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个人资料
冯墟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如果云知道:何维凌传(16)

(2025-11-17 10:22:39) 下一个

维凌手稿

维凌给朴方的紧急求援信(内容和扫描件见《引子》),肯定是收到了。信的内容表明,他在囹圄中也知道北京城发生了大屠杀。一个星期后,他可以打电话到公司,跟王正徳确认已被“监视居住”。专案组长林警官来自天津,来公司说可以派代表探视。他住在公安部密云水库招待所,监管越来越宽松。后来去看望他,都不需要批准,他可以写作、下水摸鱼。

维凌利用这个时间,在里面写回忆录,“我在囹圄中。我想了很久。我决定还是写。”他为什么犹豫?在大屠杀之后的杀伐之气中,他有理由犹豫,他写的任何材料,都有可能被拿去曲解、定罪、量刑。但他还是决定写,到89年底才完稿。谢谢维凌用第一人称记录了激动人心的八十年代,身处其中的知识精英如何开启民智、议政参政、游戏人生。他者视角重要,但第一人称叙事不可或缺。谢谢维凌留下这部手稿,借助它,我得以重构他的人生轨迹。他的一生,是非凡的一生。

他在密云水库最早交给王正德的手稿大约5万字,写的是89年4-5月间的事。王正德是他信任的人,以前也曾保存他的手稿。有一天维凌打来电话,要求不要复印手稿,将原稿和已复印部分交给小熊烧掉。维凌后来交给他的手稿有27万字,却没有原先那些内容。最早的那一部分手稿消失了。维凌解释,现在写这些为时尚早。

王正徳先生是唯一读过这部分材料的人。我建议他凭记忆,把这部分内容写出来,填补历史的空白。他保存的其他维凌手稿,也应该发表,尤其是维凌早年写的关于异化问题的札记,足以证明他思想前驱的地位。

90年10月,监视居住解除,前后16个月。维凌监视居住期间受到优待,监视居住结束没被起诉,都说明当局明知他没做违法的事,足以证明抓他的人卑劣。

95年左右,王正徳收到维凌故旧王公娥转来的南怀瑾的一封信,询问他手中的维凌手稿,表示他负责在香港出版。慑于当时的政治气氛,王正徳没有回复。

2014年8月,秦燕和黄晓京找王正徳。9月达成协议,手稿出版权益归维凌家属,王正徳将手稿郑重其事交到黄晓京手中,“交而不疑,疑而不交。”时隔二十余年,黄晓京再给维凌当助手,整理他的遗稿。12月,黄晓京带着正在整理的那部分手稿,到墨西哥维凌西归的地方祭奠他。

黄晓京,人大哲学系78级,维凌社会学组的骨干。六四后留学日本,取得国际关系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94年加入日本三井物产,负责中国业务。

84年杭州秋瑾墓前,维凌、黄晓京(右)

2018年黄晓京

读过维凌《手稿》的人都会看出,晓京博士为编辑整理手稿付出的心血。维凌引用的中外典故、不会写的北京方言、有待核实的人物,晓京博士都替他完成、加以考证。深厚的人间情谊,就体现在这历时一年,一处处查证、注解之中。

维凌未必想到,他在北京的“老”同事王小强由台湾南怀瑾支持在香港办了大风出版社,在2015年底出版了他的遗稿。

 

即使是在六四之后、他还在监视居住之中,维凌仍相信社会主义。不过,他相信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最好的样板在北欧。78年童大林随谷牧副总理考察西德,感慨马克思所谓共产主义不过如此。北美资本主义社会采用了社会主义的一些政策和机制。而社会主义国家涌现改革浪潮,走向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主义。【《手稿》pp.309-10】

他信仰的共产主义,正是马克思所谓“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受权力、特权、小农意识、封建传统污染,以人为本、充分发扬人性和人道。简言之,就是人本共产主义。【《手稿》pp.14-16, 182】但是中共以“一切人的发展”为借口,抑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专制、滥权、封建,自己享受特权的同时,漠视民权、践踏人权。

维凌反对高谈主义。他相信的民主社会主义、人本共产主义,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完全无关,与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完全无关。他一直是专政的受害者。

但维凌没想到,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悖论。既有民主,怎知选民一定会选择社会主义?1842年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讲,“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自由才是终极价值,姓资姓社或者是别的什么姓,人民有选择的自由,不能由一个党、个别强人、或者少数精英说了算。我个人认为,一个开放社会不应自我设限、画地为牢,姓资姓社、姓猫姓狗。

人本共产主义,也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若要以人为本,必先承认并且尊重私人财产权利,因为财产权利是人权的核心。被剥夺财产权利的个人,就是丧家之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共产主义社会财产公有,不承认私人财产权利,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各取所需,”一个“取”字暴露了,任何生活资料非经私有化不能消费,“共产主义”也不例外;“取”的步骤,就是私有化的过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满的人,有的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维凌是其中之一。刘宾雁六四后留在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也不满,也主张民主社会主义。2006年2月,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在《炎黄春秋》发表《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尤其不适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基本前提不满足。实行民主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要有民主。迄今为止,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无一例外,原本就是民主社会。世界上没有一个非民主社会,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而成为一个民主社会。事实上,中共跟民主自由势不两立,连完全符合《选举法》的大学生竞选都不允许,对民主运动一直是斩草除根。中共一贯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且只有它那个版本的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本身,我并不反对,在民主、开放社会,选民完全有权利选择民主社会主义。事实上,北欧国家实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相当完善,人民幸福程度在世界上是最高的。2025年11月4日,佐赫兰·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13日,凯蒂·威尔逊当选西雅图市长。二人都是民主社会主义者。北欧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民主社会主义不是洪水猛兽。我对他们的当选和执政,抱乐观其成的开放态度。

 

如果云知道

表面看,维凌的死完全是个交通事故。

91年他跟小熊几经周折拿到签证,4月飞墨西哥,算蜜月旅行,打算从那里进入美国。6月5号出事,这个日子不吉利。中美联络处美墨代表韩邦凯从美国赶到墨西哥,料理他后事,从当地警方了解到事故细节。韩邦凯81年北大西语系研究生毕业,给朱光潜先生当过助手。当时下雨,路面积水。维凌踩刹车减速,车子打滑,进入逆向车道,跟对面的车相撞。车身着火,小熊飞出去了。对面车上是一位农民和他的老母。无一幸存。维凌带着名片,至死不失身份。

他,终于做了彻底的散仙。

但是他的朋友认为没那么简单,包括王正德、秦燕。王正德是忠诚的朋友,马上将维凌手稿转移到了自己父母家。【《手稿》p.XX】这次维凌离开北京前,带着小熊,挨家挨户跟朋友告别,有明确预感,“我随时可能死掉。”【《手稿》p.VIII】他家电话机呜呜叫,说明受到监控。【奚学瑶《青春非常之旅——我的“文革”印迹(下)》,载于《华夏文摘》增刊第845期(2012年4月24日出版)】唐若昕、秦燕夫妻俩都曾在朴方手下做事,秦燕说他的手稿是生死书。追悼会上,戴晴注意到唐若昕、秦燕夫妇挽联上写的是,“哀悼何维凌遇难。”【《手稿》p.XII】

 

北京的朋友给他张罗丧事,须要朴方给句话。贾虹生负责,他说:何维凌好歹是个人才。朴方正色,“何维凌哪里是人才?何维凌他是天才!”

他反对、蔑视特权,但他的丧事却由太子党操办。他大半辈子跟共产党暗中作对,最后却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了他的追悼会,当局出动了大批军警宪特。

他共产青年学会的伙伴胡定国主持追悼会,“来的都是何维凌的朋友,没有任何政治色彩。”但他生前,是个政治动物!他是政治浪潮的弄潮儿,最后完全被浪潮吞没。

 

维凌去世时,白南生他们还没放出来。谘先生和朱嘉明流亡,活跃于海外民运。朱嘉明写了篇短文纪念他,当年8月在《中国之春》上发表,“他有曲折的个人经历,他有敏锐的战略眼光,他有勇气和韧性,他有他为人处世的哲学,他还会写旧体诗词,他从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议论与评价。然而,何维凌最重要的是他那颗爱国之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种历史勇气。……何维凌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他的位置的。”他想起维凌的何氏面、跟他一起在玉渊潭游泳、他的一双儿女……

倒是陈一谘(1940年7月20日—2014年4月14日),他最要好的朋友,维凌往生,我没找到他的只言片字。也许创深痛巨,相反无法落笔。当然,谘先生写回忆录,里面留下许多维凌的印迹。维凌解除监视居住后,跟谘先生联系过没有?应该是联系过,所以维凌的电话受监听。

谘先生坚守信念,拒绝低头,一直亡命欧美。2002年发现淋巴癌,一直坚持到2014年在洛杉矶家中去世。谘先生生前没读到维凌《手稿》,他哥俩终于可以在天际重续旧缘。

维凌跟谘先生有何异同?相同的是,他俩都是学物理的。不同的是,何维凌从核物理专业毕业,谘先生靠关系转到了中文系。陈一谘大表伯是吴宓先生,他在北大对汤用彤、朱光潜、林庚都是喊伯伯。而且林庚自己当年在清华,也是从物理系转到了中文系。

维凌《手稿》出版后,许多故旧怀念他,认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胡平先生说,维凌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而且他扮演得非常出色。仲维光是深刻的思想家,他说维凌跟共产党合作,是维护共产党统治的。维凌生前预见到,有人会说“你们这是党内斗争,关我何事,不值得同情。”【《手稿》p.230】他在《手稿》结尾写了这么一段话,意味深长:“文革十年,对暴君暴政,我们是这么说:‘我们去死,因为人民正睡着;你们将死,因为人民必醒来。’改革十年,对暴君暴政,我们则这么说:‘吹响你们的号角,唤醒人民;借用你们的工具,为你们掘墓。’”【《手稿》p.524】

维凌在《手稿》里臧否人物,从大人物邓小平,一直到小人物杜岩,鲜有遗漏。他是写生死书,跟一般背后议论人不是一回事。幸存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的故旧不认同他在书中对某些人物的贬损。这很正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立场、经历和角度都不同。例如赵紫阳,维凌说他“太滑”,可能有他的理由和根据。但是赵紫阳反对镇压学潮,事后拒绝认错,在关键时刻不滑。

 

主要参考文献

《手稿》:《传说中的何维凌手稿》(2015),香港大风出版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多谢林兄分析。目前只能猜测。我后面会写到,不大像是邓家抓他、杀他,更像是李鹏、王芳一伙。斡旋部分大抵清楚(从其它信源),没有过多玄妙。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何维凌的死引起怀疑,主要源于以下背景:
敏感身份:何维凌知晓太多中共高层内幕,包括邓小平家族在六四前的“和平调解”意图(这与官方“暴乱”叙事冲突)。他的手稿虽部分销毁,但销毁行为本身被视为“自保”信号——他曾打电话给朋友王正德,明确要求烧掉涉及邓家斡旋的内容。
时机巧合:出狱后立即出国,且是邓朴方“担保”下获准,车祸发生得太“及时”。一些分析认为,这可能被利用来“灭口”,避免他在美国公开敏感信息。Twitter上也有讨论,如用户推测“邓小邓故意放他出国,便于做掉他”。
历史类似案例:类似潘汉年(情报头子,文革中被“意外”处理)等,中共内部清洗常以“意外”形式收场。何维凌的死被视为“死无对证”,他的手稿直到2015年才在香港大风出版社以《传说中的何维凌手稿》形式出版(560页,但缺核心斡旋部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