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罗马书12:17到13:10 爱人如己、尽力和睦

(2025-11-16 23:21:02) 下一个

在12:17到13:10,保罗开始把讨论的范围扩展到教会信徒群体之外,主题主要讲的是爱邻舍即爱人如己。在17--18节说:不要以恶报恶,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在13:10说: 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首尾呼应,详细论述信徒如何和教外的众人和睦相处、爱人如己。

12章 17 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箴言20:22和马太福音5:44都有类似的教导,劝告我们不要以恶报恶,甚至要为逼迫我们的人祷告!同时,众人以为美善的事,留心去做(原文的意思事要“先筹算”,即为众人着想,筹算之后,要行众人以为美善的事,从而与众人和睦相处,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主耶稣给我们的命令)。                                                                 

 18 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诗篇34:14,马太福音5:9都提到与人和睦,这也是信徒要尽力、并且主动去做的,不过,保罗也明白与人和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导我们如果可行,就要尽力去做,隐含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结果并非都能如愿,但我们不能以恶报恶,而是宽容忍耐,尽我们的本分之力。实际上,这同样适用于信徒之间。

 19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箴言20:22 也教导我们不要自己去复仇(申冤),而是讲惩罚恶者的责任和权柄让位给上帝,因为祂才是伸冤报应的主(申命记32:35),既然上帝才是审判惩罚的那一位,那么公义的判断就在上帝手中,我们所做的不仅不是自行去报复,反而是为他们祷告祝福,不以恶报恶。因为这样做起来十分的不容易,因此保罗在这里用了“亲爱的”这称呼,来鼓励和安慰弟兄姐妹们。

20 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我们不仅不能自己伸冤,而且相反的,我们还要用爱心来对待他们,保罗引用了箴言25:21-22的经文,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是什么意思呢?有学者说这是古代埃及人认错的一个举动,就类似于中国古人负荆请罪的做法。保罗意思是,你这样行,就会帮助他们认错。还有学者说,通过基督徒对他们的以善报恶,可以加添仇敌羞耻的感觉,从而帮助催逼他们悔改,这样仇敌可能会成为朋友。这两个意思大概都有可能。

21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意思仍然是不可以恶报恶,否则,你也成了恶的人,行的事也是恶的事,就是为恶所胜了,反而要为他祝福,这就是以善胜恶了。基督为众人死,就是如此行的典型的榜样!

13章1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如何贯彻前述的“不以恶报恶”,保罗接下来给了一个实际的应用。那就是如何与政府的掌权者(罗马政府及其各级官员),那些在当时可能已经在逼迫基督徒的在上的有权柄的人和睦相处呢?第一个要求就是顺服掌权者。原因就是所有权柄都是出于神的,是神所命定的,箴言8:15-16、彼得前书2:13-17,提摩太i请安舒2:1-4,提多书4:1-3都有类似的教导。

 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因为掌权者的权柄来自于神,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定,也会自取刑罚,这刑罚可能不止来自于掌权者,也可能会来自于神将来的审判。因此,一个基督徒,不仅要顺服神的命令,也要顺服掌权者的命令。

 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 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申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3、4节解释掌权者的责任和工作,他们是神的用人,叫行恶的惧怕,并且要刑罚那些作恶的,成为为我们伸冤的力量,同时,他们也称赞那些行善的人,只要你行善,你就不用惧怕掌权者,否则,你就成为掌权者要对付的恶人。当然,有的掌权者,本身也是恶人,他们叫行恶的惧怕,也叫行善的惧怕,那么是不是还顺服他们呢?这里保罗没有说,但前面保罗说过,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因此,掌权者无法为我们完成的事,神也自会来完成,因此,为我们的掌权者祷告,意义就在此了。在被掳时期,神让以色列人为曾经虐杀他们的巴比伦人祷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 

第5节为1-4节做了一个小结,所以,我们要顺服掌权者,不仅因为他们是惩恶扬善的伸冤者,也因为我们自己的良心,这里的良心,指的可能是我们对于正义公义的追求之心,顺服掌权者,可以使得我们的良心得到满足。

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6、7节将顺服掌权者直接应用在罗马教会信徒的向政府纳税事项上,收税也是神差派给执政者的权力,顺服掌权者,当然也包括纳上当纳的粮、交上当纳的税,对他们也要给与惧怕和恭敬。

毫无疑问,保罗以上的这些顺服掌权者的教导,是有着当时的宗教、政治、文化的背景的,而不必要力求完全和今日的社会背景相协调,在今日民主的架构下生活的人,很难体会保罗当时毫无政治权力的底层信徒的艰难和别无选择。如把一个信徒放在如今朝鲜那样的独裁专制国家,可能就会有对保罗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切的感受,也会理解顺服掌权者对这些毫无抵抗和选择能力的人的生存的意义,以及在这样严酷环境中合乎中道生活的价值。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唯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第8节为17节至此的教导做总结, 凡事不可欠别人的,但在爱别人上却要常常以为自己是亏欠别人的,因此,爱别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爱人的人,就是成全了律法。这里保罗再次把律法提出来,我们的彼此相爱,不是舍弃了律法,反而是成全了律法。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这里保罗提到的诫命都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保罗是说,所有和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关的诫命,都包括在“爱人如己”这条诫命里了,从而将“爱人如己”放在律法的总纲的位置。这里保罗再次把信徒的目光聚焦在律法身上,因为对于犹太基督徒来说,他们对于遵行律法总是持有很高的热情,对于以恶报恶也都有旧约的认识,比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教导,但这里,保罗把爱人如己的高度和广度按着主耶稣的教导,进行了提升和升华,并以律法的角度来论证这教导的正确。

 10 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爱完全了律法意思是说,在爱中律法才会得到真的完全的实现。这爱指的当然是爱人如己,保罗用了“不加害于人的”,就把这个爱人如己,进行了具体化,不仅包含着具体的行动,也包含着不要打着爱的名义做出伤害人的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