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渔父拒绝当孔子的老师

(2022-02-03 03:48:37) 下一个

孔子向打鱼的老者渔父问道,渔父给他说了“法天贵真,精诚之道,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孔子听罢也是深有感触,然后就想拜渔父为师,要跟渔父“卒学于大道”。渔父告诉孔子,吾闻之,可与往者,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

渔父拒绝了孔子。渔父说,我知道,如果我们是同道中人,就可以一起修心养性,至于妙境,如果不是同道中人,那一定要慎重,不要和他在一起,只有这样才不会引火烧身,才不会招灾引祸。子勉之,你要好自为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我还是要离你远一点,我还是要离你远一点。。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像渔父这样已经达到真人境界的人,仍然要远离不与自己同频的人,远离那些非同道中人。庄子说:莫大于天,莫富于地。外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像我们知道的成语:南柑北枳。在淮之南,在淮河的南岸,它就是甘甜的橘子,移栽到淮河的北岸,它就是酸涩的苦涩的那种枳子,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就是环境、气候、水土,改变了它。

这一粒种子种下去,这一棵树苗栽下去,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这种土壤气候环境而已。南柑北枳,其性一也。这是环境时空对人的影响。在庄子《庚桑楚》篇,很形象地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脸上长了一颗黑痣,一颗不起眼的黑痣,可是有人告诉他应该把这个黑痣去掉,渐渐地来劝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他觉得的确应该去掉。

但是庄子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说:请尝言“移是”,把这个黑痣去掉,就是正确的。这个观点称为“移是”。我来尝试说一说这种“移是”的观点。庄子说应该以生为本,以知为师,因以乘是非!如何决定该不该去掉这颗黑痣,那要“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自己的身体,要从自己的身体出发,要从“全其形生”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损害自己的身体,那就没有必要去掉,它的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

以知为师。以内心的感觉作为指导,不要被外在的评价所带偏,因此庄子在论“移是”这一段最后一句说:今之人也,是蜩tiao与学鸠,同与同也。说现在的这些人啊,都试图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别人,特别是那种负面的情绪,负面的看法强加于别人,他们这些人一天到晚就是品头论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蜩tiao与学鸠”。

庄子讲完“移是”这个观点,在后面有一段话是这样总结的,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缘以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真正的高手是没有情绪的,真正的高手,更不会被别人的情绪所带偏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屏蔽这些情绪的干扰,我们渐渐地就会陷入这种无限的烦恼中去,会不由自主地去反复揣摩别人的一句话,会不由自主地无限放大别人的一句话,最后把自己捆的死死的,动弹不得。因此欲静先平气,我们想静下来,首先我们要不受外在情绪的干扰。欲神则顺心,想达到内心的那种觉知,以内心的觉知为指导,就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


缘以不得已,这个“不得已”就是老子和庄子所说的“托不得已于中”。我们不要把“不得已”理解是外在的力量逼迫的,这个“不得已”是“托于中”,这个“中”就是我们的内心,一切都是我内心驱动的,把外在的驱动改变成我内心的驱动。我不这么做我就不舒服,我不这么做我的内心就不能够安静,如果你掌握这个原则,那才是“官知止而神欲行”,才会一顺百顺。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高手是没有情绪的,更不会被别人的情绪带偏,欲神先顺心。”)

https://www.ixigua.com/7059600403435880971?logTag=e60150fa84afccb509f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