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个人资料
冯墟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如果云知道:何维凌传(11)

(2025-11-06 18:51:35) 下一个

最早上维凌家的,不只姜洪一人,还有他的搭档陈子明。陈子明是四五运动英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80级研究生,学分子生物学,同时担任研究生院研究生会主席。80年他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也当选了。

姜洪、陈子明想成立自己的组织,向维凌请教怎样协调内部关系。维凌答,不背后说人坏话,好事儿自己往后稍(shào)。维凌个人的原则是,深攻读、广交游、不出头。他跟姜、陈二人倾盖如故,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发展组内人大校友较多,对姜洪看法不好,维凌也没办法。85年前后,姜、陈二人闹翻。姜洪后来也对维凌不满,认为他帮谘先生太多。维凌没见怪,89年5月主办第三代高层俱乐部,参加者有唐若昕、唐欣、白若冰、王岐山、李湘鲁、陈小鲁、秦晓、刘京、贾虹生等,也请了姜洪。学潮高峰,姜洪参加了维凌的斡旋活动。李凡说他争功。维凌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这些?

姜洪走了陈元路线,后来进入建制,当上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子明(1952-2014)始终不忘初心,87年成立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88年主办《经济学周报》,89年10月被捕、2002年刑满,2004年创办《改造与建设》网站,2014年死于胰腺癌。

王军涛读中学时就参加了四五运动,遭到关押。他是维凌北大技术物理系78级小师弟,入学后作为四五英雄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他上维凌家多次,是维凌非建制派朋友中年龄最小的、但最坚定,对共产党一开始就不抱希望,基本没有合作意愿。他观点一旦形成,便无可更改,维凌领教过他这个特点。

79年王军涛去见胡耀邦,两人谈了几个钟头。王军涛说我反对抓魏京生,耀邦顾左右而言他,“我想改革,想得牙都疼了。”耀邦说,你有理想、知识、热情、精力,但不现实、太急躁。王军涛还见过胡乔木,谈腐败问题。胡乔木说腐败哪个朝代都有,解决不了。王军涛认为他冥顽不化,我倒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他实事求是。我拥护腐败。

王军涛跟维凌讨论问题,时有争论,但彼此尊重。王军涛虽然是干部子弟,但对特权问题认识较深,赞同维凌的平滑过渡、渐进理论。每次见维凌,都劝他“振臂一呼”,不要满足于“通天”。

学潮当中,体改所副所长李峻说,王军涛是广场静坐绝食的后台指挥。维凌想起其人顽固,暗暗叫苦。其实王军涛没那么死脑筋,后来表示欢迎他斡旋,但斡旋刚有进展,维凌就被抓了。维凌被抓后,王军涛往他家打过电话。90年11月王军涛在湖南长沙被抓,那时维凌刚放出来。王军涛94年保外就医,流亡美国。2010年任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终于完成了维凌、谘先生梦想的建党大业。完成了吗?有时梦想的实现,不啻梦想的幻灭。

维凌学潮末期被抓,自己也成了非建制派,比姜洪都还非建制。按他自己的话说,知识精英中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分野已失去意义,殊途同归。

 

四签名

改革之初,发展组外,有所谓“四君子”,起初称作“四签名”,上呈的报告由四个人联名,黄江南、朱嘉明、王岐山和翁永曦。发展组突破农村改革,四君子鼓吹城市改革。四君子合作持续时间只有一两年,因为城市改革碰壁,其中两位转向农村。

四人各有所长,黄江南的头,朱嘉明的手,王岐山的腿,翁永曦的嘴。黄江南脑子好,点子多。朱嘉明不但口才好,更重要的笔头雄健。王岐山岳父是姚依林,所到之处,畅通无阻。翁永曦的嘴含英咀华,给首长汇报能抓住要害,像谘先生。

维凌见黄、朱、翁三人,最早是在79年底《中国农民报》社那场碰头会上。

翁永曦争强好胜,语不惊人死不休。中学时代造走资派的反,上山下乡不甘人后。在东北农场苦干,被推荐上了北大国际政治系。75年批邓,他不知深浅,口诛笔伐。民主墙时他跃跃欲试,得知上面正在收网,居然摇身一变,支持“强化专政”。

翁永曦是最早受重用的,杜润生看重他,胡、赵、万批准,一年之内,连升三级,从一般办事员、联络室主任(局级)到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部级)。才34岁,怎么不叫人眼红呢?他中学同学、一帮北京市委干部子弟、以贾岩岩为首,向邓小平告发他曾经积极批邓,当年女友手里还捏着他一封信,他誓言跟中国的邓纳吉血战到底。他升副部不到一年,邓纳吉就下令把他一撸到底。

翁永曦是柯云路小说《新星》的原型。他升副部,万里让他先下基层,带职到安徽凤阳当县委书记。行前他咨询维凌他们,维凌告诫他不要卷入当地纠纷。他到了凤阳,跟“不正之风”死磕,全县干部都指着他倒霉,不久如愿以偿。

谘先生跟翁永曦有瑜亮情节,这个时候反倒到邓力群那儿帮他求情。邓力群又怎能违抗邓小平的命令?杜润生、万里乃至胡耀邦都想保他,拖了一年没有执行。他以为没事,上《人民日报》,上中央电视台,头衔仍是副主任。告发者再告,邓小平生气了。翁永曦回到北京,养病、读书、尽孝。贾岩岩维凌也认识,也没落着好,遭到报复。两败俱伤,都在家赋闲了几年,然后经商。

翁永曦前脚到凤阳,王岐山后脚就填补空当——联络室主任。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维凌在朋友陈庆立、陈必陶兄弟家里侃山。突突突突,门口来了辆日产摩托。骑士拿着头盔走进来,并不寒暄,一进来就接着维凌关于第三代人的话题,“这代人是受创伤的一代,也是探索的一代,必将是大有作为的一代。”不同凡响,很对维凌胃口。互通姓名,才知道,他叫王岐山。

王岐山是老五届中学生。在延安插队,跟姚明珊在一起。姚依林正受冲击,王岐山将姚明珊照顾得无微不至。姚依林复出担任要职,王岐山注定扶姚直上。四签名,没有王岐山,就是白签。

王岐山既属太子党,也算知识精英。他能干,但不似翁永曦才气逼人,也不像朱嘉明、黄江南傲气。笑脸常挂,还算真诚。各种奇谈怪论,经他加工、重新包装,常让人点头称是。他善于辨别政治风向。理论务虚会期间,他对维凌讲,批毛就是批共产党,再批就批到共产党头上了。果然,上面踩刹车。王岐山不愧是共产党的乘龙快婿。85年春在蛇口,金观涛说,“王岐山是政治活动家,何维凌是社会活动家。”金观涛《走向未来》丛书请王岐山当常务编委,是寻求保护;二十一世纪研究院,也是倚靠王岐山。

有人说杜润生重用王岐山,是在赵紫阳和姚依林之间玩平衡。王岐山替杜润生联系发展组,85年成立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他当第一任所长,收编了十几名发展组成员,包括邓英淘、周其仁、罗小朋、陈锡文、杜鹰、高山、白南生、白若冰、张木生等。王岐山有手段,邓英淘不喜欢他,但真到了他手下,也相安无事。

维凌跟王岐山没有深交,也没有冲突,彼此尊重。谘先生跟王岐山明争暗斗,但面子上过得去。王岐山脸上挂笑,谘先生也绕不过他。李湘鲁跟王岐山磕磕碰碰,但没撕破脸。

2012-17年间王岐山担任政治局常委,帮习近平反腐,其个人权力达到顶峰。一个知识精英,却自愿替一个半文盲冲锋陷阵、清除异己、巩固权力。善于辨别政治风向的他,十九大被习近平抛弃,离开权力中枢。2016年7月16日,王岐山召集旧部,“这是跟大家最后一次见面聚餐,以后应该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我也老了,没有能力再为大家撑伞挡雨,大家好自为之。”2020年其多年好友、原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被判18年徒刑。2022-24年其旧属董宏、田惠宇、范一飞都被判处死缓。以前是王岐山清算别人,现在别人在清算他的人。

黄江南和朱嘉明都是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78级研究生。

黄江南七十年代末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周期性危机理论。计划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其中基本建设和长线投资比例过重、周期过长,导致事后财政收支失衡、产业比例失调,造成经济危机,不得不停止发展、实施调整。这是计划经济结构的痼疾,大致以5-8年为周期不断发作。

这个理论基本符合实际,但未必因为基本建设和长线投资,中央其它高瞻远瞩的计划也会导致周期性失调。远的不说,中国政府2016年2月发文件说,前几年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给能力持续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安全生产隐患加大。煤炭产能过剩,这是周期的起点、波峰。

文件要求用3-5年时间,适度减少煤矿数量,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煤炭去产能的后果,到2020年冬开始显现,城市出现煤炭短缺,供暖受限,电厂缺煤,造成电力供应不足,工厂停工,电梯停用。煤炭产能不足,这是周期的波谷。煤炭从产能过剩到产能不足——党中央的决策始终是正确的,中间大致间隔4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这种周期性失调不会停止。黄江南早就把其中道理给琢磨透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杜鹰是胡乔木外甥、相当于养子,也是邓力群女婿。对呀,他们给您的任务,邓小平和赵紫阳都完不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冯墟' 的评论 : 还真不知道“杜鹰是胡乔木养子、邓力群半子”之说,他人很和气。当时办公室闲了就说游行,忧心时局。大家都让我劝劝学生别绝食了,我哪有那个本事。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跟这样的朋友握个手,然后一个月不要洗手,保留革命精神 哈哈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kong01' 的评论 : 谢谢悟空兄鼓励、支持。争功很无聊。广场指挥部内部、政府内部甚至斡旋者之间都争权夺利,算是国民性了。我后面还要谈到。姜洪是大学生竞选的风云人物,头脑、口才都不同一般。姜洪在学潮中有一细节,我后面会写到,对了解他很关键。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一起跟读!

朋友见过六四的几个领袖。谢谢冯兄如此翔实的分享!
wukong01 回复 悄悄话 姜洪80年代中期在我们学校当老师,讲政治经济学,大礼堂开课经常座无虚席,口才好,观点新,敢讲,很受学生欢迎。绝食时,他曾到我们和其他学生寝室逐个探访,试图让我们到广场上去劝绝食同学回校,以避免过于激进导致改革挫败。不过当时还呆在学校的学生,包括我,都不是激进派,对于激进派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且当时学生最怕的就是被人利用,对于姜老师这种明显有背景的劝说不愿配合,所以他的游说没有什么效果。看到冯兄这里提到姜的斡旋活动还受到抢功的非议,觉得有些不公,那时情势诡谲,任何行动都是有风险的,特别在高层的站队。从师生角度看,他算是尽到了道义,对绝食学生表现了爱护之情。从历史角度看,那时如果能够采纳温和派的主张,及时结束绝食,或许有助于避免最坏的结局。
兄台的系列,简峻沉实,是近期文城的扛鼎之作,感谢!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哈哈 还是当走资派好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冯墟' 的评论 : 还是落后一点好,所以现在还能看你的博客。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我觉得林兄考不上,跟马洪他们比,您思想太落后了!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绿姐多指教!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麦姐周末好!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能在九号院行走的大学生,应该都是能干人了。那个时候,您知道杜鹰是胡乔木养子、邓力群半子吗?何维凌说他人不错。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我1982年曾经报考过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生,可惜没有考上。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一直跟读。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祝冯兄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杜润生、杜鹰和王岐山都见过,当然我是小毛毛兵,给杜鹰的办公室打杂。其他人不记得,大院里人来人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