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个人资料
正文

《虚幻的人性 20》

(2025-10-02 21:49:40) 下一个

人类与其它动物和生命形式的真正区别在于人的高级意识。人类的意识不仅仅是对外界单纯的应激反应,对外界和自我的感知和情感,而且上升到认知领域。认知基于感知,又超越了感知。人类具有极其发达的大脑皮层和前额叶皮层。所有的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皮层。在我看来,人的认知可以粗略分为科学,艺术与技术,以及信仰三个类别。技术和艺术同属一类,因为它们都源于人的认知意识,是人的认知意识的反应。而同时,它们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的认知。人类最伟大的认知工具莫过于语言和文字。人类的语言不只是动物的鸣叫,它更多地能表达和传递抽象的概念。文字具有同样的功能,而且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文字符号和它承载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传递,在变迁的岁月中保存。所有技术的实物工具的创造和使用都离不开人的手。上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手指变得修长,拇指与其它四指分离开来,用于攀援树枝和环握物件。人类祖先开始直立行走之后,手的功能完全从行走中分化出来,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从此,人类可以做到口能应心,手能应心。艺术和技术出现了。文明也就开始了。

孔德在阐述他的实证主义哲学时提出人类认知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神学阶段。这时的人们将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和现象归属于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力量的掌控和支配之下。然后过渡到形而上学阶段,我也可以称之为哲学阶段。人们以纯粹思辨的方式来探讨自然存在的非人格化的本质。最后是实证阶段,也可以称为科学阶段。人们以观察和检证的科学方式来追究自然活动和现象背后的规律,原因和实质。

实际上,神学,哲学和科学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候都是同时存在。古代社会中,凡是重大的事情都要巫师的占卜。占卜必须经受住检验。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如果被证明是错的,巫师就一定会掉脑袋。结果,聪明的巫师要么会事先揣摩酋长的心思,迎合他的心意,要么就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预言。当今周易算卦,股市预测的人都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这些人仍然很有市场。古希腊是一个信奉神话的社会,但同时又有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样的哲学家,也有阿基米德这样的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的伟大的科学先驱。孔德的人类认知阶段论只是说明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认知能力和程度的限制而使得认知方式各有侧重而已。

之前我们用较长的篇幅来阐述哲学和科学的联系。哲学和科学在认知目的上没有区别,都是为了理解人与自然。哲学用思辨的方式探寻世界的终极本质。这本身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科学是人类认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最精炼的认知世界的方式。科学不追求终极理解,只是探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运动规律,对事物逐层剥离,寻求深一层次的本质。科学是一个逐级探索的过程。孔德倡导的实证主义是科学的精髓。而现代观的科学论断和体系不仅仅在实践中要有实证性,在逻辑上也必须具有证伪性。哲学的意义在于它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以指导的作用。科学在不断提出解答的过程中促进人类认知的发展。我相信像伦理学等原本属于哲学范畴的学科最终也将归属于科学。有关的问题将以科学的方式来解答。

神学的认知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哲学和科学。神学性的探讨虽然也遵循逻辑,但是是附属于人的信仰之上。科学是人们对已知和可知世界的确认。信仰则是人们对未知或者不可知世界的确信。科学理解以实证和逻辑为基础。信仰完全出于人的武断和意志。爱因斯坦曾经在一次宇宙学的课堂上做过一个比喻。他画了一个圆。圆内是已知的世界,圆外是无限的未知世界。我们知道的越多,圆形变得越大,我们面临的未知也就越多。支持人类认知发展的除了人的科学探索的精神,还有人的信仰。人的整个认知意识是科学理解,艺术想象,以及信仰的集合。科学和信仰二者并不冲突,其实是相辅相成。信仰是人性中的重要部分。人不可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写于2024年2月8日(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