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是我们启程前往法国旅游的日子,早上起来,新闻铺天盖地全是教皇去世的消息。不免担心会不会影响几日后去巴黎圣母院的预约参观,实际上还好,除了收到通知说所有预约全部取消,改为现场排队进入外,没有打乱原计划。在接下来的三星期中,一路上进了许多教堂,都点着蜡烛纪念教皇方济各。教皇的大幅照片在一片片蜡烛摇摇曳曳的光影中,显得愈加慈祥与亲切。
回顾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几任教皇。保罗六世,生于1897年,在位1963-1978,是首位在联合国发表谈话的教皇,因而成了一位世界性和国际性的人物。上任半年后,在耶路撒冷与东正教牧首雅典纳哥拉会面,双方互相解除了自1054年开始互相下达的绝罚,等于消弥了天主教与东正教910年来的名义上的宗教隔离,达成和解。他还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访问过香港的教皇(1970年)。
?
继任教皇约翰·保罗一世,仅在位33天,既因病去世,他是第一位出生于二十世纪的教皇,为人谦逊和蔼,常常面带笑容,被信众称作“微笑教宗”和“天主的微笑”。他还是至今最后一位担任教宗的意大利人。
1978年的第三位教皇是约翰·保罗二世,历史上”一年三教皇”出现过十数次,普遍原因是教皇能晋升到有候选资格,之前有漫长的服务与进阶之路,以至于被选为教皇时,年纪都不轻了。保罗二世当选,打破多项纪录,第一个波兰人/斯拉夫人,450多年来的第一个非意大利人,任内国际出访102次(排第一),任期史上第三长,26年(1978-2005)。部分原因是他当选时才58岁,相对比较年轻,而现代医学也延长了人们的寿命。任内至少遭遇过两次未遂暗杀。
下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德国人,是自16世纪482年以来首位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教皇。1927年出生,2005年上任。2013年因健康、年老原因辞职,是600多年来的首例,确实他后来活到95岁,跟86岁时卸下教皇重担不无关系。他前半生中很长一段时间在大学里教授神学,精通10门语言,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教皇。
圣位传给方济各(2013-2025),1936年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首位来自南美的教皇,也是1300年来首位非欧洲出生的教皇(731-741在位的教皇列哥里三世生于亚洲叙利亚)。教皇选择圣玛尔大之家 Casa Santa Marta作为住所,是历史上首位不住梵蒂冈教皇宫的教皇。他在任内提倡平等与宽容,呼吁消除贫困,第一次出访是看望难民。
经过四轮选举,新登基教皇利奥十四世,1955年出生,来自美国芝加哥,是第一位来自北美的教皇,第二位来自英语国家的教皇,再次开创了历史。他曾服务秘鲁多年,有美国、秘鲁双重国籍。在社会和各种政治议题中,他过去的言行通常被视为一位温和派或中间派。他当选后的第一句话是,Peace be with you all,人人尽享和平,他的愿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
---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