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虽是摆拍,但是生动,男生是清华水利系59级的胡锦涛,女生是清华“笑话”、无线电系63级的苏文漪。他们是清华舞蹈队的队友,胡是舞蹈队的政治辅导员兼团支部副书记。
锦涛在台上时不折腾,有人骂他是泥菩萨。他在这张照片里可是生动活泼、风华正茂。大家感慨,是共产党政治的摧残活生生将他变成了泥菩萨。中共二十大主席台上、大庭广众之下,泥菩萨被人架着,碎布蹒跚,黯然离场,举世震惊,议论纷纷。实际上锦涛治国有作为,废除劳改制度顺应民心,取消农业税、普及义务教育和医疗、经济高速发展是空前成就。可惜他没有响应温家宝政治改革的倡议,压制异见变本加厉,不但腐败泛滥得不到抑制,更造成晚期政局动荡不安。
照片里苏文漪侧身朝左,但还是看得出来,她云鬓香腮,线条柔和,姿容可怜,眼睛溢彩流晖,发射无线电波,功率强大。她没笑,却让人感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一笑,就引发了唐山大地震,倾城。假如她再一笑,八九民主运动就会成功,倾国,可惜她当时正有心事,只似笑非笑。
有人说她是胡锦涛的梦中情人,网上甚至有人自称是他俩的私生子。事实是她是清华很多男生的梦中情人,评她为“皇后”。蒋校长成天给同学们灌输共产主义,私底下男生还是选美、梦想当“皇帝”。没有证据表明胡锦涛曾向她求爱。苏文漪进校第一天就有人交给她一封情书,给她递小纸条的男生更是不可胜数,不乏帅哥、才子。有位男生每次觐见“皇后”都要剃须更衣。舞蹈队内部她喜欢谁、谁喜欢她,她在古稀之年交代了,锦涛不在其中。锦涛是个稳重谨慎的人,没听说他有什么花花事。
她在清华心有所属,先是舞蹈队高两级、机械系的吴国蔚。吴跟她一样出生高知家庭,父亲是留美的建筑学教授。66年吴国蔚毕业离校前,舞蹈队另一男生跑来找苏文漪,告诉她吴喜欢她,问她的态度。多少年以后,吴教授否认他曾委托他人传信。苏文漪当时的答复合理,既然吴国蔚喜欢我,为什么他自己不来说、要你来说?吴国蔚始终没表白,苏文漪真心喜欢他,所以事后又后悔。有什么后悔的?一个男的真心喜欢人,一定会情不自禁、不顾一切表白的。但是他们保持了友谊。
类似故事在北大也发生过。姜明安是有名的法学家,跟李克强是北大法律系同学。他喜欢中文系一位女生,让李克强去说。女生让总理事务大臣碰了壁,既然姜明安喜欢我,为什么他自己不来说、要你来说?这也不是拒绝,只是追求程序正义。当然这事儿究竟没成。男生这么做,不能说没有爱,但爱的程度没有超过自己脸面的重要性。
无线电专业的苏文漪在清华每天接收背景噪音,却一直没等来信号。她人生的克星来自外校,第四军医大造反派的一位领袖。68年他们毕业,克星去了内蒙呼和浩特。她本来分到了河北承德,跟同学对换也去了呼和浩特。70年代随他复员回京,到了怀柔山沟一家三线工厂。这里三线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因应当时越战升级和中苏交恶地缘政治,出自战备的需要。
蒋校长自己婚姻不幸福,没教会天之骄子食人间烟火。清华“笑话”苏文漪在清华没跟清华同学恋爱过,清华男生没能实现零的突破。所以清华教育不能说完全成功,爱的教育同样重要。
廖家相中了她,何香凝老太太给她作画,想将她许配给长孙廖晖。廖晖也不是清华的,而是哈军工学导弹设计的,但他的导弹没打中,晚了一步——前有克星。用她的专业术语来表述,廖的信号频率不错,但相位滞后,所以无法接受。她没有见异思迁,否则后来就是南洋大臣一品诰命夫人,命运会有所不同。苏文漪跳舞是业余的,后来廖晖一赌气找了位专业跳舞的。他夫人赵汝蘅跟苏文漪同龄,当过中央芭蕾舞团团长。
赵汝蘅
80年代初,克星来美国。一年后苏文漪满怀对新大陆的向往,跟他团圆。万万想不到,一份离婚协议书正等着她,她一到他就拿出来了。他俩有两个女儿,他掉进了美人窝还不知足。她刚来,连方向都没摸清,英语还不熟,读不懂那些法律术语。他的理由倒是满充分:为了获得美国永久合法身份,他离婚后娶一个美籍台湾人,待他取得身份后再跟她复婚。理论上这么做她和孩子可以获得美国身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做了。但后来他们的确复婚、时间不长,到80年代末彻底离婚,他又跟台湾人复婚。所以89年苏文漪笑不出来,导致中国民主运动功亏一篑。
1973年2月17号,毛泽东在中南海与来访的基辛格畅谈。他先表示可以“白送给美国几万中国女人,”后又表示其实可以送给美国一千万中国女人,“这些女人到了美国,美国人的麻烦就多了。”这反映了毛对中国人民尤其是女人的真实想法,你说他混账不混帐?
进入邓小平时代,来美国的中国人,无论男女,绝大部分都想留在美国,一部分人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像苏文漪这样人一到美国就面临离婚,其实并不罕见。而先到美国、提出离婚的一方还觉得自己让对方来了美国,是施恩,顾及了夫妻情分,所以并不愧疚。当时中美差距太大,一些人为了留下来,不顾一切。有在餐馆打工的陪读夫人跟老板好上了,弄到动刀枪的。也有女研究生跟了男导师,而跟丈夫离婚的。中国国情,应该也包含这一部分。
90年代初,卡斯皮尔(CUSPEA)学成归国最早的那位,虽然直接当上正教授,但大家私底下议论,他是脑袋里哪根弦搭错了,非要回国。2007年我在北京去看从前在美国的同事,趁她不在,她儿子向我抱怨北京空气不好,几个研究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回来。那时候还没有“东升西降”这个说法。
克星原是心内科医师、后在大医药公司默克就职,进入新世纪却病入膏肓、五脏六腑都出现问题。在美国没希望,他回杭州作最后一搏。苏文漪算有情义,带上孩子去跟他告别。人生有温情、有冷酷,谁能克过谁?
抵达新大陆的苏文漪年近四十,风韵不减。她本可以自由恋爱,但似乎只局限于跟华男交往。在明尼阿波利斯,她遇到一位朱彼得先生。他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却不幸得了肝癌。她愿意照顾他,他却坚决拒绝——到底是个负责任的男人。
清华篮球队的中锋敢打敢冲,曾在大字报区给“皇后”上书表忠心。他在西北大学任教期间,经人介绍,跟她联系上了。她为他搬到了芝加哥,并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上班。他要她传宗接代,但她已年过四十,到底让他喝了西北风。他去了新加坡,她不再理睬他。
在芝加哥,她遇到一位天津的物理学家。他还没跟国内的妻子离婚,就开始追求她。碗里的没吃干净,就开始又盛锅里的。她恪守原则,严防死守。92年他们跟朋友一起开车去俄亥俄州哥伦布,路过印第安纳波利斯时遭遇车祸。他当场死亡,50岁未满。
车祸当中,还有一位男士受重伤入院,两位女士无大碍。同行人中有一位幸运儿,朱永成先生,跟她同公司,但在哥伦布上班。原来有人给他们介绍过,但她嫌弃他的东北口音。惊魂甫定,两位女士住到了朱永成家。苏文漪在朱家住了五天,最后成了朱太太。命里注定,她要成为朱家人。
人择偶,到底不要太看重外在的东西。身高、长相、门第、口音等外在因素,是通常的障碍。处理不当,出众的长相都是负资产。当韶华逝去,最后剩下的,只是诚朴的本真。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佛说,不要着相。
至此苏文漪的爱情修成正果,跟朱永成结合已经三十多年了。但石榴裙下,尸骨成堆,虽然都不是她的错。她家教良好,谨守份际。朱永成原是北大数学力学系的,是有道行的人。我曾跟他的一位晚辈系友共事,那个人数理功底扎实,我们的合作卓有成效。
舞蹈,是苏文漪毕生的热爱,年过七十,还翩然起舞。在清华,她把舞蹈当作逃避政治的避风港。她庆幸,后半生在美国自由自在。她在爱情方面虽然经受波折,但实际上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在公司上班时,有一次跟几位上海来的同事围着圆桌一起吃中饭。上海同事问,你们在美国,到底怎么样啊?我那位北大数力系毕业的同事淡然应答,挺好的,美国自由啊。我没必要作声,我也是一样的想法。
反过来看真正的南洋大臣一品夫人。赵汝蘅是优秀舞蹈家,垫着脚尖,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一辈子都在兜红色的圈子。
更不要说苏文漪曾经的舞伴、曾经的国主胡锦涛,竟以那样可悲的方式离场。历史不会忘记那个场景,他自己也有责任。
20250805
不过我得替清华喊冤,都已经给那些男、女孩制造环境了,追不上,不能怪学校。:)
眼睛溢彩流晖,发射无线电波,功率强大。——狠同意,照片真美,眼里星光熠熠,闪着“永不消逝的电波”~~
问好:))
“都是美人坯子呀,冯兄娓娓道来这些往事,写得文艺有趣又暗含深意,俺也觉得你知道不少内幕。”,这个系列太让人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