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
保罗继续使用运动员赛场上赛跑的场景来论述他的思想,外邦人和以色列人是赛场上的两个运动员,救恩是他们到达终点的奖赏。这里的失脚和跌倒,显然不是同一个意思,跌倒表示完全的爬不起来,或再也爬不起来,而失脚只是暂时的,可以爬起来继续奔跑。保罗的意思是以色列人暂时的失脚,并不意味着神会让他们永远爬不起来。神的意思反而是因着以色列人的过失(刚硬拒绝福音的心),而转而把救恩给到外邦人,使得外邦人先跑到终点。在传福音的过程中,使徒常常先去犹太会堂,在以色列人拒绝他们之后,他们便转向当地的外邦人,从而把福音传给外邦人。
虽然有些以色列人暂时跌倒了,但他们并没有彻底爬不起来,而是看到那个外邦人居然先跑到了终点(这个外邦人本来不知道奖赏是救恩,神反而给了他救恩),这个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以为这救恩的奖赏一定属于自己)便愤怒,爬起来,继续奔跑,最终也跑到了终点,与那个外邦人一起得到了那救恩。
主耶稣上十字架是犹太人拒绝主的福音的结果,但祂被钉死,死而复活,恰恰是上帝的救赎计划,这计划包括所有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当大多数犹太人拒绝之后,福音自然转向外邦人,外邦人得到救恩,又会反过来激励一些不信的犹太人(不是全部),让他们回转,和外邦人一起得到救恩。
12 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
保罗进一步论证,如果以色列人的过失和缺乏,可以让外邦人得到富足(救恩),那么当以色列人也丰满起来,外邦人岂不得到更大的富足吗?“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保罗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强调他想表达的意思。丰满和过失、缺乏相对,应该指的是他们爬起来,继续奔跑,最终也到达了目标,得到了救恩的奖赏。究竟以色列人的得救,使得外邦人得到何种的富足,保罗没有说,可能指的是更多的外邦人会因以色列余民的得救而得救。
丰满这个词,指的应该就是以色列余民,得到救恩,可能既包括悔改信主这样的转变,也包括余民人数的丰盛!
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
保罗接着用自己的身份,来例证12节的观点,他的听众是外邦基督徒,已经得了救恩、到达了终点的外邦人。而外邦人得到这救恩,是神通过象保罗这样的以色列人传给他们福音,从而使得他们信主的;保罗说我既然是外邦人的使徒,我就非常敬重这职分,而这职分有一个很大的目的随即在后面提及。
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这目的就是可以通过保罗的职分,激动一些(不是全部,一个是保罗的传福音的范围有限,另一个是只有以色列余民才能得救)以色列同胞,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继续奔跑,从而也跑到终点,得到救赎的奖赏。
15 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这里重复12节的意思,因着以色列人失脚,外邦人却可以与神和好,那么他们也跑到了终点得到救赎的奖赏,岂不是如死了的人又复活那般美好吗?
被丢弃、被收纳,含有被动的意思,意思是神的作为,这和前文神不会弃绝他的百姓有些矛盾,因此,也可以翻译成主动的意思,并结合赛场的语境,即翻译成“他们落败、他们赢得比赛(赚得成果、救恩)”,这样可能更为合理一些。
这里的死而复生,并非指末世复活,而是保罗所用的修辞性说法,用来强调以色列人悔改信主的可贵性。
16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
16节用了两个异象来总结11-15节的论点,异象不同,所指涉的意义是一个,即以色列人是被神拣选的,分别为圣的族类,神既然和他们的祖先立约,神的话就绝不会落空!神也绝不会弃绝以色列人,新面和树根都表示开始的、基础的部分,全团和树枝,表示在基础部分之上的其余的部分,前一个是圣洁的,后一个也就是圣洁的。如果,把树根理解为祖先亚伯拉罕,可能就更容易理解这个异象,亚伯拉罕是神合意的器皿,被神称义的圣洁的人,那么他的后代也都是这样的人了。当然,保罗这里使用的概念仍然是一个整体民族的概念,而不是指每一个以色列人。
总之,这里的总结,依旧是11节那个论点,即神不会弃绝祂所拣选的百姓,因为神和这百姓的祖先亚伯拉罕有那美好的应许,神是信实的,祂的应许绝不会落空。
17 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
旧约常把以色列人比作橄榄树,保罗也是沿用这个习惯。这里的橄榄树,是经过神悉心培育的果实丰盛的、尊贵的家橄榄。当主耶稣来之后,有的以色列人因拒绝耶稣,成为被神折下来的几根枝子,成为那部分失脚的以色列人。而本来是果实贫瘠细小、卑贱的野橄榄的外邦人,却被神接在断裂处,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的供应。这个橄榄枝必是亚伯拉罕的象征,野橄榄也因为主耶稣基督的缘故,成为亚伯拉罕的儿女。
18 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
既然如前所述,那么外邦信徒就不应该向以色列人夸口,即看不起以色列人(包括信与不信的),如果你想夸口,就要想一想,是树根托着树枝,而不是树枝托着树根,即是亚伯拉罕托着以色列人和外邦信徒,而不是外邦信徒托着亚伯拉罕。即便是外邦人被神拣选,也是通过犹太人把福音传给他们。又怎么能轻看这些以色列人呢?
19 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
可能外邦信徒会以为,不信的以色列人被折下,就是为了把外邦信徒接上来。这样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因为折下不信的以色列人,接上外邦人,是为了让折下的外邦人发愤,从而激励他们爬起来,继续奔跑,最终也获得神的救恩。
20 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
19节说的有一定道理,不信的以色列人因着不信被神折下来,而信主的外邦人,因着信,所以站立得住。但是,信主的外邦人不可自高自大,认为自己已经取代了以色列人的位置。因为之所以站立得住,不是因为外邦人做了什么,而全然是因为上帝的恩典,外邦信徒反而要惧怕,因为有些以色列人因不信而被折下来,所以信主的外邦人也会因着自高自大、不顺服神,也可能会被折下来。
21 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神既然对原本是尊贵的家橄榄即不信的以色列人不爱惜而把他们折下来,也必然不爱惜那些原本卑微的、但却一味自夸、自以为义的转离耶稣基督的外邦人。
22 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
因此,神的恩慈和严厉是神的两方面的属性,祂对那些不信的(跌倒的)以色列人,是严厉的,会把他们折下来。而对那些信主的外邦人,则是恩慈的,会把他们接在橄榄树上,把他们由卑微做成尊贵。但这些外邦人要小心啦,你们要长久的在神的恩慈里,否则,这些外邦人也会因不信而被神砍下来。
23 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重新接上。
并且这些不信的以色列人,仍然有被重新接上的机会,条件是他们的不信不是长久的,当他们悔改,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的时候。神是让人死而复活的神,祂可以砍下枝子,也就可以再把他们接上去。
24 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野橄榄是被神砍下,接在家橄榄身上,这是逆性的操作,但神可以做成。何况,那些被砍下的家橄榄的枝子,把他们接回到他们原本的橄榄树上(顺性的),对神来说,必是更加容易。
这一段论述,告诉我们,之所以部分以色列人不信,而一些外邦人却信了主,神是为了激励这些以色列人,让他们愤怒,从而激起他们的心志,让他们爬起来,继续奔跑,和信主的外邦人一起,到达终点,得享福音。因此,这些跌倒的以色列人,有机会被神接回去。而信主的外邦人,不可以轻看以色列人,无论是信或不信的以色列人,都不可轻视,否则,信主的外邦人,也可能因此而得神的惩罚,被砍下来。
橄榄树和野橄榄树的比喻,有时候被专家诟病其实用性和准确性,这毫无必要,因为保罗的比喻,主要是用来说明不信的以色列人和信的外邦人,会同得神的救恩,不在乎人做了什么,而全在乎神的恩典、慈爱和严厉,只要持续在信里,信主的外邦人就不会被丢弃,只要在不信里回转到信,被暂时丢弃的以色列人也会被神接回。
同时,保罗这里并不是在讲“得救会不会失落,失落后又会不会再得回,”而是从两群人整体来讲,他们在神的恩典里的计划和安排。
备注:我的这些”罗马书读经笔记“,很多地方参考了D.A.Carson NIV Zondervan study Bible,"圣经综合解读”,周兆真罗马书中文圣经注释,鲍会园罗马书天道圣经注释,李思静博士的一些讲道内容、以及其他一些参考书目。非常谢谢这些学者提供的一些见解。求圣灵继续带领,使我可以完成罗马书的读经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