他走得安心。”
我说:“这一点是显然的,说下一条吧!”
她说:“第二条是治疗恩怨情仇病(注,即精神病)。得了这种病,不能去医院看医生。医院的精神病科医生懂不懂精神病是另一个问题;他们真的很忙,忙着挣钱,没时间给病人看病。”
我被逗笑了:“那怎么办?找谁去?”
她说:“得了这种病就得找明白人;或者自己看书,从书上找解决办法。”
我问:“我怎么能发现他和谁有仇,在因为什么闹心?”
她回答:“我刚才不是在询问他的个人历史么!你到他家后,要注意观察他家的布置,比如墙上的画,后院的神龛什么的;跟亲戚朋友唠嗑时,你就留意于发现问题。你舅舅他自己也会跟你说,因为他对那事闹心。”

她继续说:“恩怨情仇病的病理就是,以前跟恩人、冤家、情人或仇人等发生了诤执,一般还是有些误会。这人就耿耿于怀;日子久了,诤劫进入了无意识,就成为心理疾病了。治疗的办法就是把恩人、冤家、情人或仇人找来,面对面地把矛盾解决了。人不见面,病治不好(注1)。见面三分情,很少有不能把矛盾谈开的。病人的心结解开了,病就好了。”
注1,此中治疗心理疾病的原理是佛的六种主要觉悟中的对病的觉悟(参见10.6节)。此六种觉悟是等、正、生、老、病、死(参见15.1节)。
我感觉为难了,说:“这不是几句话的事,这要能言善辩的人说和,从中调解。看来,我学不了这事儿。没知识,没经验,我还不健谈。”
我听说治疗恩怨情仇病的办法就是把恩人冤家情人或仇人都招呼在一起,解决矛盾,感觉为难了,说:“这不是几句话的事,这要能言善辩的人说和,从中调解。看来,我学不了这事儿,没知识,没经验,我还不健谈。”
她反驳道:“你错了!你还真就能办这事儿。如果你不行,从开始我就不会给你讲。我看你行,才说的。”
我迷惑不解:“你什么时候看我能行?”
她说:“这事你得这么看,学办事与性格有关。就这事,如果没有合适的性格,有的人学两、三年也整不好。你有这性格,现在我把道理和办事步骤给你讲清楚。如果你在舅舅家碰上这事,你办起来就得心应手,能办成。如果你不行,我也不能给你讲啊!那,人家那里要死人了,我怂恿你过去,打架生气,什么正面作用没有。那我办得是什么事!我有那么缺德吗!”
我问:“我有什么性格特质?你怎么知道的?”
她说:“咱俩上次见面的时候,你和现在就不一样。当时,你笑呵呵的,那样儿,我都没认出来你!直到你问我,‘你是刘健君吗?’ 我就愣住了,心想:怎么还换人了呢!谈恋爱这事儿还带换人的!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明白:你是个多重性格的人。就在刚才,你又变了,幸亏我知道了;若不然,可被你吓着了!截止到现在,我看出来你有三个性格,其中一个就能办这事。”
她给我解释了好多,还举例子。我根本听不懂,处于云里雾里,问:“怎么能确定,我在我舅舅家的时候,刚好是那种能超渡人的性格?”
她说:“你的性格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现在你这性格是溜边儿、躲躲闪闪。你到你舅舅家,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就自然而然地变了;你就勇敢起来了,挺身而出。你相信我,这点事儿,我100%不会看错。这事儿只要有人牵头,就能办成。谁和谁有多大的仇,不能原谅一个将死的人。”

注2,法即轨持。我认为本文刘健君的这种看人神态的能力就是法眼。她的这个能力是从她家的一本书和父母学来的。那本书,俗称《天书》,是我故乡的法师(即牧师)和算命先生的通用教材,但只以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播,不公开贩售。我听说过《天书》很多次,没见过。根据传说的描述,我认为那套《天书》实际就是古典心理学,书中以金童玉女为基本模型(如图7.5.1-2;参见10.9《三位一体》)。
刘健君问我:“你对人一生能得到些什么,怎么看?”
我回答:“人死如灯灭,也没有能得的主体呀!不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刘健君回答:“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世事无常,人死如灯灭,这第三条就讲人生无所得,万法皆空,无罪无福(注1)。我爸说,要死的人就爱听这句话,听了就乐。如果你和快要死了的人告别,只有机会说一句话,就说这句。无所得的解脱力非常大,是出世间智。这一条就围绕无所得来说。”
注1,日常人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业习气,因此有罪和福的业报(即报应)。读者当知,本文的谈话对象是个将死之人。死人无受,故 “无罪无福”。但,人的生命分为智慧生命和身命(即形体寿命)两部分。智慧生命如发明创造,所撰写的书籍,名声等;形体命终后,智慧生命还会生存多年,甚至千年。形体会腐朽,化成泥土和青烟,不会变得什么都没有。
佛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一、般若无所得,二、波罗蜜无所得,三、菩萨无所得,四、摩诃萨无所得。般若无所得,以实性无性故。转换成现代汉语:一、智慧无所得,二、到彼岸无所取,三、真人没得到什么,四、大真人(或佛,或上帝)也什么都没得到。什么都没得到的原因是实性无。
7.5.2-2 慧眼 Gnostic Eye
刘健君问我:“他们说,人死的时候,想去哪儿去哪儿,你是怎么看的?”
我回答:“那是人已经没呼吸了,还有思想活动,进入了幻觉状态。他想像中的像就是幻境的境,想去哪儿的想立刻取来了目标地的像;幻境立刻变成了目标地的环境,他就已经到达了想去的地方。”
刘健君想了一会儿,说:“我从小就听我爸讲,可我以前就没像你说的这么想。我认为你说得对;我以前想错了。”
我说:“我听说这几句超渡的话很特别,有些人说不出口(注,例如刘健君),必须按照书上写的说,差一个字也不行。你爸爸是怎么说的?”
她说:“我爸说,不能用书上的话,不能用你自己的话,你要用对方的话给对方讲明白。但是,我懂你的意思,我想想我爸是怎么说的,给你找几个话题。” 她走到了一边去想,不说话了。

我等得着急,就几次过去提醒她,换了几种说法:“这事要从外界都是内心的投影考虑。比如在这里,就在这儿,依心,即这棵树,为中心,来投射外界(环境1)。” 我一边说,一边对她做着肢体的表示。“你向外看。忽然,你看见了那座雕像,心想:那是什么?” 我拉她来到了雕像旁,说:“就与此同时,大脑把那座雕像放大了,新的世界相应地生成了(环境2)。你忽略我们来到这里的过程,幻觉世界里,这过程是一刹那就完成的。我们从以那棵树为中心的世界(环境1)来到了以这个雕像为中心的世界(环境2);这就是幻觉世界里的瞬间变化:想去哪儿去哪儿(即瞬间转移,亦作天腿通,如图7.5.2.2-38)。”
2
她忽然说:“我想起来啦!我不说看见你就想起了我爸爸么!已经两三次了。我终于发现你么俩哪里相像了。在讲这个的时候,我爸爸就像你似的,老是从不同的角度说,还举不同的例子,一边说,还一边比画。在这方面,你们俩一样一样的。”
我回答:“你想什么呢!我又没见过你爸爸,我的行为怎么可能像他呢!”
刘健君说:“我知道你们俩没见过,我就说你们俩的动作、表情和说话的方式相像。好了,现在我来想他说过什么!” 忽然,她转身跑了。
我追过去,发现她害怕我,怕得快要哭了。我站在远处,问:“怎么了?你怕什么?”
她说:“以前我听我爸讲,就感觉奇怪,说得跟真的似的。我才明白,你们俩都去过那儿!”
我反应过来了,说:“我们不是在谈幻觉吗?就算是去过死亡的世界,又回来了,不就没死么!”
她回来后说:“刚才,我又想错了!现在我告诉你我爸爸是怎么说的。”
3 刘健君不能说 Eve Liu can’t Say
我认真地听,可我听不见她说话。我靠近她,看着她的嘴在动,可我听不见。我探身,耳朵凑到了她的嘴边,还是听不见。我着急地说:“你等会儿说,我的耳朵突然出毛病了,听不见声音了。我开始在一边测试我自己的听力。
她说:“我没出声,你怎么能听得见!”
我发现我听到了,反应过来后,气得蹦起来了,喊道:“不说话,你动嘴干什么!啊!你在戏弄我,这一点儿都不好笑!”
她说:“我知道这不好笑,也没逗你玩。我想说,可我想不起来怎么说。”
我说:“你从小就听你爸爸给别人讲,到现在,至少听了上百回了,怎么可能,连一句也没记住?”
她回答:“是呀!我也感觉奇怪!这是怎么了?我怎么不能说话了呢!诶呀!你整我!”
我没听懂。
刘健君又说,“那我为什么说不出来呢!?”
4 注解 Annotation
注1,本文中,编者我所说的知识是慧,也就是慧眼。我具有慧眼的原因是我有修习禅定的经历,即幻觉的经历(参见12.1节)。幻觉的经历就是天眼,是慧根。
注2,刘健君没有过幻觉经历。幻觉的环境特殊,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类似的现象。对于我的说话内容,她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取不到现象,所以她听不懂我说话。她在头脑里找不到类似的现象,不能形成慧的语言环境,所以她不能开口说话。
注3,刘健君从小就听她爸爸讲这个,总是认为她自己听懂了。但她爸爸知道她没经历过幻觉,缺少慧根,她的理解是错误的,所以她爸爸说她不懂,不许她给别人讲。
注4,本文刘健君的案例就能解释“95%的精神病医生不懂精神病”的说法。这个刘健君的案例还能解释为什么“99.99%的宗教书籍是错误的” 。
我回答:“我刚刚认识你,整你干什么!再说,我哪里有那样的本事,能让你说不出话来!”
刘健君叨咕:“我也感觉奇怪,刚刚认识,你怎么老是整我呢!你是没能力让我说不出话来。这一条,我认为你说得对。你懂这个,在给你舅舅讲的时候,你就按顺序,系统地说。他经历过的,听了就明白了。没经历过的,他知道了,以后遇见不害怕。”
可我瞪着眼睛,不知道这条该说什么,该如何给我舅舅讲。
她说:“现在我帮你把咱俩讨论过的这几条内容整理一下。” 讲完后,让我给她讲。
2
刘健君听了我讲超渡这几句话后,非常生气,说:“你整我!怎么你讲的比我讲的好呢?还一套一套的,你知道还问我干什么!”
我回答:“我不知道!我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过大般若经的序言,我不懂,觉着如果背下来,将来能懂,我就有了些优点。即便弄不懂,这几句文采飞扬,我也可以用它乍现异相、哗众取宠,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来标新立异。”
她听了后,对我大加赞赏:“你这想法真好!” 可一转身,她被气得哭了。我问她又怎么了?她说:“我从小就认为我懂这个,是我的长处之一,可我爸爸总说我不懂。现在,连你都明白了,我还是不懂!我是怎么回事!?”
我听了后,被气得发晕:怎么我懂了这点儿事,就把你侮辱哭了!你从骨头里往外瞧不起我!为什么还要和我谈恋爱!?不谈了!我转身就走。走出去一段距离后,我又想:就这样离开了,也太没礼貌了!就又走回来了。
3
刘健君问我:“你以前真不明白这几句话?”
我回答:“我上哪里去知道,我还没结婚呢!”
她叨咕:“这事和结没结婚有什么关系!我也没结婚呢!” 她一转身,笑了,问:“为什么没结婚就不能知道这几句话?”
我腼腆地说:“这是农村人的说法。”
她立刻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许多民间老说法的背后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个实习项目,调查民间的说法,我就参加了。我们相信这个,你想一想,为什么你刚才那么说?我想听。”
我说:“小时候,我们村子里有人作法事。那个被作法的人死前想见见我父母。法师就派助理来找我父母,对我妈说:我先给你讲讲给人送终要说的几句话;这几句话不让小孩儿听,因为慧能害痴。我妈说:不痴,还不好?! 那个法师助理说:老辈子们说,太痴了不好,但没痴也不好。不痴情对谈恋爱和婚后生活都有不好的影响。”
刘健君听了之后不笑了,想了一会儿后说:“是有这说法。我刚去医院实习的时候,听说他们也给病人讲这个,我就好奇,想知道他们讲的和我爸爸讲的一样不,就问。老大夫说:你们年轻人,可不能学这个!你再想一想,你还听见什么了?”
4
我说:“他们去了,我就跟去了。到那家不远处,有护法在外面看守着,不让进。有几个人跟那个年轻的护法唠嗑。护法说,师傅们都不教我们,也不给我们看那套书。师傅们说,‘什么天书、地书的,那就是一套书。我们没人在意谁泄露秘密。等到你们四十岁的时候,肯定给你们每人一套。现在不教你们是为你们好。你们现在什么也不知道,那找对象成功了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实际上找对象,瞎猫碰死耗子这个办法最好。你们这些瞎猫出去一溜达,准能撞上死耗子。’”
“如果教你们,还让你们看书,你们就把慧眼(参见7.5.2-2节)、法眼(参见7.5.1-2节)都睁开了。你们有了他心通(一种古代的心理分析法;慧眼包括他心通),专看人家的阴暗面。人有黑暗的经历不见得就是坏人,你们却认为人家怪。你们看这个邪,那个歪,时间长了,你们自己就长歪了,变成了怪人。慧伤痴,不痴情,你们谈恋爱不专心,今天跟这个谈,明天跟那个谈,招三慕四的,到头来,哪个也不成,把自己耽误了。”
“等你们把法眼睁开了,你们就该分析自己性格和对象的匹配了,用条条去套,用框框去选。那找对象,三、二年才能遇到一个符合条件的;再用你们那法眼一看,这个有魔障、那个有业障,都是妖魔鬼怪的,想找个人都难,那你们的对象还咋找!”
刘健君说:“我听这说法挺有道理的!”
我早就听说过,《天书》既能救人也会害人,所以有那本书的人都把书藏起来,不给别人看,就问:“你爸爸给别人讲这个的时候,就没背着你?”
她说:“那时候我还小,他们说话我在旁边听,也没人太在意我,后来就习惯了。”
我问:“我听说,有那套书(天书)的人会把书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再锁在箱子里,别人谁看都不行。你爸爸就没把那书藏起来?”
她想了一会儿,说:“也看不出他藏没藏。那时候我才十三、四岁。一天,他们俩不在家,不知怎么地我就瞄着我爸爸总看的那本书了,就拿出来看了。他们俩回来看我在看,是很生气,但我以为他们是怕我把书弄坏了。”
我问:“你爸没把那书藏起来?”
她想了一会儿说:“也看不出我爸爸藏没藏。我爸爸跟一般人不一样。”
我问:“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刘健君说:“我举例子说。他晚上躺在床上看书。该睡觉了,他不把书一扔,或者放在褥子底下。他先坐起来,穿好鞋。站起来之后,他先踢踢鞋,把鞋穿舒服喽,再扣好衣服扣,挺挺身,把书拿起来,摆在书架里,摆正。从左边调调线,再从右边看看,确定把书摆正了,他再转身,坐在床上,脱衣服,脱鞋,上床。”

注,前段和后段刘健君对她爸爸的描述都是对觉悟特质的典型描述。
我听了感觉稀罕:“啥事都这样儿?”
她说:“我爸爸做什么事都这样儿,总是先造个计划,然后依计行事。我再给你举个例子,他即便是晚上出去溜达,也要先计划好,他就先站在那儿想:能下雨不,带不带伞;带水,带多少水;走到哪儿休息;喝水,喝多少。他看看瓶子,水带多了,那绝对不可以,就去把多余的水倒掉。”
我听了,感觉新奇:“还有这样的人!那你从小就受熏染,一定很有规矩,也是很利索!”
刘健君骄傲地说:“我小时候很利索,什么都有个样儿!” 她又变得羞愧地说:“上大学住宿舍,我看别人躺在床上看书,看完了,把书一扔就睡觉;我就变得邋遢了。”
随后,她在一边来回地走,说:“你整我!我看见你在笑话我!”
我回答:“我没笑话你。我没发现你有什么好笑话的。”
她生气地说:“我也没发现你笑话我什么,但我几次看见你在笑话我,弄得我毛毛的!我长这么大,头一次丢这么大的脸!”
我生气地回答:“今天是我丢尽了脸,怎么你也丢脸了呢!”
我坐在舅舅对面的凳子上跟舅舅唠;没聊几句,我就感觉非常困倦,努力地睁开眼睛,双手支撑着凳子,疲惫不堪地坐直了。一会儿后,我出了一身汗,又精神起来了。从舅舅家里出来,老姨问我:“你和你舅舅说了些什么?还有说有笑的,当时我没注意。” 这时,我知道我是来给舅舅送终的,讲那几句话的,但忘了那几句话是什么了,已经把我们的谈话内容全部忘了(注1)。

注1,现在想来,正如前文刘健君所说(参见7.5.1-2《法眼》),我是个多重性格的人,性格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性格改变时我很疲惫,性格之间记忆不相通或单向相通。现代心理学认为多重性格人处在不同性格时有不同的智商水平,不同的行为习惯,面目表情,和不一样的言辞。这让我联想起了萨满教(即沙门教,如图7.5.5-1)中跳大神的事,巫师像似神灵附体。笔者我认为,巫师神灵附体的怪异表现,其本质即是性格的变化。那如果巫师的性格没变,他(或她)就不能施法吗?就常有巫师跳唱了几天,神灵不来附体的现象,结果法事不能如期进行。
2
两年后,一次妈妈从老姨家回来后,问我:“人么说,你舅舅死前一个多月,你跟他唠过。从你和他谈话后,他就变了。他变好了,好得不得了!你二嫂子都不敢自己在家呆着了,跟人说,‘自从他那个沈阳的侄子来了,跟他说了一会儿话,某老公公就变了,啥事都有说有笑有商量;没人时,他还总跟自己说话,比比画画的,还偷着乐!他是不是疯啦!?”
妈妈说:“南北屯儿的人,好多人去看你舅舅!看了都惊讶,糊涂了!他咋变成那样了呢!你舅舅见谁跟谁说,‘没想到,我得我二外甥(即卢岩)的记了(注2)!人们说,‘不懂!不过即便是疯了,疯成那样儿也是福气呀!自己高兴就行呗!’”
注2,什么是授记?什么是得记?超渡的过程中,有对被超度人的人生评价。我评价他为 “入流果圣人” (参见15.2.6《四沙门果》)。这个评价要客观、真实,如果被超渡的人自己都对这个评价不信服,那这超渡就废了。我是按照 “入流果” 的标准逐条跟他解释的。
3
随后,妈妈说:“他们说你知道那几句给人送终的话。提起这事儿来,你老姨就哭了,说,‘小卢岩知道,我问他,他不告诉我!我就想:人家说会说那几句话的人,那才能说呢!我学会了,也算有个长处!’ 看你老姨以后还搭理你不!”
我回答:“是有那么回事,那几句话,我是真的忘了!”
“是什么?我也想学学。” 那时,我回忆不出来;直到2014年,我写回忆录时,才想起来我给舅舅送终时的谈话内容。
4
那时候,卢岩在舅舅的眼里还是个孩子,他怎么就相信了呢?
刘健君给我讲超渡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她说:“你跟你舅舅都七、八年没见面了,你在他的心里还是个孩子,这不行!你得说你是从哪个权威人氏那儿听来的。” 我就跟我舅舅实话实说了:“我去向医大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请教了,新学来的。” 我舅舅一听就信了,还说:“沈阳市老城,有几个活佛不奇怪!还就你的那个同学那种人厉害,从小,家大人跟人谈论这事,她进进出出听着一句半句的,熏出来的。其它的,学校出来的,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和自学成才的,都不如这种熏出来的。”
下面是根据我给舅舅送终时的谈话,整理出来的三个话题。
舅舅说:“这一条,我听明白了!无所得,看着不起眼儿,道理却很深,很有用。你说下一条吧!”
我对舅舅说:“这条讲圆满,我先用书上的话说,你听明白意思就行。云何满?法无不合,不必修遣。诸法无性不可修遣,如是不修不遣。心净无着,如是不起。能所如幻,如是无取无执。此其所以速得圆满也。佛说,‘无有少法与少法合,但自然法必然与其自身合’,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不会得到圆满,到不了完美的世界;明白了,稍作练习就功德圆满了。”
舅舅说:“我听懂了,你继续,怎么看待和练习?”
我说:“佛经有说,万物自有功,当言用极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柱。这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千百年来存在,各自有它自己的道理和美德。当你把这道理推广到极限,一物一理,事物存在了就是道理和事物匹配了。当你觉得事情合情合理了,你应该知道,你正在攀爬一个布满剑锋的柱子,必定受伤。”
舅舅说:“我听明白了,但是没抓住要领,你举个例子说,怎么做?”
7.5.6-2
我说:“比如,你到后院溜达,看见一颗水稗草,就单看这棵草,别看苗儿。你就想,几天没注意,你长这么大了,又壮实,又水灵。你用不着对我二哥大喊:草长得都比苗儿高了。人家就三口人,不在忽这仨瓜俩枣的。你就想,我铲你都铲了50年了,你还长得这么旺盛,今天我饶你一命,不拔你了。你单看这棵草的美丽;这就是一物一理。你这么观待每一个事物,就远离了地狱,走向天堂,进入了佛的境界。”
舅舅问:“看草不看苗儿,看苗不看草。那会怎么样?”
我说:“当你单单欣赏水稗草的美的时候,美的等流果(参见11.6.2节《等流果》)就会随意而聚;这就是如意(参见13.1.6-4 知足天)。如果不联想别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一想到苗和收成,这不合理呀!美好的世界就被破坏了。”
舅舅想了想,说:“确实,水稗草壮实水灵!我能感觉到。这个例子挺好!你再举个别的例子。”
7.5.6-3
我说:“你看你家的墙头草,东风东倒,西风西随,一段时间不下雨,你以为它们死了,可人家年年都长得不错,还长生不老。”
舅舅惊奇地说:“那草长生不老?”
我说:“那草没有生老病死的烦恼。它们不知道生死,生死对它们自己来说,没有差别,所以会说话的人说它们长生不老。你得设身处地,从它们的角度出发!”
舅舅说:“那有啥用!?我没听明白。”
我说:“佛不生不灭,为什么?因为成佛前,要求把生死扔掉,就是别管生死了,忘了生死。这在佛经里都写着呢!”
舅舅问:“这是真的吗?”
我回答:“是真的!佛经里的修炼过程中就有这一步:舍掉生死的概念想法和记忆;就是除掉生死劣种。你这么看,这么做,就逐渐地步入了人间仙境。”
舅舅叨咕:“是这么回事儿!?”
我回答:“就是这么回事!人说佛祖的金刚山(和尚山),连鸟的头上都不长毛。我一看佛经,那是真的,那鸟是秃鹫。佛经说衣服长在树上,也是真的!他们用木棉织袈裟。佛就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为什么佛土总是那么好?他就单从事物的自身发现美,不相互比较。他们就单设身处地地从所观本身出发,想问题;这是极端多元主义,是佛的世界观。现在西方世界流行多样儿化;就是这种多元主义。”
舅舅问:“你练习过这个吗?”
我回答:“我琢磨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我还得挣钱吃饭买衣服,不能老是让父母养活,还不到进入妙智世界的时候。你不一样了,吃饭的时候,儿女给你放在这儿,供上。你就应该脱离苦海,登岸,进入妙智世界了。”
舅舅说:“这条叫圆满。这么看,这么做,就是圆满。按日常的道理想和作,那就烦恼无尽。你讲下一条吧!等回头再说说这条,你不就是来给我讲这个的吗!”
我回答:“是呀!你想听,我就一直说。”
我引导话题地问:“舅舅,你有没有见鬼的经历,比如看见已经过世的人;或者感觉身上有东西,比如虫子、小老鼠在爬什么的?”
舅舅瞪大了眼睛,反问:“有怎么的?没有怎么的?” (注1,他在防卫自己,保护自己的隐私。)
我回答:“没什么!你病了半年多了,身体变得虚弱了,或者保持某种姿势久了,就可能产生幻觉。幻觉过去被称作鬼。”
舅舅问:“那是为什么?怎么造成的?”
我回答:“幻觉和梦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就有时候做梦,有时候有幻觉。”
舅舅问:“幻觉和过去的经历有关系吗?”
我回答:“幻觉和梦类似,当然也不会无中生有,应该说和过去的经历有关系。有人胡思乱想地解梦,也有人胡乱联系地解释幻觉现象,自寻烦恼。幻觉就是过去人所说的鬼,什么胳肢鬼,淘气鬼,索命鬼,什么的。”

7.5.7-2 鬼神境界 Realm of Ghosts and Gods
由此,我系统地讲述触觉、听觉和视觉的幻觉现象,和处理办法(如图7.5-1至8,参见第12章《禅》)。
舅舅说:“我明白了,有幻觉了,无论是什么感觉,无论什么声音,无论什么样儿,反正都是幻觉,性质都一样儿,喜欢,可以逗它玩;不喜欢了,就像对待小孩儿一样,赶它走,出声地说,‘你走开’。”
我回答:“对!幻境中的影像是思想的 ‘想’;彼是内虑所托。刚才说的都是局部幻觉,整体呢?阴间的整个世界,即幻境,也是随着你的思想意志改变的。比如说,你忽然有个想法, ‘天堂’。在幻境中,就在你想 ‘天堂’ 二字的同时,你的 ‘想’ 取来了天堂的形象,接着无意识就按匹配,生成了天堂的幻境。你就到了天堂了。”
舅舅问:“想去哪儿去哪儿,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
我回答:“完全正确!刚才说的 ‘蹬墙入画’ 的例子,就是进入了太虚幻境,也就是进入了阴间那个平等世界。你进去之后,开始时,那里很小,很快便生成了一个世界。”
舅舅问:“然后呢?”
我回答:“到了另一个世界,开始时,那里还是很小,很快便生成了一个大的世界。一个世界从形成到崩坏就是一大劫。一大劫就是一个永恒。阴寿有很多大劫,或说有很多个恒时。”
舅舅说:“我明白了,我遇到的奇怪现象就是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逐渐地连接了;我要死了!”
我对舅舅的说法感觉惊讶,回答:“可以说是这个世界和幻觉世界有了连接,但不说明你要死了。我小时候练气功,常去那里玩,可我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没死。有幻觉经历和死亡没关系,只是幻觉世界是人们对死亡世界描述的来源。”
7.5.7-3 痛苦吗?Is It Painful?
舅舅问:“那里很可怕,很痛苦吧?”
我回答:“很新奇,不可怕。当身体的感觉没了的时候,就可以说那里是阴间,天堂,也可以说是地狱。不痛苦,很舒服的。我说了,我小时候练气功,去过那里多次,我很喜欢去那里探索世界。那里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宣扬的 ‘大审判’的现场。”
舅舅问:“怎么天堂和地狱是一个地方?你慢慢说!别落下,那儿怎么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大审判的现场?”
我回答:“好,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那里是日常积累的业习气自发的世界。邪恶的人,日常就生活在暴乱和恐怖之中;到了那里,他的业习气自发的世界就是地狱。好人的生活和平快乐,到了那里,他的业习气自发的世界也是和平和欢乐,人们就说他进入了天堂。”
舅舅回答:“我听明白了,尽管不太懂!好人到了那里就是到了天堂;坏人到了那里就是进了地狱。为什么中国人所说的阴间是西方人所说的大审判呢?”
我回答:“那里是无意识基于尘世的业而自发的世界。那里没有时间,是永恒的世界,或说那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重合的世界。无意识古做神识。所以我们所说的阴间就被西方的古人说成了 ‘大审判’:上帝把过去的众生,现在的众生,和将来的众生都召集在一起,进行大审判,好人升天,坏人进地狱。这只是我对前一个问题的另一种回答;这两种回答所说的是同一件事。”
舅舅想了好长的时间,说:“原因一样,结果也一样,只是说法不同。这事你是听谁说的?”
我回答:“我小时候喜欢练习气功。这是那些气功书上的法师们(相当于西方的牧师)讨论出来的。我们不讨论西方人的事,那些事对我们的影响很少。我们讨论我们文化中的迷惑。”
4
舅舅叨咕:“是这么回事!那里有多可怕,多痛苦?”
我回答:“就像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刚进去的时候,还有身体的记忆。身体像是一个影子。接着,身体就没了。没了身体,就没有身体的痛苦了。像你,肺癌很疼,在那儿,就没有疼的感觉。没有身体痛苦就很少,可以忽略了。”
舅舅问:“那后来你怎么不去那里了?不练气功了?”
我回答:“后来,我发现去那儿会产生阳寿中(即日常生活中)记忆的丢失。例如,一次,我听见我爸问我妈,‘卢岩怎么不生气了,我还以为他得生气几天呢!’ 我妈回答,‘可能是他又练气功了。有时候他练完气功就高兴,前后院儿跑,看哪儿哪儿新鲜,像似多天没回家了似的。’ 再比如,有同学对我说,‘哎,咱俩前天不是打架了吗,你怎么跟没事似的?’ 我想,‘呀,我怎么不记得了呢!’ 我就发现了,入定(幻觉状态)会造成短期记忆的遗失(幻境刷新了临时或短期记忆)。这要是我忘了过去两年的事,那我不得回去读小学了么!我就不练气功了。”
舅舅说:“啊!在那儿越活越年轻。”
我回答:“到了那里,就感觉像似几岁的孩子。 我不是就在给你送终,送你回老家吗! 那里是神的世界,我在送你归位。”
7.5.7-4 如果我走错路了怎么办?What if I go the wrong way?
舅舅感叹:“还真是回老家啊!如果我走错路了,怎么办?”
我回答:“不论你在哪儿,西天极乐世界,还是龙宫,地狱,还是和玉皇大帝在一起,你都是 ‘想去哪儿去哪儿,立刻就到’。对了!刘健君当时告诉我,可得注意点儿:你别把你舅舅送错地方了!”
舅舅问:“怎么还能送错地方?”
我回答:“刘健君说有。就在她们医院里,有个老太太,她理想很特别,想下辈子在一个什么庵做个侍女。超渡的法师讲完离开后,她就不明白了。后来,那个老太太的家人就问那个法师是不是给讲错地方了?那个法师说:‘地方是真的错不了,全中国64种宗教都去那一个地方,就是用词或说法不一样。对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徒,我们也是这么超渡的,就是换个名字,送他们去见上帝或者安拉。”
舅舅问:“怎么所有宗教都一样?”
我回答:“刘健君从小就听她爸爸给别人讲这个,她研究生实习的时候,发现法师到医院超渡将死的病人。她跟那些法师熟了,就问他们。她发现,所有的法师都用这几句话,都用这几个道理来超渡,不同的宗教说法和用词不一样,比如神教把无意识称作神,佛教称作佛,现代心理学称作无意识,都是人们所说的良心。”
舅舅问:“如果我掉地狱里了,咋办?”
我回答:“任何情况下,都是 ‘想去哪儿去哪儿’。”
舅舅说:“还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我掉地狱里了,我说天堂,就到天堂了。”
我回答:“对!这和信阿弥陀佛的人认为:“死的时候,说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回来接他去西方的极乐世界是一个道理。想啥是啥,一想就到,有愿望就会立刻实现。”
舅舅叨咕:“这说法都是真的?”
我回答:“道理是这样的。 这是心理机制原理,机器一样的前后序列事件。”
舅舅说:“这回我可真明白了。你说下一条吧!”
7.5.8-2 平等 Equality
我说:“这条是神通正等明。等是说阴间,或说天堂,或说纯幻觉状态,是一个平等世界。凡是有两条腿的都平等,平等于有四条腿的,平等于有六条腿的,平等于有多条腿的,平等于没有腿的,平等于诸神佛世尊,平等于鸟兽鱼虫;平等于花草树木,平等于山川河流大海等。平等的原因是无意识(古作神识)的性质,是毕竟空(如图7.5-2)。”
舅舅说:“我知道,就是都一样。”
我问:“他们别的法师也说了这个?”
舅舅回答:“他们都说了;但是你说你的。”
我想了想 “都一样”,回答:“比如你到后院,那儿什么都有,都平等。你不能瞧不起树。在阴间,你打石头,石头也会蹦起来反击,打你!必须平等对待众生。”
舅舅惊讶了,回答:“啊!那我被石头打了,会发生什么事?”
我回答:“打得严重,那个世界就坏了。你就会去到另一个地方,生成另一个世界,就从一劫到了另一劫。”
7.5.8-3 授戒 Bestowing Precept
舅舅问:“嗯!打架不好!怎样才能不打架呢?”
我回答:“我小时候练气功,琢磨过这个问题,就守戒有用。在阳间(即器世间)生活中心平气和了,在那个世界(即阴间,佛教作五蕴世间,参见11.4 五蕴)里就是平和快乐的。”
舅舅问:“他们都这么说,但他们用书上的话说的,你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你说你的,守什么戒?”
我回答:“我小时候看过很多佛学杂志。我赞同他们的说法,守十戒。前三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是约束身体行为的。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是约束语言行为的。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正信因果道理(参见第13章《苦谛》)是约束意识行为的。”
我继续说:“戒条有很多,‘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参见16.2节)’ 是从那些戒法算出来的。我看杂志上的和尚们都说,这十条就完全够用。”
舅舅回答:“我明白了,这就行!”
我说:“戒法就是佛法的法,俗称天条。正等明的 ‘正’ 是说戒法是正确的。 ‘等’ 字就是前面说的平等。 ‘明’ 字是说那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光明,直至常寂光天(即插图7.5-2,亦作涅槃,参见15.1节)。正等明是佛的觉悟,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梵语啊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舅舅问:“最后什么样儿?”
我回答:“佛经说,或青、或黄、或赤、或白的常色遍处,即常寂光天,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了。环境不变,所以人没有记忆。这事就是有人经历过,回来后,根据记忆说的。”
舅舅说:“我琢磨也是那么回事,都是死人又活过来了的经历。然后,有像你这样的,练过气功的,经历过,一看,啊,是这么回事!”
我说:“佛说,‘全世界所有人的工作,我的工作最好,佛座人人都应该坐。这正等明座位解脱力极强,你不坐不得解脱,你一坐很快就解脱了’。 这条也需要练习。”
舅舅问:“怎么练?”
我回答:“你就作为上帝或佛,用这几句超渡(拯救)那张桌子,这座房子,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或者山神土地,四海龙王,等等;不超渡人,‘应化非真’(参见17.2.3.16. 应化非真)。”
舅舅问:“为什么要超渡假的,不能超渡真的?”
我回答:“佛经上是这么说的,不是你一定不能超渡人,而是说超渡那些假的效果好。”
7.5.8-4 授记 Bestowing Remembrance
我又从开始重讲。舅舅也试着超渡我,还说:“这回我可真明白了,我感觉全身像似透明了似的,以前的那些全身不舒服,都不见了;当然,肺癌还是那么疼。”
我感觉惊讶,这么快!说:“我向同学刘健君学习这事的时候,她说她爸自己说的,‘他能把人说明白得像似全身透明似的’。”
舅舅说:“我说的是真的;她爸,像你说的似的,是活佛。我真信!沈阳是个老城,有几个活佛不奇怪。”
我说:“我从佛学书上看过,等明天早上,你再回忆一遍咱俩的谈话,就算觉悟了。我认为你已经得到了入流果(参见15.2.6《四沙门果》)。入流是进入了圣道流,就是入门了,是小乘佛教中的第一个果位,一果圣人。我可不是瞎说。我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他们评估证得入流果有六项条件。我跟你说的这些和那些条件是对应的,内容只多不少。这个成就可不低呀!许多和尚、尼姑忙了大半辈子,也不敢说自己证得了入流果。 这是因为,我说了,你就信了!”
舅舅说:“我知道!我自己也认为明白了!咱爷俩有缘! 你不知道,这几句话我学了半年多了。你二哥给我请了六七个法师了。另外,前街的XXX,是我从小的朋友,是法师,他一个人就给我讲了十来遍了。”
我问舅舅:“我讲的,和那几位法师比起来怎么样?”
舅舅回答:“讲得挺好!比他们大多数的法师强!”
我兴奋地说:“我感觉我今天挺聪明!不知咋回事,刘健君给我讲得,不多不少,我全想起来了,全用上了!”
舅舅笑着说:“我发现了,毕竟第一次给人送终,有些紧张。我发现你不知道下面该说什么了,我就提醒你。你的素质真好,我一问,你连想都不想,张嘴就回答!”
我恍然大悟,说:“我才明白,我怎么把刘健君说的话全记住了呢!原来是你引导着我们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