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网市的一生: 17. 贫穷小夫妻的营生

(2022-12-14 21:31:09) 下一个

网市的一生: 17. 贫穷小夫妻的营生

《陈氏嫁养女赚聘金》中提到我爹当年月薪两百多,之后又求证我妈,才知有误,我爸月薪大约五百多。据妈妈回忆,当年大家都穷,包括政府。所以公务员实领薪资低,但是有附加福利,可以领取油、米、面,还有健康保险。想起妈妈说过,云林的阿嬷可以根据米缸的存粮推算妈妈回家的日子,因为妈妈总能掐着点回去补给物资。

陈氏除了跟我爸要了两万块的聘金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我爸妈必须供养陈氏一辈子。陈氏在我妈之前,其实也领养过一子一女,可是在我妈到竹山之前,他们都已经跑了。所以爸妈婚后即租房子与陈氏合住,一应生活费用以及房子的月租全部由我父母负责。

我心里的算盘一拨,不对呀,我爸那一点薪水,必须还两万块的贷款,而一般互助会参加的人数大约20左右,假设月费是500,那么参加一个互助会只能借到1万。那么我爸当初必须参加至少两个互助会,而他一个月的月薪也就五百多块。所以他们婚后的分工是我爸养「会」,我妈养一大家子,包括云林的阿公阿嬷,加上陈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爸参加了两个不同型态的互助会。一个是如上所述的「现金会」,另外一个是「稻谷会」。根据我妈的描述,「稻谷会」类似美国的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我家附近有个小农场,我曾经参加过他们的CSA。简单的说就是顾客提前付款,帮助小农场度过严冬,等夏秋收成的时候,CSA会员可以依据契约去农场领取当季蔬果。

六零年代台湾的互助稻谷会,参加者多半是农民,起源应该就是用稻谷当流通的货币,得标的农民可以收集并出售稻谷折换现金应付家里日用支出,尔后渐渐发展成可以用谷价折现金缴费,更像如今的期货(Commodity)。

我爸参加的「稻谷会」每半年缴一次费,这应该就是他能负担两个会的原因,他的薪水每个月缴完「现金会」,所剩无几,每半年还可以再存下来一点,但是仍然不够支付稻谷会。

六零年代的台湾,国民义务教育只有六年,直到1968年才开始实施九年国教。 1968年以前,小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入学考试才能升学继续读国中。有意愿继续升学的孩子和家长,难免想着法子制造自己的优势。我爸的做法是每天针对升学考试,额外多教一、两个小时,愿意留下的学生都可以听讲,但是家境尚可的学生,他会酌收费用。当时民风纯朴,负担得起费用的人家也不觉得吃亏了。

我妈刚开始当裁缝的时候,名号还没有打响,客源不多。除了节省支出,她总是不停的想着如何开源?她想到了学校里的几百个学生,都在长个子,除了早午餐,总有肚子饿的时候。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任何包装的零食。于是我妈自己做零食卖给学校里的合作社。

我妈没有MBA,竟然懂得先设定客源,再开发产品。她把小蕃茄洗净切开,里面塞进酸梅。若是夏天就熬绿豆汤或红豆汤,做成冰棒。

现在看来,那都是不加任何添加物的有机食品!若是在WholeFoods ,可贵了!而当时只不过是蝇头小利。

尽管如此,我妈相信只要肯努力,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她不会一辈子陷在困境的。

 

网市的一生: 1. 一支草,一点露
网市的一生: 2. 阿公阿嬷
网市的一生: 3. 戏班子
网市的一生: 4. 田里捡地瓜
网市的一生: 5. 偷吃东西 (1)
网市的一生: 6. 偷吃东西 (2)
网市的一生: 7. 穷日子,穷开心
网市的一生: 8. 八百块换来的
网市的一生: 9. 十二岁的粗使丫寰
网市的一生: 10. 藤条在她身上一下一下的抽
网市的一生: 11. 世间的温暖在别人家
网市的一生: 12. 朱奶奶家的快乐天堂(一)
网市的一生: 13. 朱奶奶家的快乐天堂(二)
网市的一生: 14. 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
网市的一生: 15. 不为人知的天才裁缝师
网市的一生: 16. 陈氏嫁养女赚聘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老师好。就是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你父母聪明勤劳,这陈氏完全把你母亲当作摇钱树,太可恶了。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謝谢觉晓。哈,我爸也穿过美援面粉袋!改天问我妈还记不记得价钱。:)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忽然想到龙应台小时候穿过美国面粉袋子改成的衣服。你父母是知识型和技巧型改善经济。开源节流。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这篇很好。带我们熟悉那个年代的台湾。“稻谷会”。还是一句话,越细越好。如果能够知道一个番茄加梅的,卖多少钱,那更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