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运转你内在的天机

(2022-12-01 02:13:44) 下一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出自《庄子》的一则寓言故事。庄子被一只大鸟撞到了额头,庄子于是捡起一个石子,准备弹击这只大鸟,折花死后看到螳螂在捕蝉,而这只大鸟又全神贯注地准备一举两得,全然不知道深厚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还有庄子站在那里正准备对他下手。这一切庄子全部看在眼里,顿时觉得非常无趣,原来这个世界都是“物固相累,二类相召”物与物之间都有那种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关系。

正当庄子认为自己看得很清楚的时候,看守栗林的人认为庄子是来偷他的栗子的,所以一边追一边骂,庄子也很郁闷,回来以后三个月没有出门,在反思这件事情,最后总结“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如果我们只向心自己眼睛看到的,那么你的心一定会乱,方寸一定会大乱的,这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外在的东西不管它怎么变化,其实都是有一个天均的力量、天道均衡制约的力量,无论你琢磨得怎么周全,都无法于天道均衡的力量抗衡,因此,庄子告诉我们“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外在的变化既然是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既然它总体一定是平衡的,我们又何必去琢磨它,又何必把思虑放在上面呢?因此,不如转过头来调和我们内心的是非,静观其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确是最好的方法。

“嗜欲深则天机浅”这个“欲”就是物欲,我们一旦被外物牵着跑的时候,被我们看到的这种表象牵着跑的时候,我们的天机就无法深藏,就藏不住,这个天机就会飘上来,随着外界的风吹草动就会荡然无存。外在是天道的均衡力量,我们内在就是天机在动,静下心来处理自己的烦恼,处理自己细节的烦恼才是当务之急,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和合的状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世事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到我们,这并不是逃避,这是对天道的尊重。

“化其万物而不知禅之者,焉知其所始?焉知其所终?那个无形的力量,外在的是天道,内在的是天机,它一只在推动着万物的运化和运转,只是噢我们看不到这种无形的存在,如果我们不相信这种无形的运化力量,而只相信人的头脑谋化,头脑的计算,那看看《胠箧》qū qiè篇庄子说的齐国的国君,齐国国君防范得非常周密,从上至下滴水不漏,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然而田成子一杀齐君,十二世而享有其国,虽有盗贼之名,而处于尧舜之安,大国不敢非,小国不敢议。这就是一种更替的力量。

化其万物而不知禅之者,这个“禅”就是推动和调整。“禅”这个词最早就是来自于庄子,在《庄子》文中很多次提到这个“禅”字。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等等。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dan,以黄金注者昏。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以瓦块下注的时候,他能够把游戏玩得出神入化而换成了碎银两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开始恐惧了,技术就开始变形了,换成了黄金下注的时候,他已经是头昏脑胀了。

这就说明我们去观注外在的变化,不但是无济于事反而是扰乱了我们的身心,干扰了我们的天机,干扰了我们那种先知先觉的能力,静下来,来处理好自己细节上的烦恼。庄子把这种细节上的烦恼,叫做“幽忧之病”你把这种细节的烦恼处理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处理好细节上的烦恼,就是让我们内在的天机运转起来,最后一步,就是调整说不出来的那种烦恼,把这个调整以后,你似乎可以一眼望穿苍穹,一眼望穿苍穹以后,你就可以一念代替万念。要发大愿,要有那种冲天之志,你再看这些细节上的烦恼,就像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在看蜩与学鸠的嘲笑,在看斥晏的嘲笑,是一样的。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1月30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口松动了,但不是心松动了,因为语言可以给完美另一次可以达成完美愿望的机会。最伟大的爱就是从未放弃相信一种相信。无论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他人。

一种语言迂回婉转,有四个字可以来描诉‘用心良苦’,何其伟大的一种信念,一次又一次地迂回婉转,只为给自己和他人一次又一次机缘可以做成心想事成的大愿。

至伟大的人们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恍惚之间,很像第一次开窍了的感觉。要是,这是第二次吧。感悟了一点有关易经的点滴精髓。

道与术之间的关系。

如果道是虚,那术是实。
如果道是种子,那术是各种种子的名字。不是实质分支确是一种表面分支状态下,仅仅是语言描诉下的一种从属和包含关系,但实质上它们没有关系,却有关系。有关系是因为可以并列来说明,没有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实质关系。就像一个亲生孩子和捡来的孩子关系一样。都叫孩子,一个是实质的血缘关系,一个是一种语言和称谓上的一种表诉关系。。他们或她们都管大人叫父母。。

应用在实际现实中,道是无形的,术是有形的。反者道之动,是也。实质结果在先,而后表象再幻化成一种体现实质上的一种虚象之实相关系。

易经的每一卦都是一个小故事,也可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或是一个人一生的运程。每一卦都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它是一种万能公程式,什么都可以代入其中。是一种语言描诉形式下的万有公式。

人的心理活动,人的抉择时刻,人的人生追求,人的智慧使然,人的各个阶段的心境和处境下的抉择之境。

易经是一本指导书,人生指导书。它有代码。而代码的涵义随着周遭的条件变化而变化,方式不变,内含却变了。就是以一种虚象去烘托出一种实相本质来,而本质里还包含较之之前不同的虚象,而不同虚象下又有一个不同的实质来。今日悟道,这也许,这就是易经的妙道之处。它用简短的语句涵盖了人们对待一个事件或人物更是面对人生大选择时的一步接着一步的指引方向规律书。


规律是道,但道不是规律。就好像道是十,规律是一的道理一样,数到十,一定会经过数着一这个过程。道是无限,规律是有限的一些基本步骤,仅此而已。

规律可以用术来替代一二,而道是多个术组成的一种涵盖程度。道是父母,术是孩子的位置。它们之间承上启下,一个属于另一个,而另一个孕育着这“一个”,但同时,只要父母想不断繁衍,孩子会有很多,同父异母的孩子们,同母异父的孩子们,还有没有关联的捡来的孩子。它们之间都是道与术之间的关系。而亲生的和捡来的又是规律和术之间的关系。。可以放在一起,但可以允许没有实质关系存在的一种相应关系。。

道,它就像一个橡皮筋一样,只要你拉它,它就会没有固定的形状,但你只能在橡皮筋内部拉,你是不会拉断它的。除非有某种存在在橡皮筋的外部拉它,才会把道拉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