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过后,我家屋侧一块外墙板被狂风掀起。位置太高,我无能为力,只能仰头看它在风中瑟瑟作响。拨打了几家维修公司电话,都说排期已满,最快也要等到下个月。
七月中,一家公司终于派人来了。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查看了受损位置,又绕着房子转了一圈,拍照记录。临走前,说要回去起草合同。
几天后,邮箱里收到一份长达七页的电子合同——要价近1300美元。
我继续等待第二家公司。对这类“小活”,我已降低了期待。但来的人更令人失望。他对墙板维修毫无兴趣,却坚持要钻进我家阁楼查看状况。烈日之下,他庞大的身躯让我暗暗担心。之后我又打了几次电话给他的老板,得到的答复是:“这种千八百块的小事,不值得我们抽人手。”不过如果我愿意整面墙翻新,他们倒是乐意报价。
我试图联系上一次曾帮我修墙的那位工人,也无果。
看来美国的夏天,是维修工人“捞金”的季节。我这点“小问题”,根本排不上队。
周末,我自己搬出长梯,试图一搏。可梯子还是差了一截。邻居见状,走过来说,可以试试联系他认识的一位老修理工,也许能帮上忙。
咋天清晨,一个比我年长的男人如约而至。
他沉默干练,迅速修好了松动的墙板,又主动爬上我家屋顶,检查屋面状况,在两个出风口处加了密封胶。他事前报价160美元。我觉得他的活儿做得太实在,主动给了他200并问够不够。他高兴地说:“More than enough.”
我们在屋檐下闲聊。他说自己72岁了,干这行42年了,准备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他还是一名空手道教练。他告诉他的少年学生们,每晚睡前,要对着镜子问自己一句:“今天,我对自己做过的事尽心尽责了吗?”
学生们常反问他:“那您呢?”
他说:“我每天尽力了。”
他不仅修好了我房子的墙板,更悄然补好了我心里的那一道裂缝。
一个平凡老人,在夏日的屋檐下,给我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